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量化投资:关于Smart Beta的那些事

2018-09-26 10:56:00来源:大众网作者:陈世诚

  陈世诚

  中投元邦基金经理

  北京大学硕士

  曾任北京盛永嘉华投资管理顾问有限公司量化投资经理

  英大期货有限公司量化研究员

  擅长量化多因子模型和择时对冲策略,具有丰富的量化研究及投资实践经验,过去两年实盘业绩在同类量化基金排名前10%

  近年来,Smart Beta 策略及其对应产品在海外市场的热度正持续上升,成为不少海外管理人积极布局的品种。而自去年以来,国内越来越多的资产管理公司也开始重视并发行Smart Beta产品。那么究竟什么是Smart Beta?为什么Smart Beta策略能持续创造超额收益?本文将简要介绍Smart Beta定义、发展现状、策略实现、收益原理及未来展望等,以期帮助投资者更好的把握和理解Smart Beta及相关投资产品。

  什么是Smart Beta?

  Smart Beta(聪明的贝塔),是指一种具有新型投资理念的量化投资策略,这种策略是在被动投资的基础上,融合了一定的主动投资经验而成。它通过改变指数的市值加权方式,通过基于规则的量化方法,增加指数在某些特定风险因子上的暴露,以获得相应的超额收益。

  Smart Beta可以说是整个现代投资理论发展的产物。经典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套利定价模型(APT)、有效市场理论(EMH)以及行为金融理论,构成了现代投资组合经典理论的核心,为指数化投资和Smart Beta策略打下了理论基础。

  上世纪60年代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提出,使市场认识到原来的Alpha收益,有一部分是Beta收益。CAPM模型通过一个简单的线性回归模型,解释任何高于市场的超额收益均来自特定风险敞口的溢价,其中线性模型的系数就是beta。市场指数通常都是市值加权,如果把市场指数换成按非市值加权的指数或投资组合,其得到的Beta即为Smart Beta。

  上世纪90年代之后,Fama-French、Carhart以及AQR的模型进一步定义了市场Beta、规模Beta、价值Beta、动量Beta、质量Beta等,这些模型的持续优化为风格投资和因子投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只要将投资组合选择性地暴露在特定的风险因子下,就能获得与之相对应的风险溢价,而其中采取规则化、透明化的方法对经检验有效的风险因子进行加权,就是Smart Beta策略的核心思想。

  归根结底,Smart Beta 投资策略是一种介于主动投资与被动指数投资之间的方式。Smart Beta通过主动在某些风险因子上暴露,以获取超额收益。它的出现是金融市场不断发展和投资理念不断成熟的产物。

  Smart Beta在全球和中国的现状

  根据广发证券研报显示,FTSE Russell的《Smart Beta:2018年全球资产管理人调查报告》基于194家机构(资产管理规模超2万亿美元)的调查发现,2018年,有 48%的受调查机构采用了Smart Beta。

  Smart Beta产品从诞生至今,仅仅10多年的时间。但发展迅速,已成为市场热门产品之一。根据晨星统计,从Smart Beta产品的绝对规模来看,截至2017年6月30日,全球共有1320只Smart Beta ETF产品,累计资产规模达7069亿美元,总资产增长率达到28.3%。亚太市场的Smart Beta产品的数目虽然只有147只,累计资产规模为169亿美元,但总资产增长率高达61.4%,是全球目前最具有潜力的市场。

  在海外Smart Beta指数备受关注,Smart Beta相关产品发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国内各大指数公司纷纷推出各类Smart Beta指数,各大公司也随之相继推出相应跟踪Smart Beta指数的产品。从2006年华泰柏瑞红利ETF发行至今,国内共发行了45只Smart Beta ETF产品,累计规模达到150.06亿元。

  除了公开发行的产品之外,现在越来越多的私募基金也开始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Smart Beta产品,为客户提供更适合和更多样的选择。

  Smart Beta策略之所以能够兴起、壮大和发展,一是因为Smart Beta产品可以长期战胜指数,是一个很好的资产配置选择。二是因为投资者在不断的成熟,对于指数化投资和量化投资的理念也开始容易理解并愿意接纳。

  如何获取Smart Beta?

