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保协发布2018互联网人身险报告 寿险规模保费占比达56.6%

2019-04-09 09:43:00来源:和讯网作者:

  【财联社】(记者 彦柯 许慧)日前,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中保协”)对外发布2018年度互联网人身保险市场运行情况分析报告。根据报告,2018 年共62家人身险公司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继2017年互联网人身保险规模保费首次出现负增长之后,2018年累计实现规模保费1193.2亿元,同比下降13.7%。

  其中,建信人寿以294.5亿元的规模保费继续位列首位。此外,规模 保费位列前十名的公司还有:国华人寿、工银安盛人寿、平安人寿、弘康人寿、农银人寿、国寿股份、光大永明人寿、合众人寿及平安健康,10家公司规模保费合计占比92.2%,银行系险企占4席。

  近两年来,随着整个保险行业加速回归保障本源,各人身保险公司积极调整业务结构。2018年互联网健康保险业务持续高速增长,人寿保险、年金保险和意外险则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人寿保险仍为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的主力险种,在互联网人身保险年度累计规模保费中占比高达 56.6%,年金保险为第二大互联网人身保险险种,在互联网人身保险年度累计规模保费中占比为 28.3%,近年需求猛增的健康险在互联网人身保险中的比重仅 10.3%,即互联网仍是一个以增规模为主的渠道,但健康险增速明显加快。

  “线下”到“线上”模式进瓶颈期

  根据报告,2018 年互联网人身险规模保费 1193.2 亿元,同比下降13.7%。相比 2013-2015 年间互联网人身保险的高速增长,近三年来,传统人身险公司借助互联网渠道快速、低成本地接触海量客户,“线下”到“线上”转移的发展方式已进入瓶颈期。

  2018 年度互联网人身保险市场发展呈现三大特点:规模保费持续下滑,市场集中化程度高;险企官网自营能力增强,但第三方渠道优势依旧;健康险业务持续高速增长,寿险、年金险、意外险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2018 年开展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的公司中,建信人寿 294.5 亿元的规模保费继续位列首位。此外,规模保费位列前十名的公司还有:国华人寿、工银安盛人寿、平安人寿、弘康人寿、农银人寿、国寿股份、光大永明人寿、合众人寿及平安健康,累计实现规模保费 1100.4 亿元,占互联网人身保险总规模保费的 92.2%。

  从公司类型来看,规模保费排名前列的银行系保险公司居多,比如建信人寿、工银安盛人寿、农银人寿、光大永明人寿该类公司依托母行庞大的客户资源及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线上平台,成就了银行系保险公司开展互联网业务的天然优势。

  从业务增速看,复星保德信人寿、前海人寿、人保健康、合众人寿、信泰人寿、恒安标准人寿、中信保诚人寿、华泰人寿、百年人寿及平安健康增速排在前10位。由此也可以看出一些中小寿险公司近年的转型方向。

  另外,2018 年,人身险公司通过第三方渠道共实现规模保费991.9 亿元,占互联网人身保险总规模保费的83.1%,同比减少5.8个百分点;通过自建官网实现规模保费201.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1.2%,占互联网人身保险总规模保费的16.9%。

  从客户角度看,通过保险公司官网进行投保的客户数量合计达1280 万人,同比增长94.9%。

  近两年来,随着整个保险行业加速回归保障本源,各人身保险公司积极调整业务结构。2018 年互联网健康保险业务持续高速增长,人寿保险、年金保险和意外险则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但人寿保险仍为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的主力险种,在互联网人身保险年度累计规模保费中占比为 56.6%,年金保险为第二大互联网人身保险险种,在互联网人身保险年度累计规模保费中占比为 28.3%,健康保险在互联网人身保险中的比重也在不断提升,首次突破至 10.3%。

  2018 年,互联网健康保险累计实现规模保费收入122.9亿元,同比增长 108.3%,其中,费用报销型医疗保险仍是受市场欢迎的主力险种,全年累计实现规模保费 64 亿元,同比增长133.3%,占互联网健康保险总规模保费的52.1%;大疾病保险实现规模保费33.9 亿元,同比增长68.7%,占互联网健康保险总规模保费的27.6%。

