
在新华保险泰安市肥城支公司石横营业部,无论是内勤还是外勤员工,提起王常梅无不满口称赞连连夸奖;在王常梅服务的众多客户口中,也是处处洋溢赞美和感激之词;在石横镇敬老院和那些受过王常梅帮助的人眼里,王常梅更是像他们的亲人一样,对他们永远是关心和奉献。这就是泰安市肥城支公司石横营业部的资深部经理王常梅。
王常梅出生在肥城市湖屯镇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子里,3岁就不幸失去了母亲,从那一刻起,懂事的王常梅就学会了坚强,学会了感恩身边。1976年,王常梅参加工作到肥城市造纸厂,工作26年来连续11年被评为劳动模范,1979年被评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1989年被评为泰安市劳动模范,1995年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1997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党员和三八红旗手,被肥城市多年评为尊老敬老先进个人。
2004年3月,一个偶然的机会使王常梅加入到新华保险,从最初的1人,到2006年的45人,再到如今的72人、5个组,并成功育成两个部,联系22个月绩优,王常梅获得了泰安保监会颁发的保险明星、总公司伯乐奖等众多荣誉。王常梅收获了很多,有鲜花、有掌声,也有冷嘲和热讽,但无论是经历什么,王常梅都以感恩之心对待他人,始终做对党对人民有利的事。
我就是一个简单的人
采访过程中谈起这些年的成绩和奉献,王常梅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这也没啥,就是报答党和人民。王常梅出身党员世家,父亲更是一位为了国家财产不顾及个人生命安危的优秀党员,王常梅深受父亲影响,17岁便加入共产党,一直以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她坚信只要是对党和人民有利的事情,即使再小也要做下去。
在肥城市造纸厂工作的20多年里,王常梅年年出满勤,干满点,没有额外的报酬,她也主动申请加班加点,10年可以干12年的工作。同事们经常说他傻,而王常梅眼里这是对党、对自己人生信念的坚持,她没有别的想法,只是简简单单的做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情。
加盟新华保险不久,正赶上石横营业部筹备,作为筹备元老之一,此时石横营业部在王常梅眼里更像是自己的孩子一般,需要一点一点的塑造。筹备之初,无论是资金还是设备都较为匮乏,王常梅就自己买来电视和音响,支持石横营业部的筹备和团队的发展;业务开拓困难,王常梅就带领团队走街串巷,大张旗鼓的搞宣传,挨家挨户的去拜访和增员,王常梅和她的团队的成员已经不记得当时的她们走了多少条街,遇到过多少的拒绝,经历了多少的沮丧。
记得有次经朋友介绍,王常梅前往客户家里拜访,客户初见王常梅,很是亲切,立马让到沙发上坐下,并冲好了茶水。王常梅表明来意,对方立刻板起脸来,将她“请”出了家门,并说着许多不太好听的话语。当客户家门被重重的关上的时候,王常梅心里满是委屈,但懂得坚持的她深深知道成功没有捷径,只有努力,此后她不断创造机会拜访这位客户,客户抵触,她就不谈保险,“闲谈”多了,客户成了朋友,抵触成了认同。
王常梅说,遇到这么多的困难,自己不是没有想过放弃,但是一想到那些因不幸而改变的家庭,想到自己手中的事业可以为他们带来一份保障,可以为这个社会做出一些贡献,简简单单的王常梅就忘记了所有的坎坷,身体里迅速充满了前进的正能量和回馈党的培养的决心。
付出也是一种幸福
“付出”一词对别人来说也许是一种奉献,但对于王常梅来说,那是一种融入骨子里的本能,更像是一种扎根于她大脑深处的潜意识。早在王常梅早期参加工作之时,她就利用业余时间为厂里捡送过价值2万多元的废纸,义务打扫过十多年的粪土,在造纸厂工作23年就义务学雷峰做好事23年。
1979年,还是一名普通工人的王常梅接触到了石横五村昌陶氏、孙绪英两位孤寡老人,她看到年迈的两位老人,想到了给予她生命的母亲,便开始义务照顾两位孤寡老人。谁也没有想到,这一照顾就是24年,后来昌大娘病故,她像亲生女儿一样为大娘送终;年近85岁的孙绪英大娘得了胃癌,王常梅连续9年用自己的钱或借钱为老人求医治病,前后花去1万多元。
每年“六一”儿童节,王常梅总是为当地学校捐赠各种玩具和学习用品;1996 年“九九”老人节买了80根拐棍,分别送给石横敬老院和湖屯敬老院;1997年为肥城工人文化宫捐款500元;“九九”老人节又送去价值1000元的毛线帽子和30多双袜子;湖屯二中学生小少杰,因父亲去世,母亲改嫁,面临辍学,王常梅知道后给孩子送去400元,并为其买了衣服和学习用品,此外还为残疾人福利事业捐款500元,将当省劳模奖励的1000元钱交了党费……
