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19 09:50:00 作者:商言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随着行情的迭创新高,大小限的减持压力也越来越大。
在大小限减持与增持力量的较量中,减持开始占据上风:仅2月17日一天,作为限售股解禁重要通道的大宗交易平台成交额即达到3.4亿元。而公告在集中交易市场减持公司家数和减持规模也呈现上升态势,相比之下,增持的行为则寥寥无几。
专家指出,在对未来经济形势以及股市走势的预期,以及自身对资金的需求两个因素的权衡下,大小限的减持将采取相机抉择的策略,并反过来影响大市的走向。
减持占压倒性优势
2月18日,开滦股份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开滦集团决定终止实施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公司股份的计划。
去年10 月20 日,开滦集团首次增持公司股票170,000 股,并表示:计划于未来12 个月内视公司股票二级市场走势继续增持,累计增持数量不超过11,224,000 股,比例不超过总股本的2%。
截至目前,开滦集团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累计增持公司股票255,000 股后,占公司公开增发前总股本的0.045%,大股东还曾参与公司公开增发,并实际获得配售34,776,984 股。
开滦股份给出终止上述增持计划的理由有二:一是在开滦集团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并参与公司公开增发后,实际资金支出已经超过3.9亿元,此时应顾及正常生产经营对资金的需求;二是虑及目前宏观经济形势。
开滦股份的行为是否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还未可知,但其给出的理由却可为作为观察其它大小限进退的逻辑出发点:自身的资金需求以及对后市的判断。
据天相投顾于2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自证监会 2008 年8 月28 日发布增持新规以来,截至目前共有145 家上市公司发布大股东增持股份的公告,其中央企公司有29 家,地方国企64 家。
但是,其在数量上已呈锐减之势:2008年12月16家,11月23家;而在2009年1月,增持家数仅为4家,2月截至17日的增持家数为5家。业内人士称,剔除因节日而减少交易日等因素,下降的趋势依然明显。
相比之下,减持的数量则在加大。
国泰君安的统计显示,截至2 月11 日,相关减持公告72 个,涉及上市公司39 家,累计减持金额达35.61 亿元;相关增持公告9 个,涉及上市公司3 家,累计增持金额0.18 亿元。2 月至今(仅10个交易日),市场净减持金额已达354626万元,创2008年5月以来的月度新高。
而在随后指数冲高的过程中,减持更是大量涌现。
其中,作为限售股解禁重要通道的大宗交易平台开始发飙,仅2月17日一天,两市就有超过3亿成交,其中绿大地的大宗交易成交价33元,成交量334万股,成交金额11027万元。
业内人士称,已解禁限售股的减持热情再现,而增持之声渐消,这和指数的不断上涨不无关系。
国泰君安蒋瑛琨的统计也显示,当月减持与市场涨跌幅存在一定正相关。在前期震荡下跌市中,大小限通常只在市场受利好刺激反弹时减持,而在市场处于低迷阶段的减持动机则较弱(尤其在限售股集中解禁时),但在大市好转时,则减持动机随之增强。
1000亿股解而未减
在近期的大小限减持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其中之一就是大限减持的比重开始上升。
2月11日,中路股份公告称,控股股东中路集团自2008 年12 月2 日至2009 年2 月9 日,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累计减持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13,283,028 股,占公司总股份的5%,其中竞价交易2,630,128 股,大宗交易10,652,900 股。
引人注目的是,中路股份在减持过程中涨幅巨大,自11月初至今已暴涨近3.36倍,市场人士认为,其中不排除为实现减持收入最大化而有意拉抬股价的可能。
中路股份并非唯一的例子,西南证券借壳上市的ST长运、界龙实业、国祥股份也都出现了第一大股东大幅减持的现象。2月份的前两周,出现大限公告减持的上市公司有25 家(减持公告共38 个),甚至有9 家上市公司是第一大或第二大股东减持。
国泰君安蒋瑛琨认为,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近期指数快速拉升,逼近市场普遍关注的敏感点位,多数股票较前期低位累计获利较多,因而引发了部分投资者的减持套现。
河南九鼎德盛高级证券分析师肖玉航告诉记者,行情一走好或者走坏,大小限都会有减持的冲动,当前情况下,限售股解禁对市场的冲击仍然较大,因为前期累积下的量已经很大。
中登公司17日发布的1月份统计显示,截至1月底,两市累计产生股改限售股数量达到4685.35亿股,股改以来沪深累计解禁1444.80亿股,占比30.84%;累计减持292.80亿股,占比20.27%,有超过1000亿股解禁而未减持。
肖玉航表示,限售股解禁对当前市场的另一个重要影响是,限售股解禁使得流通股数猛增,因此“此量非彼量”,目前两市大约2800亿的成交额,也许仅相当于前期4000点时的1000亿。在流通市值已经变大的情况下,对当前成交额的解读不宜过分乐观。
但是,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于18日发布于其博客的观点似乎稍显乐观,他表示,如果企业在资金面上没有压力,那么大小限减持对资产市场不会形成系统性的持续影响,原因在于其减持所获资金同时需要在实体经济和资产市场之间进行配置。
高善文并提出了“牛市的下半场”的说法,相关支持论据是:在实体经济还没有实质性复苏的情况下,目前股市信心的惟一来源就是资金增量。而中国人民银行12日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1月份人民币贷款大幅增加1.62万亿元,同比多增8141亿元。
1.62万亿的贷款,很多都沉淀在企业中了,其对“大小限”的资金缓解作用有限,肖玉航称,减持意愿跟估值有关系,目前A股平均PE20倍,而国际上普遍为5-10倍,如果A股PE跟国外主要市场接轨,大小限就不会减持。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