  互联网人寿保险累计实现规模保费收入 675.4 亿元,同比减少 124.2 亿元,降幅 15.5%。其中分红保险累计实现规模保费 240.3 亿元,同比增长 62.2%,跃居为互联网人寿保险的主力险种,占比为 35.6%;万能保险实现规模保费202.6亿元,同比增长 50.5%,占比为 30%;两全保险实现规模保费收入 55.4 亿元,同比下降 82.6%,仅占互联网人寿保险总保费的 8.2%,占比较 2017 年下降 31.7 个百分点;投连保险实现规模保费收入 127.4同比下降 21.4%。

  与此同时,互联网年金保险发展势头放缓,2018 年全年累计实现规模保费 337.8 亿元,同比减少 123.6 亿元,降幅26.8%。非养老年金保险和养老年金保险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非养老年金保险实现规模保费 283.4 亿元,同比下降 26.3%,养老年金保险实现规模保费 54.4 亿元,同比下降29.1%。

  互联网意外险从上半年开始出现下滑趋势,2018 年全年累计实现规模保费 57.1 亿元,同比下降 9.7%,但在互联网人身保险总规模保费中的占比上升至 4.8%。互联网意外险多为消费型保险,保险期间为一年期及一年期以下,其中交通意外险和旅游意外险比较贴合互联网的场景营销,均出现不同程度增长,其中交通意外险实现规模保费 24.4 亿元,同比增长 98.8%,在互联网意外险总保费中占比上升为42.7%,旅游意外险实现规模保费 3.6 亿元,同比增长 19%。

  市场竞争加剧 品同质化严重

  2017年 7月蚂蚁金服拿下互联网巨头中第一家保险中介牌照,2017 年 10 月百度拿下保险中介牌照,2017 年 11 月腾讯旗下“微保”正式上线,互联网公司从最初的代理卖保险到自主研发产品,再到经营保险公司,互联网技术在保险业全面渗透,互联网人身保险行业也逐渐呈现传统保险公司、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及互联网保险中介平台多渠道竞争发展的格局。

  但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保险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产品缺乏创新、结构单一,各保险公司的业务基本上都集中于简单的寿险、年金及意外伤害保险等,同质化现象严重,替代性强、存在感弱,缺乏核心竞争力,只能被迫进入价格竞争的恶性循环中,不利于保险公司长期稳定经营;二是产品创新不当,将网络互助计划伪装成相互保险,例如 2018 年在网络广泛传播的“相互保”产品,上线 9 日内用户数突破 1000 万,该产品虽然短期内吸引了大量客户投保,但涉嫌存在未按规定使用经报备的条款费率、误导性宣传、信息披露不充分等问题而被监管叫停,给公众对保险的认识和理解也带来较大的不良影响。

  另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保险科技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展到保险行业的各个环节,但互联网人身保险科技应用仍存短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保险科技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技术门槛和附加值较低的运营管理和销售管理等初级环节,在产品研发定价及风险管理等对于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要求较高的环节则有待进一步深化;二是保险科技的应用离不开基础数据的支持,随着消费者对保险产品认知的不断提升,如何根据客户需求,开发出更适合互联网销售的碎片化、场景化产品离不开产品开发前期对互联网客户财务状况、健康状况、消费行为等的分析,但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公民个人隐私的保护,目前行业缺乏统一的数据交流共享平台,仅仅靠保险公司自身的数据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在保护客户隐私的基础上,合理合规获取相关且可靠的数据是保险公司进行保险科技创新的必要前提。

  除此之外,加强互联网信息安全建设,保障互联网保险发展中的客户信息安全是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前提。

  为贴合互联网客户投保快、保费低的要求,互联网渠道的人身保险产品如短期防癌险、重疾险和意外险等,多为保费低廉、核保宽松且等待期较短的产品,在客户投保时,第三方平台甚至保险公司自营的官网平台都没有防范逆选择的有效措施,仅依靠客户告知作为投保风险的主要筛选手段,且目前行业缺乏对客户风险识别的大数据支持,造成互联网人身保险前端风险控制不足,保险公司因此面临较大的道德和逆选择风险,一旦发生严重的保险欺诈事件,将会严重影响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甚至对整个行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初审编辑:周海升

责任编辑:张田夏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