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强制性国家标准加快制定

2016-08-26 09:22:00来源:经济参考报作者:林远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8月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促进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增加“中国制造”有效供给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会议指出,以先进标准引领消费品质量提升,倒逼装备制造业升级,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夯实工业发展根基的关键所在,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可以依托我国市场巨大的优势,发挥扩大有效需求、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等多重效应。会议确定,要紧密围绕消费需求旺盛、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家用电器、消费类电子、装饰装修、服装服饰、化妆品和日用化学品、妇幼老年及残疾人用品、文教体育休闲用品等一般消费品领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企业主体作用,建立政府主导制定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一是紧扣消费品质量安全要素,加快制定一批强制性国家标准。提高消费品国内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推动实现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重点研制一批消费品制造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领域急需标准。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标准的试点,以科技创新促标准升级。建立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支持社会团体、企业发展优于国家和行业的标准。二是引导企业增强质量、品牌和营销意识,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实施精细化质量管理,支持企业提高质量在线监测、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鼓励大中型企业实施首席质量官制度。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建立学校和企业“双元”的技术人才培养机制,推出体现技工价值的薪酬、荣誉等制度。强化品牌建设,提高中国消费品知名度和美誉度。鼓励社会资本设立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专项基金,营造尊重技术、追求品质的良好社会氛围。三是创新标准和质量监管,实行随机抽查企业、随机抽检产品、随机选择检测机构,加快建设跨部门、跨行业的消费品质量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引导企业自我声明公开产品和服务标准,并将标准实施情况纳入质量信用记录,加大社会监督。建立检验认证机构对产品质量承担连带责任制度。四是建立主要消费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强化消费维权保护,推进缺陷产品召回常态化,建立消费品质量安全惩罚性赔偿、销售者先行赔付、责任保险等制度。破除地方保护,打击进出口、网购中的侵权假冒和包庇、纵容违法违规经营等行为。五是把消费品标准与质量提升和装备制造升级紧密结合,以消费市场向中高端发展引导带动装备制造企业主动提高设备产品的性能、功能和工艺水平,促进 “中国制造”全产业链升级。

  为更好体现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会议决定,建立消费品生产经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除强制性标准和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外,取消消费品生产经营其他市场准入限制。推进消费品质量监督结果信息共享,对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的同一企业同一规格型号产品,6个月内任何地方、部门和机构不得重复抽查,实现“一个标准、一次检验、结果互认、全国通行”。鼓励更多企业走优质发展之路。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高玉伟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聚焦消费问题,更加强调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重在巩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

  高玉伟认为,当前,消费名义增速虽略有回落,但实际增速保持平稳,甚至有上升迹象。未来推动消费增长关键在于创造良好条件,让消费增长态势延续下去。首先,要促进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适当调整个税免征额,将家庭负担等考虑在内,确定随经济发展调整个税的机制。其次,要保障劳动者工资权益,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治理拖欠或克扣农民工工资行为。第三,把好消费品标准和质量关,维护消费者权益,让老百姓敢花钱。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吴琦表示,工信部8月25日的公布1至7月消费品工业运行数据显示,消费品工业生产运行放缓,消费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低于全部工业0.9个百分点,轻工、纺织、医药和烟草等行业增加值增速均有不同程度下滑。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消费品工业科技创新能力不高,产品附加值较低。同时,消费升级也需要改善和加大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因此,推进消费品工业品质革命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促进消费品标准和推进质量提升,是推进消费品工业品质革命的客观要求和重要支撑。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何泉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