  目前全球市场上的相关基金产品主要通过以下这些方式来获取Smart Beta:一是捕获某种特定的风险因子,如增加指数在市值因子、价值因子、成长因子和股息率因子上的暴露度;二是采用非市值加权方式,如等权配置、因子加权方式等;三是增强策略的风险调整后收益。

  相应的Smart Beta产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单一因子策略类,利用单一指标进行股票筛选,如价值、成长、动量、红利等指标;二是多因子策略类,即根据多个指标的综合得分筛选股票;三是权重优化类,如等权重指数、因子加权指数等。

  大部分基于基本面的单因子策略与主流价值投资的思路高度契合,如价值指数、红利指数、成长指数等,这类产品最大的优势在于逻辑清晰,相关策略的投资理念很容易被理解,也方便投资者选择适合自己的指数产品。不足之处在于,由于只选用一个因子筛选股票,其选股的不确定性更大,相对基准指数的超额收益的波动性也更大。

  相对而言,多因子策略的主要优势就是能够综合不同风格因子的信息,通过多个维度共同打分选出一个股票组合。多因子模型的表现相对来说也比较稳定,因为在不同的市场情况下,总有一些因子会发挥作用。但是如果多因子策略过于复杂,则不易于编制指数产品,即使形成了指数产品,对于投资者来说理解的难度也大幅增加了。

  为什么Smart Beta策略能持续创造超额收益?

  大部分Smart Beta策略长期来看都可以战胜对应的指数。下图(来源于中信证券研报)展示了美国市场两种Smart Beta策略与标普500长期的表现差异。

  在中国市场,大多数Smart Beta策略相对基准依然有明显的超额收益。下图显示,基于单因子的Smart Beta策略长期都跑赢了基准沪深300指数。

  Smart Beta往往是众所周知的策略形式,溢价现象长期存在且容量大。主要对应于风险补偿、结构限制以及行为金融所引起的固定的定价误差,溢价并不会因为更多投资者的参与而衰减和消失。

  从海外市场的经验来看,Smart Beta产品是一种非常好的长期配置工具,大部分Smart Beta策略长期来看都可以战胜对应的指数,时间越长,其超额收益的表现会越突出,这正是此类产品的价值所在。来自华宝基金展示的一个情景分析显示,假设基准指数可以获得8%的年化收益,而Smart Beta策略每年可取得5%的超额收益,那么10年以后,指数的回报大概是116%。而Smart Beta策略的投资回报会达到239%,是指数回报的2倍。当然时间如果更长,两者的差异会更加明显。

  资本市场有较强的不确定性,我们无法保证今天买的股票明天一定会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效的策略终将获得更好的收益。投资的本质是坚持做正确的事,做理性的决定,做时间的朋友,然后期待好的结果。

  Smart Beta在中国的未来

  长期以来,国内投资者以散户为主,更喜欢去挖掘一些所谓的内幕信息,在投资决策中也更加注重短期的收益,并期望这可以贡献稳定的超额收益。但事实上,想要在信息上获得长期的优势其实是非常难的,这类投资模式即便能赚的多但亏起来损失也会非常大,长期来看回报非常的不稳定。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我国社会财富的不断累积,家庭投资理财观念逐渐普及, 在监管层政策层面上的积极引导和投资者结构变化的影响下,中国资本市场正在逐步变得越来越有效,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也日趋成熟,整体市场的风险意识不断加强,投资目标逐渐从博取短期收益转变为中长期资产配置。在这种趋势下,Smart Beta产品在投资者资产配置中扮演的角色将越来越重要。

初审编辑:周海升

责任编辑:郭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