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稳定市场预期 监管层出手整套重磅组合拳

2015-07-02 08:55:00来源:中国证券网作者:浦泓毅 王晓宇

  众志成城稳定市场预期

  在A股进入决定市场走向的关键时刻,监管层果断出手整套重磅组合拳。

  在周二大盘V型反转大涨逾5%之后,昨日尾盘恐慌情绪占据上风,诱发新一轮急跌。在市场信心如履薄冰的关键时刻,证监会与有关部门果断出手,打出了一连串政策组合拳。同时,专业机构投资者、上市公司高管等各方市场人士也在昨日集体发声,帮助市场摆脱恐慌树立信心,一些积极有为的上市公司则以回购、增持乃至停牌等多种方式来抗击股市非理性下跌。

  两融发展空间极大拓展

  证监会昨晚出台的政策组合在资金需求和供给两端同时出手,极大打开了券商融资融券的发展空间。

  首先在资金需求端,新出台的《融资融券业务管理办法》为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参与融资融券消除了障碍。在现行的《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中规定,“对……交易结算资金未纳入第三方存管……的客户……证券公司不得向其融资、融券”。这项条文使得公募基金等金融机构无法参与融资融券,而新规则取消了公募基金、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计划等专业机构投资者关于“交易结算资金未纳入第三方存管”的要求。业内人士预计,在此项上位法规障碍取消后,专业机构投资者将很快能够使用券商融资融券服务。

  目前,个人投资者在券商融资融券业务中占绝对多数,而新政打开专业机构投资者参与融资融券的通道后,融资融券业务需求量将极大地扩充,同时融资资金的投资风格也将向更加专业理性的风格转移。

  在推动融资融券需求扩张的同时,证监会组合拳也为券商融资打开了更多空间。证监会昨晚表示,采取两条措施进一步扩大券商融资渠道。首先将目前20家证券公司试点的短期公司债券扩大到所有证券公司,同时允许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收益权资产证券化业务。

  数据统计显示,目前20家试点券商发行仍在存续期内短期公司债为券商融资总计789亿元。试点范围扩大到所有券商后,该数据预计将成倍增长。同时,运行券商开展融资融券收益权资产证券化业务将使得券商能够以较高价格吸纳社会资金为两融供血,从而有望成为替代场外配资的标准化杠杆通道。

  根据新规要求,券商融资融券业务规模不得超过净资本的4倍。对于不符合上述规定的证券公司,可维持现有业务规模,但不得再新增融资融券合约。证监会表示,截至5月底,全行业净资本0.97万亿元。照此测算,两市融资融券规模静态上限为3.88万亿元,并将随券商补充净资本提升不断上浮,与目前全市场2.1万亿元的规模相比,提升空间巨大。

  两融风控灵活度大增

  新修订的两融管理办法将允许合约展期,并进一步优化两融客户担保物违约处置的标准和方式,这有利于进一步两融业务的运行机制,完善风险防范举措,避免人为因素造成市场波动。

  首先,办法取消投资者维持担保比例低于130%且未按期交足担保物,证券公司不必强行平仓,可按约定处分担保物。

  北方某大型券商融资融券部总经理认为,不再将强制平仓作为证券公司处置客户担保物的唯一方式,将极大地增加券商两融业务的风险控制灵活性与弹性。

  举例来说,如果某两融客户在高点融资全仓某券商股,但在极端行情下持仓也可能面临强平风险。按以往规定,券商不得不挥刀斩仓。但在新办法下,对于券商、保险等优质品种,证券公司完全没有必要低位卖出,可与客户约定后,待行情转暖后再相机交易。新办法既保护了两融投资者的利益,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多杀多”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其二,新政优化了追加担保物的期限及方式,取消了当维持担保比例低于130%须在两个交易日追加担保物且不低于150%的规定。

  这意味着投资者追保的灵活性将大幅提升。例如,某投资者本金100万元,融资100万元,当总市值低于130万元时,他必须在两天之内提交20万元的现金或券商认可的可抵充保证金证券。一些客户因为难以凑足20万元无奈被平。然而,从过往经验看,可能再过一天,补上10万甚至5万元,这些客户就能熬过难关。

  第三,新政取消了两融六个月展期规定,有助于培养长线的价值投资者。此前两融客户在六个月合约到期后只能先卖掉股票,了结合约并新开仓。这样不仅增加了投资者的交易成本,同时集中平仓和新开仓也加大市场的波动程度。允许展期利好长线投资人,也将进一步降低市场波幅。

  其四,两融可充抵保证金证券范围被大幅拓宽。根据原有规定,保证金可充抵证券必须在交易所每日公布的可充抵保证金证券名单之列,通常限于股票、基金、债券等高流动性的金融产品。但在修订后的两融管理办法中,其他证券、不动产、股权等资产在经证券公司认可后也可成为补交担保物。这意味着,房产、新三板股票、资管产品等都有望纳入担保品范围。扩大可充抵保证金证券范围无疑将进一步提高两融客户的扛风险能力,也使得券商风控灵活性大增。

