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网讯 股指早盘大幅震荡,经历一波大幅跳水后震荡企稳。截至11:30,上证指数报3367.33点,跌幅1.82%,成交额2175亿;深证成指报11434.22点,跌幅2.17%,成交额3207亿。创业板指报2482.47点,跌幅1.78%,成交额836亿。
盘面上看,大部分板块下跌,题材股跌幅居前,军工、银行、有色行业较为抗跌。两市仅人脑工程、超级电容板块上涨,军工、海工装备、网络游戏、ST概念、基本金属、皖江区域、在线旅游等板块跌幅较小;西藏板块、超导概念、油改概念、食品安全、煤炭采选、PM2.5、丝绸之路、券商等板块跌幅居前。
整体来看,市场在短期大幅上涨后出现调整属于正常走势,尤其是部分“妖股”经过爆炒后,在监管力度加强的背景下,表现将趋于沉寂,这也有利于市场局部环境更加健康。
同时,市场的短期调整也有望帮助本轮反弹行情继续深入,在前期套牢盘和新近获利盘的集中释放以后,市场有望重新迎来上攻。
从资金面来看,周末央行实施“双降”之后,当前资金利率中长期走低,市场内的流动性极为充裕。另外,市场资金对热点的反应仍然较为敏感,也显示场内结构性机会仍有望形成明显的赚钱效应。
对此,在市场短期震荡和热点并存的情况下,多数分析人士均认为,预计后市股指将在充裕流动性和结构性的高估值博弈中“艰难”上行。
申万宏源就认为,大盘再继续向上仍需有赖于改革催化剂的兑现。近在眼前的“十三五”规划指导意见是全方位的纲领性文件,需关注其整体是否超预期。对于整个四季度,不悲观是底线,立即创新低的概率不大,看好年底改革预期驱动下的“春季躁动”行情。
题材方面,新产业成长股仍然是大多数机构关注的首要题材,其中可以重点关注两个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产业、信息经济等两大领域,在经过短期的调整后,未来仍然有望走强。其中,国家层面推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确定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成长拐点,看好从整车到电驱、电控、电池再到汽车电子产业链各领域的优势企业;而信息经济方面,在“十三五”时期有望得到重点培育,由于其覆盖领域包含了大部分消费行业,因此在未来也有望成为消费升级的重点,与之紧密相关的还包括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能源互联网、精准医疗、军民融合等也均有望出现轮动效应。
【市场聚焦】
正如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的公开表态,“《证券法》修订草案的二审最快也要12月,后面的三审以及出台只能等明年看了。”
对于四季度,绩优基金认为,虽然难有系统性行情,但是结构性行情将长期存在。看好新能源汽车、城市规划建设投资、国企改革以及“十三五”规划等方面的投资机会。
【市场动态】
沪市融资余额昨日报6254亿元,净流入67亿元,融资买入712亿元,增加70亿元。深市融资余额报3955亿元,净流入66亿元,融资买入617亿元,增加20亿元。
最新市场信息显示,除一直看好的银行股之外,非银板块也逐步进入保险资金的视线,一些主流大型保险机构正在积极挖掘多元及创新金融板块的投资机会。
上市公司三季报披露进行时,券商持仓情况逐渐浮出水面,截至10月26日,券商现身116只个股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在化学制品、化学制药、汽车零部件、通用机械等行业最为集中。
在上周五证监会开出巨额罚单后,妖股似乎“妖气不再”。昨日,证监会处罚涉及的特力A跌停。一批此前曾连续涨停的“妖股”如海欣食品、暴风科技、梅雁吉祥、安硕信息等开盘便出现暴跌。
原公募一哥,现私募大佬王亚伟在三季度似乎进行了大幅度减仓,其中包括近期的妖股之一暴风科技 。不过,深陷经营困境的*ST中鲁时隔多年后再次获得其垂青,令人十分意外。
周一,指数虽然未有大幅上涨,但个股较为活跃。机构对个股参与度较高,买入积极。其中航天发展、平潭发展、京山轻机、鑫龙电器、万润股份等个股被机构净买入。
【后市观点】
机构普遍认为,“双降”有利于强化流动性宽松预期,进一步提升市场风险偏好。但基于存量资金为主、增量资金为辅的博弈环境,市场面临三季度成交密集区的较大阻力,股指或在不断震荡蓄势中向上。
不可低估“双降”透露出的中长期货币宽松取向,宽松货币环境将有效降低系统性风险。货币宽松仅是市场上涨的必要条件,决定性条件仍然是改革预期回暖。
反弹之路并不平坦,大小盘风格切换、个股显著分化、抛压盘涌出暗示市场将高位震荡,但在资金利率下行与风险偏好上升的支撑下,A股强势基调不改。
对于A股市场后续的走势,市场人士也开始逐渐提示风险,认为赚钱效应最好阶段或已过去,股指将进入“啃硬骨头”的冲关阶段。
初审编辑:周海升
责任编辑:何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