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木:坚持保险姓保 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

2017-02-13 09:19:00来源:中国保险报作者:

  从2016年保险资金通过保险资产管理产品支持实体经济的实际情况看,保险资金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的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一点毋庸置疑。2016年,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注册的各类保险资管产品共计152项,合计注册规模3174亿元,主要投向了基础设施、不动产、棚户区改造、保障房等实体经济和民生建设领域。发起设立各类债权、股权和项目资产支持计划651项,合计注册(备案)金额1.65万亿,主要投向交通、能源、不动产等基础设施,项目覆盖全国30个省市区,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保监会近期也先后对相关保险机构采取了加强监管的措施,并在业内明确规定:禁止保险机构与非保险一致行动人共同收购上市公司、对于重大股票投资行为需向保监会报备;保险机构投资单一股票的账面余额不得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5%,投资权益类资产的账面余额合计不得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30%。比例的下降伴随基数总量的快速增长,如果保险公司的行为不能有效自律,主动控制风险,保险资金的负债端和资金端就需要双向监管。

  由于保险公司的钱来自老百姓(603883,股吧),普通老百姓购买保险产品,是保险公司真正的委托人。如果保险公司过度发行理财产品,并且用于收购更多的上市公司股权,等于“管家”扮演了“东家”的角色,显然是一种错位。并且这其中很多是短期负债,这种短债长投的做法不仅违背了保险资金的性质和特点,造成资产的错配,而且也偏离了保险公司的本质。负债端成本过高,投资端风险过大,难免进入危险境遇,也是对保险委托人的不负责任。

  保险公司是经营风险的,保险的社会本质是雪中送炭。我认为投资对于保险来讲,只是锦上添花,决非雪中送炭,否则一旦资本市场出现大波动,就会变为雪上加霜。我们所熟悉的巴菲特模式核心也是强调承保利润,坚持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这说起来容易,真做到非常难。

  六年前在中央电视台的《对话》栏目中,我作为嘉宾与巴菲特先生有过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当时我向他提的问题是:作为一位投资大佬,您应该青睐于寿险公司,因为寿险提供长期资金,但为什么只买财险公司呢?他的看法是,寿险确实提供长期使用资金,但也是一种长期负债,这种负债在资产配置上受利率影响非常大,尽管他每周都有条件和美联储主席一起吃饭,也很难判断利率的走势。而财险公司一年结账一次,只要将公司的综合成本率控制在100%以内,所能运用的资金就是无成本的。因此,巴菲特在选择财险公司的时候,要求财险公司必须盈利,也就是承保必须有利润。他认为,只有这样的保险公司才有投资价值。巴菲特在此基础上,利用浮存金来扩大投资收益。巴菲特模式是非常注重负债成本的。

  怎样看待保险资金的使用成本?华泰财险公司经营了20年,早年我们就算过一笔账,以年保费收入100亿为例,年化资金使用率在20%左右,也就是只有20亿可运用资金。因为财险当年还要有赔付和费用的成本支出。20亿资金以10%这样一个较高的投资收益率计算,年收益为2亿元,也就是说仅能弥补2亿元的承保亏损。如果保险公司的综合成本率超过102%,达到105%或者更高,公司就处于亏损状态。目前国内财险公司综合成本率低于100%的是少数,单纯靠投资弥补承保亏损是有限度的,许多人意识不到这一点,甚至错误地认为,只要保费越多,可运用的资金量就越多,盈利就会越大。这里,关键是要看保费的取得成本是多少。过高的资金成本,巴菲特也是不会要的。

  去年12月中国保监会召开的专题会议再一次强调了保险业的定位:保险业必须成为国家发展的稳定器、人民生活的保障器和实体经济的助推器。关于保险业发展及保险资金运用的整体框架和方向,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提出有三个原则要坚守:一是保险应该以风险保障和长期储蓄类业务为主,短期理财类业务为辅;二是保险资金运用应以固定收益类或类固定收益类业务为主,股权、股票、基金等非类固定收益业务为辅;三是股权投资应以财务投资为主,以战略投资为辅。换句话说,保险资金运用必须为保险主业服务,只有保险主业发展了,保险资金运用才有依托,才能在激烈的资本市场竞争中占有稳定的一席之地。

  归根结底,险资必须警惕市场风险,回归保险本质,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不能把一家保险公司的命运压在资本市场上。保险公司必须回归保险本质,必须追求承保盈利,长自己的本事,做自己的专长,赚自己该赚的钱。

初审编辑:周海升

责任编辑:张田夏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