  各方呼吁摆脱恐慌树立信心

  与此同时,专业机构投资者、上市公司高管等各方市场参与人士也在昨日集体发声,帮助市场摆脱恐慌树立信心。

  基金业协会官方微信昨日就发表两家知名公募基金看市分析文章,其中华夏基金认为,虽然股市涨跌交替实属正常,但此次A股调整的跌速与跌幅超出市场预期。暴跌是风险释放,市场机会往往是跌出来的。在改革继续深化、大类资产转移趋势并未改变、货币政策中性偏松进而中长期利率持续向下、宏观政策协力实现经济增速区间管理的大背景下,未来A股结构性的市场行情将在调整中逐渐酝酿形成。

  中欧基金也认为,从短期市场看,情绪宣泄或已接近尾声,市场估值在短期大幅下跌后趋于合理。同时看到了政策层面对于稳定市场预期的支撑。从长期角度,中欧基金仍然看好市场后续表现,但行业挖掘和精选个股重要性上升。

  同时,一些积极有为的上市公司迅速以回购、增持乃至停牌等种方式抗击股市非理性下跌。昨晚,TCL集团率先公布股份回购计划;当晚还有12家公司集中披露增持行动及计划。更感性的当属浙江上市公司群体。7月1日晚,“浙商资本联谊会”30多名会员(大部分为上市公司董事长)发出倡议书:以实际行动共同维护资本市场繁荣。该会名誉会长、康恩贝董事长胡季强在6月29日已逆市增持。

  【利好聚集】

  修改后的《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管理办法》昨日正式发布实施。根据《办法》,两融业务将在维持现有合约期限不超过6个月的基础上允许展期,同时客户担保物违约处置标准和方式更加灵活,允许券商与客户自行商定补充担保物的期限、比例等具体要求。

  证券公司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昨日晚间,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通过证监会官方微博回应媒体对于下一步扩大证券公司融资渠道措施的问题称,即日起证券公司发行短期公司债试点将扩大至全行业,同时允许券商开展融资融券收益权资产证券化业务。

  继2012年沪、深交易所和中国结算公司大幅降低A股交易经手费和过户费之后,三部门于昨日晚间透露,拟进一步调低A股交易结算收费标准。今年8月1日起,A股交易经手费及过户费将在现有基础上再降三成。

  A股7月1日继续下跌,与往日各种谣言纷飞不同,这一天市场格外安静,但证监会的工作人员仍处在如火如荼的加班中。傍晚过后,有关救市的三大政策传言接踵而至。很快,被一一印证。

  【解读】

  根据办法规定,监管层将取消有关两融的强制平仓安排,而允许券商同客户自行商定补充担保物的期限、比例等。事实上,这一规定的下发或需及时拯救了部分已出现深跌的融资标的个股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截至7月1日收盘,已有不少于101只两融标的股半个月累计跌幅已超过或达到40%。

  【公司动态】

  个股告急,大市告急,投资者信心告急。在此千钧一发之刻,部分富于责任感的上市公司纷纷挺身而出,为投资者打气,为抵抗系统性下跌构筑防波堤,采取主动措施的有增持和回购,被动措施则是停牌避风或者延期复牌不出。以市场化手段应对急速下跌的惊涛。

  【后市研判】

  继基金业协会、知名私募发声力挺A股之后,公募火线加入“声援”阵营。昨日,华夏基金和中欧基金发表观点,均认为市场经历大幅调整后已出现企稳迹象,在改革继续深化、大类资产转移趋势并未改变、货币政策中性偏松进而中长期利率持续向下、宏观政策协力实现经济增速区间管理的大背景下,未来A股结构性的市场行情将在调整中逐渐酝酿形成。

  6月中旬以来市场展开深度调整,大盘从5178.19点急速下跌,至6月30日区间跌幅达16.49%。仅6月末单周,创业板跌幅就高达15.77%。这其中固然有打新冻结天量资金、产业资本大规模减持、监管层清查场外非法配资等诱因,但根本上还是市场整体估值尤其是创业板估值水平畸高,短期风险累计过大促成市场调整。

  昨日,市场告别“六绝”,迎来7月的开局之战。然而,沪指却又上演一场暴涨暴跌大戏,周二涨逾5%后,周三又跌逾5%。这让普通投资者无所适从。一名分析人士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A股6月巨震之后,“七翻身”的机会反而加大,当前的震荡有利于大盘夯实底部,7月行情或先抑后扬。

  【相关新闻】

  中证协昨日在北京召开外部接入信息系统评估认证培训会。据多家券商与会人士透露,中国证券业协会相关领导会上表示,规范场外配资未设时间表,由券商根据自查报告妥善整改。

  在近30个交易日里,包括中金公司、申银万国、银河证券、国泰君安、中信证券、招商证券等主流券商在内的53家券商对1446只个股给予“买入”或“增持”评级,其中,银行(100%)、休闲服务(82.35%)和传媒(77.03%)等三行业机构推荐个股占行业内成份股比例居前。

初审编辑:周海升

责任编辑:何泉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