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延养老险预计撬动数千亿保费 落地成效需更多推动

2018-04-13 10:44:00来源:每日经济新闻作者:

  酝酿了近十年的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终于落地,自下个月起,为期一年的试点工作将正式开启。而这无疑给已经在备战这一领域的保险机构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值得注意的是,有机构测算称,税延养老险全国推开后,每年能收获超千亿元税延型养老保险保费收入。不过,由于个人税延养老政策牵涉到税收、社保等多个领域,业内对于其未来发展也存在一些担忧。《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也将就此展开探索,探究税延养老险究竟能撬动多大的市场规模,同时,消费者对它的认知程度与接受程度;其本身的服务方式、产品丰富程度以及结构合理化程度等因素又将如何影响到税延养老险的落地成效?

  险企经营意愿强烈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现状十分明显。有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3亿,占总人口的16.7%。预计到2050年,这个数字将上升到4.83亿,占比达34.1%。

  而与此同时,养老金的资产总量却并不乐观。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养老金体系三个支柱积累的养老资产约为7.05万亿元,仅占GDP的8.52%。

  在庞大的养老需求下,推动个人税延养老政策的制定和出台成为迫在眉睫之事,而跟养老息息相关甚至是冲在市场前线的保险机构也及时预见到了这块蓝海。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保险机构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早已做好相关准备,只待政策出台。

  此次税延养老险政策的出台无疑是给企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税延养老险政策的实施对国家、保险公司和消费者来说都有重大意义,可以说是三方共赢。”泰康保险集团执行副总裁兼泰康养老董事长李艳华此前在跟记者交流时表示,税延养老险政策的实施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就保险公司来说,意义都是非常重大的,将起到养老压舱石的作用。

  李艳华进一步解释,在我国加快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当下,“421结构”使得家庭养老功能逐步退化,加之基本养老保险压力渐大;企业年金覆盖率低;第一、第二支柱的养老保障已无法充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养老保障需求。而税延养老险的核心内涵是通过税收递延,鼓励老百姓购买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即通过将养老第三支柱做大做强,实现对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的补充,进而提高养老金替代率,提高未来的养老质量。

  华泰证券曾根据之前的一份未执行的试点文件测算显示,如果缴费限额为每月1000元,其中700元用于个人养老保险免税,300元用于企业年金免税,按照我国个税纳税人约3000万测算,中性假设下,这部分人群中有50%对税收优惠更为敏感,则最终将有1500万人购买税延型养老保险产品。如按照700元每人每月的缴费计算,一年能收获1260亿元税延型养老保险保费收入。

  而这仅是静态测算,如果动态来看,算上人均收入增幅和缴税人群的增长,以及未来有可能的免税缴纳额的动态调整,华泰证券认为税延带来的增量资金将达到约2000亿元。

  有业内专家预测,税延养老险在全国推开后,有望撬动每年数千亿元的保费市场,市场规模、渠道及产品优势突出的险企,均在不同场合表达了希望能够经营税延养老险的意愿。但就经营资质问题,还需要等待银保监会的最终文件,保险机构在投资团队、养老保险业务管理经验,以及分支机构和服务网络等方面的优势将在税延养老险业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落地成效还需更多推动工作

  在政策积极推动下,保险机构也开始根据政策的相关要求进行资质自查和内部工作架构调整。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达了担忧,认为该税延政策的影响和效果如何,最终还是要看政策力度。

  “虽然不论从个人层面或国家层面而言,第三支柱的税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在我国都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但社会和业界也需要客观看待可能会影响第三支柱建立的各类影响因素的存在。”某业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首先,作为新鲜事物,消费者对它的认知程度与接受程度存在着不少的约束因素。一方面,税延养老险是在将来缴税,而从较长时期来看,是否随着经济增长民众收入提高而带来未来个税缴纳额的提高很难确认,由此可能冲淡民众的购买欲望;另一方面,税延型养老险设定的月度抵扣额度如果过低,也会稀释产品对民众的吸引力,至少在高收入人群中难以形成黏性。

  此外,服务方式、产品丰富程度以及结构合理化程度也被看作是影响税延养老险落地成效的因素。例如,不同于基本养老保险由单位统一地强制性购买,同时与企业年金缴费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费也不一样,税延养老险并不带任何强制性,而且单位没有按比例为个人购买的义务,同时针对购买人开展的凭据核实、个税扣除也要增加单位的财务成本,一个单位是否愿意提供相应的业务服务,无疑会直接影响个人购买税延养老险的意愿。

  “为了促进税延养老险的发展,未来可能还需要相关部门做一些推动工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主要是四个方面的工作:明确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定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养老金体系中的作用;提高商业养老保险的供给效率;适时扩大试点范围,促进税延养老保险在全国的推广和发展;适时提高缴费的免税额度等。

  朱俊生认为,从政策层面来讲,只有真正将商业养老保险作为我国养老金体系的“第三支柱”,才会矫正养老金体系存在的结构性失衡。而对保险公司而言,需要加强产品创新,满足与适应多样化的养老保障需求。同时,以市场化为导向,拓宽保险资产运用渠道,提高资产管理的能力和效率,增强商业养老保险的竞争力。

  此外,业内人士表示,后期还可以适时扩大参与的金融机构和产品范围。从其他国家,特别是美国个人退休金账户(IRA)的发展经验看,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是重要的市场参与主体。扩大参与的金融机构与产品范围,有助于促进个人养老金账户市场的竞争,丰富产品形态,从而增加公众的选择权,提高个人商业养老账户市场的运行效率。

初审编辑:周海升

责任编辑:张田夏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