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全过程结果应用 力促绩效改革见成效

2021-11-16 10:03:34来源:海报新闻作者:

  近年来,市财政抓实抓细重大政策和项目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进一步强化和规范结果应用,使“预算法定”原则得以刚性落实,使绩效管理有据可依,推动财政收支管用更加科学合理,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一是抓事前评估从“软”到“硬”,让做“表面文章”的项目无法通过。将预算绩效评估作为项目入库的前置条件,市级所有新增重大政策和项目未经事前评估的或者评估不符合要求的,不得纳入部门项目库和财政项目库。以市本级城建资金为例,2019年-2021年城建部门申报资金计划分别为47.77亿元、372.3亿元、222.57亿元,评估后核减额分别20.93亿元、86.8亿元、45.41亿元,核减率分别为43.81%、23.31%、20.4%,从三年数据中可清晰看出,预算核减率逐年递减,部门预算编制精准性提升,有效解决了预算申报“拍脑袋”,避免了“只是一个想法,先申请一笔资金”或者“先把钱要过来,用不用再说”,甚至“狮子大开口”的情况出现。

  二是抓绩效目标从“有”到“优”,将“花钱”和“办事”有机结合。通过“建制度、全覆盖、提质量、强公开”,推动绩效目标管理从“有”向“优”提升。印发《济南市市级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济财绩〔2020〕22号)明确了市县两级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资金使用单位的职责分工,从绩效目标编报、批复下达、公开与应用等环节对绩效目标实施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坚持“抓大不放小”,所有纳入部门预算的财政支出项目,均编报绩效目标,2021年市级编制项目绩效目标1501个,实现市级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全覆盖。聘请第三方机构对各单位填报的绩效目标进行两轮抽查复核,将审核意见反馈到各预算单位,将绩效目标编报质量纳入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绩效目标质量明显提高。同时选取资金量大、覆盖面广、社会关注度高的89个部门的908项重大民生和重点工程项目,随同预算草案同步报送市人大代表审议。持续加大绩效信息公开力度,细化统一公开模板,2021年88个市直部门将涉及金额492.26亿元的1064个项目的绩效目标表予以公开,真正实现了除涉密项目外,应公开尽公开,进一步提高预算透明度,倒逼部门单位落实绩效责任,提高资金使用绩效,促进公共服务供给质量。

  三是抓执行监控从“虚”到“实”,确保财政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建立“项目绩效跟踪监控+支出进度和资金闲置预警整改+动态精准盘活”机制,实施绩效预警,对预计年底无法支出的项目资金及时进行精准调整和收回,2020年底前全部盘活市本级“趴账”资金30.31亿元,有效增加可用财力。

  四是抓绩效评价从“点”到“面”,提高绩效评价质量。建立“单位自评+部门评价+财政重点评价”层次清晰、有机衔接的绩效评价工作机制。2020年全市902个预算部门对2019年度资金额达675.94亿元的7278个项目,开展绩效自评,实现所有部门、所有资金自评全覆盖;同时,484个部门选取总资金额达488.58亿元的685个重点项目开展部门重点评价;财政部门聚焦乡村振兴、生态保护、人才发展等重点领域,选取259个重点项目开展财政重点评价,开展“追踪问效”。2021年度财政重点评价对象:重大政策和重点项目财政绩效评价25项,全周期跟踪问效5项,部门整体绩效评价4项;涉及项目资金额度288.59亿元。既关注教育发展、科技创新等社会事业,又着眼产业升级、人才建设等新兴领域;既聚焦城市管理、生态文明等城市品质提升,又放眼农田、水利等城乡统筹建设,目的是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同时,加大对以前年度财政重点评价反馈整改情况的检查通报力度。

  五是抓结果应用从“单一”到“多元”,让结果“长出牙齿”。研究出台《市级预算绩效管理结果应用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绩效管理结果与项目设立、预算编报、财政资金执行、政策调整、预算安排、部门预算支出等六个挂钩,将绩效结果应用情况纳入对市直部门和区县的考核范围,督促各级各部门严格落实,绩效结果应用相关制度要求,充分运用事前评估、目标管理、运行监控和绩效评价中形成的绩效信息,通过问题整改、完善政策、预算挂钩等方式,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预算绩效管理处肖坤)

初审编辑:孔秀

责任编辑:韩静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