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恒久再冲IPO疑点仍存 次新股中报业绩现冰火两重天

2015-08-25 17:57:00来源:中国证券网作者:薛敏 王吉晋

  一、苏州恒久披露数据疑点重重此前曾被取消上市资格

  6月25日,苏州恒久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IPO申报,拟发行数量不超过30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5%,但由于IPO暂缓至今仍未上会。值得注意的是,苏州恒久之前就曾多次申请上市,却均因各种原因未能成功。近日,又有媒体曝出该公司最新披露数据疑点重重,难脱数据造假之嫌。

  产销数据存疑

  据苏州恒久招股书介绍,其2012年库存商品金额为2542.35万元,2013年库存商品金额为2539.18万元,相比2012年,2013年的库存商品金额减少了3万余元。这也就是意味着该公司2013年产品销售状况良好,销量略大于产量,库存商品不存在新增的情况才对,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依据苏州恒久招股书公布的产销数据来看,该公司2013年产品产量为2795.63万支,销量为2707.18万支,产量明显是大于销量的,这与上面的结论正好相反,这也就意味着该年度其库存商品出现了新增,新增产品数量为88.45万支。另外,依据该公司在招股书中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其单位成本为5.12元/支,由此可以推算出该公司2013年新增库存商品金额约为452.86万元,相较上文库存商品金额减少3万余元来看,很显然这两组数据是相互矛盾的。

  同样,该公司2014年的数据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据招股书数据,公司2014年年末库存商品金额为2611.58万元,相比2013年年末的2539.18万元(即2014年年初数据),该公司2014年库存商品增加金额为72.40万元。而实际上从招股书提供的2014年的产量和销量分别为3786.21万支和3684.53万支、产品的单位成本4.14元/支核算,2014年新增库存商品金额则高达420.96万元,这一核算结果比通过库存商品金额核算出的数据竟然高出数百万元之巨,令人难以理解。

  对此,《证券市场红周刊》发表文章称,不管是通过产销数据核算,还是通过库存商品年末、年初数据核算,新增库存商品金额本应该是相差不大的,但计算结果却出现了明显不同,显然苏州恒久招股书数据的真实性值得怀疑。而从计算结果来看,怀疑该公司产销数据存在虚增的可能性,如果产量虚增数据超过销量的虚增,就会使得新增库存商品金额偏大,从而得出上面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同时产销量的虚增,还能使得单位产品的成本降低,产品毛利率得以虚提,又起到虚增营业收入的效果。

  曾因专利造假被取消上市资格

  据了解,与其他拟IPO企业不同,苏州恒久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上市代码300060。根据《东方早报》此前报道,在2010年2月26日,苏州恒久曾拟于创业板上市,并通过了证监会的审核拿到了发行批文。但在上市前,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宣布,苏州恒久拥有的有机光导管体(1)-(4)4项外观技术专利权被终止,同时终止专利权的还有一项有机光导体管实用新型技术专利,所有申请专利技术被终止专利权的原因皆为“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证监会遂对苏州恒久做出了暂停发行上市的通知并要求苏州恒久处理会后事项,在三个月后的二次上会时,苏州恒久被取消了上市资格,相关中介机构也受到了处分。

  此外,中金在线早前的报道还曾指出苏州恒久产品过于单一。根据文章内容,苏州恒久生产的产品是激光有机导鼓系列产品,适用于各种打印机、复印机,但是随着近年来“低碳环保”、“无纸化办公”等理念的推行,越来越多的企业淡化了复印机、打印机的功能,造成整个行业的发展逐年下跌。而苏州恒久生产的产品主要依靠行业发展而生存,单一产品激光有机导鼓销售金额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较高,这种单一结构的产品容易产生风险,一旦市场或者行业发生不利于公司的变化,或者下游产品发展不利、价格发生较大的波动等都会对公司的营业收入和盈利能力带来重大不利影响。

  二、次新股业绩“冰火两重天”

  次新股2015年半年报披露加快,截至目前,今年上市的193家次新股中,已有84家公司披露2015年中报。其中52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实现正增长,占比逾六成。从盈利能力来看,上半年登陆A股市场的券商股业绩表现最为抢眼。

  但值得注意到是,以暴风科技为代表的四成次新股出现了业绩“变脸”。据暴风科技18日发布的中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净利润不足700万元,同比下滑70.73%。对此,业内人士认为,次新股出现业绩“变脸”,主要是缘于IPO过度包装,上市后业绩必然急转直下。

初审编辑:周海升

责任编辑:孔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