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扶贫模式之泗洪县样本:从米面油到精准扶贫

2016-08-16 09:18:00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李致鸿

  本报记者 李致鸿 泗洪报道

  8月15日,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烈日当空,正午的温度直逼35℃,热气从地面蒸腾而起,上塘镇谷墩村村民李红宇的汗水从额头不断淌下,但似乎并不影响他那股从心底透出来的高兴劲。

  数周前,一个务农的下午,李红宇家中老房子由于电线老化引发火灾,虽然村民奋力抢救,但因主屋顶是棚木结构并铺着稻草,房子遭严重烧毁。

  “当时感觉天都塌了,我们家就有三口人,母亲年龄大,常年靠废品回收贴补家用,14岁的儿子正在上初中,全家经济收入就靠我耕作的几亩地,修葺房子至少要个七八千块钱,这一下子的我哪里拿得出来啊。”李红宇直言。

  然而,转机随即出现。上塘镇谷墩村扶贫专干告诉李红宇,泗洪县为当地低收入人口投保一份商业保险,房屋火灾在保险覆盖范围内。 “报案两个小时,人保财险的理赔员赶到现场,进行了实地勘察;第二天就将9214元的理赔款转入我的账户。”话语间,李洪宇不由如释重负。

  他所言的这份商业保险名为“扶贫100”,系泗洪县政府与蚂蚁金服,以及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两家保险公司首创“互联网+保险+公益”的新路径,从7月1日起推出这款保障范围包含教育、医疗、意外伤害、家庭财产四方面的商业保险,每人每年保费100元,由政府的扶贫资金与通过支付宝募捐来的资金共同承担,覆盖全县13.26万低收入人口,而李红宇正是第一位受益人。

  近年来,随着农业保险、大病保险、民生保险、创新支农融资方式等在农村扶贫工作上取得的成效,河北阜平“金融扶贫、保险先行”模式,宁夏“脱贫保”模式,云南昭通医疗费用“一站式报销”模式,河南兰考“脱贫路上零风险”模式等广为人知,商业保险渐已成为精准扶贫的新选择。

  详解“扶贫100”模式

  泗洪县是苏北的一个贫困县,“十三五”期间,对照人均年纯收入低于6000元的新一轮扶贫开发任务,全县仍有4.02万户、13.26万低收入人口。致贫原因中,因病占50.54%、因残占18.01%、因灾占3.21%、因学占4.92%,合计占比76.68%。“小病拖、大病挨”,子女上不起学、辍学现象时有发生。

  “扶贫100”的运作模式,是通过泗洪县政府扶贫款与支付宝公益平台募捐结合的方式筹集保费,统一为13.26万低收入人口投保综合型保险。理赔时,保险公司可以通过支付宝或现金的方式支付理赔款。除去税收与必要的运营成本,保险公司当年保费理赔有结余的、将转入下一年的保费,继续为低收入人口投保。

  据介绍,“扶贫100”的保障范围涉及教育、医疗、意外伤害、家庭财产四方面内容。在保额标准上,初次罹患相关重大疾病,按照相关比例报销与补偿、意外伤害最高赔付2万元、家庭财产最高赔付1万元,考取高中或大专、本科分别获得2000与3000元教育补助金。

  除李红宇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还在泗洪县半城镇穆墩岛上见到了刚刚领取了3000元教育补助金的蒋倩和江鹏。“全家依靠父亲捕鱼为生,家庭年收入在1万元左右,还要为母亲负担医药费用。3000元对我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可小觑的费用。”腼腆的蒋倩如是称。

  蚂蚁金服农村金融事业部总监黄丹枫表示,“精准扶贫引入了商业力量,从保险募捐、投保到理赔等,全过程都交给市场进行公开化运作,理赔过程由商业保险公司进行操作,极大地提高效率。”

  截至8月13日,“扶贫100”共计发生了284例理赔,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两家公司总计赔付金额超71万元,部分学生的教育补助金仍在陆续发放中。

  精准扶贫

  长期以来,扶贫工作主要是政府在履行责任,包括结对帮扶、为低收入人口提供资金、逢年过节时提供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的补助等,但一旦碰上居民遭遇重大疾病或自然灾害时,则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泗洪县县委副书记朱长途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如果每人发放100元现金,其实发挥的作用有限。但转化为100元保险,则为最需要帮助的低收入人口给予较大补偿。保险可以针对‘病、残、灾、学’等难题对症下药。”

  “如果近八成的致贫成因将因引入保险而获得解决或缓解,这对于泗洪县的扶贫将产生重要作用。在扶贫过程中引入商业力量,借助保险公司完善勘察、定损、理赔体系,显著地提升运行效率。应该说,‘ 扶贫100 ’的尝试,是扶贫工作由粗放式向精细化的转变。”朱长途续称。

  此前,保监会与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发布《关于做好保险业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充分发挥保险机构助推脱贫攻坚的主体作用,多措并举部署精准扶贫。

  目前,保险服务在精准扶贫上的发力点主要体现在农业保险、民生保险、产业脱贫保险、教育脱贫保险等方面。

  例如,农业险方面,保险机构对已经确定灾害损失可以预付部分赔款;健康险方面,提高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民生保险方面,开发意外伤害、疾病和医疗等扶贫小额人身保险产品;产业脱贫保险方面,机构发展扶贫小额信贷保证保险,推广“银证保”多方信贷风险分担补偿机制;教育脱贫保险方面,则开展针对贫困家庭大中学生的助学贷款保证保险。

  此外,保监会还鼓励保险机构开发涵盖贫困农户“生产、生活”全方位风险的一揽子保险产品,优先予以审批或备案。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徐晓华表示,保险作为特殊的风险管理工具,凭借其特有的风险阻隔、经济补偿功能在社会治理上发挥着独特作用。利用保险和互联网参与扶贫、脱贫,有助于实现扶贫从“输血 ”到“造血”的转变,是精准扶贫的生动实践。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田夏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