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保险事业:人保财险在探索创新中奋然前行

2018-03-16 10:57:00来源:大众网作者: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绿色发展”、“发展绿色金融”。早在2016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已联合下发文件《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保险

  近日,记者走访了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人保财险”)深入了解绿色保险发展情况

  据了解,2017年6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5省(区)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人保财险林智勇总裁随即主持召开五省负责人会议,就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进行总体部署。

  创新绿色保险产品供给

  人保财险非车险总核保师王玉玲介绍广义来看污染防治、节能减排、生态治理有关的各类保险均可纳入绿色保险范畴。人保财险正在积极探索发展绿色保险,涵盖产品体系、发展模式、风险管控和服务体系等方面工作

  作为国内市场份额最大的财产保险企业,人保财险一直拥有业内最大的产品库,绿色保险方面已经形成了覆盖林木航运种植业、养殖业新能源、涉重金属、石化、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处置等个行业领域的丰富的产品体系。

  人保财险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围绕中国经济转型中面临难点问题,努力创新绿色保险产品供给随着中国城市向低碳经济转型,曾经主导城市经济的重工业逐渐被关闭或迁移,建筑占城市碳排放清单的份额稳步增长。可以说,建筑行业将成为中国城市能否实现经济转型中国能否履行碳排放达峰承诺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为此人保财险开展保险机制支持绿色建筑发展的探索

  2017年3月,中国人保与保尔森基金会在京签署绿色建筑保险合作备忘录。保尔森基金会主席美国前财长亨利·保尔森Henry M. Paulson, Jr.出席此次签约仪式,双方旨在合作探索利用保险机制大规模推广绿色建筑,共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发展。

  王玉玲认为,各方信任感缺失影响绿色建筑市场发展,消费者对于绿色建筑的实际性能普遍持怀疑态度开发商担忧无法收回为实现绿色性能所投入的额外投资绿色建筑保险产品有助于打破绿色建筑市场中利益相关方信任缺失困境。

  “保险+服务”推动试点模式创新

  人保财险探索绿色保险发展过程中业内首创多项“保险+服务”的模式,通过市场化机制推动环境风险管理落地赢得各方好评。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无锡模式”

  早在2009年,人保财险就在无锡市试行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创新引入第三方环境风险管理专家为企业进行投保前和承保中的环境风险评估和检查服务,有效帮助参保企业提升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水平,切实把各类环境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控制各类风险事故的发生。截至2017年年底,无锡市累计参保企业6309家,目前在保企业1090家,参保覆盖面逐年扩大,累计提供风险保障59亿元。试点以来为4500多家企业进行了环境风险现场勘查与评估,出具评估报告4500余份,汇总14大类、118小类问题,帮助企业排查出较大环境污染安全隐患6500个,发现问题28290个,提出环境安全相关建议32851个,为企业安保人员进行风险防范培训4500多人次。

  ——安全生产环境污染责任险“衢州模式”

  2015年,人保财险在衢州市开始积极探索具有当地特点的涉危化行业安全生产、环境污染问题解决方案。2016年11月,衢州市金融办、安监局、环保局、财政局、人民银行和人保财险衢州市分公司联合发文出台《衢州市安全生产和环境污染综合责任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率先在全国推出安全生产和环境污染综合责任保险,首批试点覆盖71家化工生产企业,提供风险保障超过100亿元。

  人保财险通过“安环云”服务平台,借助“大数据”将政府监管部门、企业客户、第三方服务机构和保险公司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各参与方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相制约,打造了安环责任险“保险+服务+科技”风险管控的新模式,过程中为企业客户提供安全巡查、安全培训等专业服务,使保险从以往单一的赔偿职能向“赔偿+过程管理”模式转变和延伸,开创了保险参与企业安全生产和环境风险治理的新路径,打造了安环保险的“衢州样本”,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生猪保险“龙游模式”

  2013年,人保财险在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对原生猪保险条款进行改造,专门向保监会报批了生猪保险(龙游县适用)条款,通过生猪统保与无害化处理相结合模式,积极解决“病死猪乱扔“死猪肉上餐桌”的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并在全国推广实施,生猪统保和无害化处理相结合的生猪保险“龙游模式”自此诞生。

  绿色保险发展的基础支持条件亟待完善

  关于发展绿色保险,人民银行在《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具体明确的要求,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在环境高风险领域建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二是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创新绿色保险产品和服务;三是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参与环境风险治理体系建设。

  王玉玲表示,当前推动绿色保险发展,还面临一些基础支持条件缺失的阻碍,一方面保险主体需要加大创新力度和产品供给,另一方面,相关配套法律法规也亟需完善。以环责险为例,很多恶劣的环境污染事件,都走不出受害人权益受损、致害人逃避社会责任、政府买单兜底的恶性循环。这与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润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存在着直接联系。

  由于环责险的准公共性与企业经营的盈利性之间存在着冲突,在我国至今还没有比较具体的关于环境污染赔偿机制和实施环责险制度相关法律规定的前提下,环责险的推进阻力较大。建议相关部门加快推动建立、完善涉及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机制和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的法律制度,解决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推动依据不足、企业责任主体投保动力缺乏等问题。为有效激励企业投保,还可以尝试运用税收优惠、保费补贴、将投保情况纳入企业生态环境保护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等方式。

  2017年6月环境保护部、保监会联合向社会公开征求对于两部委编制《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管理办法》的意见,该《办法考虑渐进性污染风险纳入保险责任范围。鉴于由此带来保险经营风险复杂性,王玉玲建议行业开发统一的示范条款

  针对刚刚起步的第三方风险管理服务,王玉玲建议保险监管部门、环境保护部门予以逐步规范和引导。目前市场上缺少统一规范的环境和安全风险评估的体系、标准,尤其是针对渐进性污染风险进行评估的流程方法;第三方风险管理机构虽然不少,但是对评估机构的资质、定价、绩效评价等机制也存在缺失,这一领域也亟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初审编辑:周海升

责任编辑:穆姝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