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新三板市场成为保险机构热衷选择的对象。专家表示,挂牌新三板有助于保险机构增加资金实力,吸引社会资本。同时,倒逼公司改革,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但相对主板市场而言,新三板波动较大,险企也要考虑市场波动是否会对其正常稳健的发展带来影响。
资本市场上,保险中介受到青睐。10月下旬,广东盛世华诚保险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和民太安保险公估股份有限公司相继登陆新三板,至此,不到一年里,已经有六家保险企业登陆新三板市场。
热衷新三板 6家险企相继挂牌
对于中小保险机构来说,上市A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新三板市场成为它们热衷选择的对象。去年年底以来,已有6家险企挂牌新三板,目前仍有不少险企准备提交挂牌申请。
2014年12月31日,上海盛世大联保险代理股份有限公司成为首家挂牌新三板的保险机构。随后,中衡保险公估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万舜保险代理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于今年3月13日和5月25日挂牌,相继成为第二和第三家成功挂牌新三板的保险机构。中报显示,上述3家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2176万元,而去年同期仅为630万元,增长近3倍。其中,盛世大联、万舜股份的净利润同比增速均超10倍。其后,国内最大的金融网销运营商杭州心有灵犀互联网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今年8月7日成功挂牌,该公司由阿里巴巴/支付宝等互联网企业精英和资深保险人创立。
近期,又有两家保险中介公司相继登陆新三板市场。10月23日,广东盛世华诚保险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上市交易。10月27日,民太安登陆新三板挂牌。
据了解,另外还有5家保险机构已提交挂牌新三板的申请材料。其中包括永诚财险,其系国内第一家即将挂牌新三板的保险公司。此外,还有3家保险机构表示有挂牌新三板的意愿。
新三板上市体现中介扩张需求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的推进,中介渠道分化,原来相对分散的渠道将出现逐步集中的趋势,保险中介渠道整体逐步做大,同时会出现大量兼并重组。客观上,我国保险中介市场已经呈现出经营规模越大、竞争力越强的特征。被誉为中国版纳斯达克的新三板,其日益彰显的融资功能符合保险中介扩张的内在需要,以及未来转板的特有优势越来越受到中小企业及投资人的青睐。
有多年本土保险营销与管理经历的盛世华诚创始人李志虎指出,国内保险中介机构丛生,若想一直保持既有优势,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新进入者的壁垒。保险中介机构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有助于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解决资本不足问题,实现企业自身的规范运作。盛世华诚将借助新三板上市的契机,启动全国化布局,通过启动增发计划等多种融资方式扩大注册资本,并将进一步拓展业务范围。从业务方向来看,盛世华诚的发展战略则是始终坚持以发展终端客户为导向,发展车主会员客户为基础,以O2O互联网方式平台,积极拓展全方位的保险领域。
一位券商人士指出,与A股主板和中小板相比,新三板的上市门槛低不少,对规模较小的保险中介机构而言,是一个比较便利的融资渠道;并且有品牌效应,有第一家公司成功挂牌,可能就会带动行业内其它公司。
需警惕市场波动风险
对于保险机构上市新三板的热潮,专家表示,挂牌新三板有助于保险机构增加资金实力,吸引社会资本。同时,倒逼公司改革,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但挂牌新三板也有一定风险,也要考虑市场波动是否会对其正常稳健的发展带来影响。专家认为,保险机构应该重视新三板市场的波动性,更应该考虑市场波动是否会对其正常稳健的发展带来影响。
新三板市场的特性是否会对保险机构的经营和正常稳健的发展带来影响,也是保险机构需要考虑的问题。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系主任王绪瑾表示,新三板市场下,保险机构规范经营非常重要,同时要求保险机构维持稳健的盈利能力。
盛世华诚表示,上市后希望实现盈利水平快速增长,最大范围内做好风险控制,从而承担起更广泛的行业责任和带领行业创新使命。
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险企进入新三板前一定要先了解这个市场,要充分了解新三板市场的投资机会与风险。有的新三板挂牌公司的股价短短几个交易日便从100元/股涨到了1000元/股,股价上涨会带来财富效应促使多路资金跑步入场,作为上市企业要做好长期心理准备。
相关链接 关于新三板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被誉为中国的纳斯达克,俗称“新三板”,主要是为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发展服务。2000年,中国证券业协会协调部分证券公司设立了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被称为“三板”。由于在三板中挂牌的股票品种少,且多数质量较低,要转到主板上市难度也很大,因此很难吸引投资者,多年被冷落。
为了改变中国资本市场这种柜台交易过于落后的局面,同时也为更多的高科技成长型企业提供股份流动的机会,有关方面后来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建立了新的股份转让系统,即新三板。在准入条件上,新三板不设财务门槛,申请挂牌的公司可以尚未盈利,只要股权结构清晰、经营合法规范、公司治理健全、业务明确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的股份公司均可以经主办券商推荐申请在新三板挂牌。
初审编辑:周海升
责任编辑:张田夏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