多年来,就连她自己也不知做过多少件好事,捐献过多少钱物,只记得她为公益事业捐过,为残疾人福利事业捐过,为抗洪救灾捐过,为教育事业捐过,帮助孤寡老人捐过……
2004年,王常梅加入新华保险,对她来说尊老敬老、乐于助人做好事的思想却始终没有变,先后多次到石横镇敬老院送温暖,多次为公益事业捐款捐物,走到哪里好事就做到哪里。
2006年“九九”老人节,王常梅又来到石横敬老院为孤寡老人送去1000元现金和生日蛋糕,可这次来与往常不同,王常梅还带着她团队的十几个伙伴;2012年党的生日,王常梅又匿名捐献1000元,但熟识人听说了,都知道除了她不会有别人。
数十年如一日的爱心奉献,王常梅付出的不仅是金钱,还有自己的心。在笔者问及家人是否支持时,王常梅骄傲的告诉我,记得有一年肥城市举办“生育关怀共享和谐”募捐晚会,王常梅一如既往的在晚会上捐出1000元的爱心基金,但令在场所有人激动的是,王常梅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儿子梁振翼也跟随母亲将自己参加工作一年来攒下的2000元钱全部捐献出来,为生育关怀行动加油助力。
就在采访的前几天,王常梅又与石横镇义工协会签订了结对帮扶两位困难老人协议,每年定期对两位老人进行资助。在王常梅的影响下,身边的人都逐渐参与进来,这支爱心奉献的队伍就如同她的事业一样,越做越大,越做越红火。
工作是生活的延续
王常梅说很庆幸自己选择了保险这一行业,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有限,而现在的职业却可以为她帮助别人插上翅膀,将自己的这份爱心做得更远,让更多的人可以感受得到。
在新华保险成长的这些年里,王常梅对待客户像对待那些被自己照料的人一样用心、用情,对她来说每一笔保单不是业绩的体现,而是意味着又有一个家庭多了一份保障。所有王常梅接触过的客户,无论签单与否,都跟她成了朋友,闲暇之余,王常梅经常送去问候,关心客户的生活状况,为客户排忧解难。
每当王常梅的客户出险的时候,王常梅总是第一时间带着东西到客户家中慰问,帮助客户料理家中琐事,并同时为客户整理好理赔材料递交公司,使客户能第一时间得到赔付。多年来,王常梅收到客户送来的锦旗挂了满满一墙,都是对她付出的一种回馈。
在王常梅眼中,真诚是做人最基本的准则,对待客户真诚,对待团队亦应如此。在问及其在团队管理方面的经验时,王常梅腼腆的笑了,她说是“待人真诚、乐于奉献”。在团队中,她将每一个伙伴视为亲人,谁家有什么事情、需要什么帮助,王常梅总是主动的伸出援手,在她看来平等的相互尊重,真诚的相互关心才可以让大家有归属感,更增添了所有伙伴为这个团队而奋斗的使命感。
记得有次,王常梅陪同业务员陈云去拜访客户,客户家位于石横一座小山庄,去的时候已临近傍晚,偏偏还下起了雨,给难走的山路又增添了一份难度。本身就已经困难重重的道路,又因为路过的一片坟地,将两人吓得顿时间不敢出声。那时的王常梅心里害怕极了,但还是佯装镇定的握紧陈云的手通过了那片坟地。事后王常梅说起这段经历仍是印象深刻,这种事情怎能不怕,但同时她也想到了刚刚入行不久的陈云,如果自己也乱了阵脚,陈云岂不是更没有了章法,如何还能拜访客户,她,要做大家的支持者。这次,不仅陈云的拜访格外顺利,两人也由此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未来仍是一部奋斗的长卷
在谈及未来,55岁王常梅眼中充满的是对未来无限的憧憬。在王常梅的观念中,每个人都拥有梦想,在新华这个梦想被赋于了最为璀璨的光芒,新华为每一个勇敢的梦想照亮了前行旅途中的信念,引领了方向。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应该用力来展示它怒放的力量。
进入新华的这九个年头里,王常梅和她的团队遇到过无数的风雨和磨难,却从来没有退缩过。王常梅说虽然现在他的团队无论在人力还是保费规模上都不是最优秀的,但是每一点的成长、每一点的提升都凝聚着这整个团队对客户的用心经营,未来,她要带领这支王常梅部突破一百人,业务目标突破50万,将更多的保障送到更多的家庭。
如今,用感恩的心做保障的事业已成为这支团队发展的方向,9年来她们保持了又快又好的发展趋势,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在我们当地寿险市场打响了品牌,得到了客户和伙伴们的认可。但王常梅并不满意,她要将自己的这支队伍做得更大、更强,未来要做成石横营业部的品牌,让新华保险在石横这片土地上扎稳脚跟,为自己的伙伴带来更高的收入,为客户带来更多的保障,为社会带来更多的美好,切实履行作为一名共产党人的使命。(邹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