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质押短期风险缓解 多家上市公司解质押拆雷

2018-11-22 08:51:00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谷枫

  在各路资金陆续到位的情况下,短期股权质押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长期来看股权质押的风险仍需要长效的化解机制。

  距离10月19日,金融监管高层密集发声稳定市场已经过去了一个月的时间,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央行、银保监会以及证监会密集出台和落地了多项政策以稳定市场预期。

  无论从何种角度出发,A股上市公司在股市持续下跌情况下暴露的股权质押风险是监管层最想首先解除的隐患。

  以10月19日当天为例,无论是了务院副总理刘鹤还是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以及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均提到了要帮助有发展前景但暂时陷入经营困难的上市公司纾解股票质押困境。

  一个月的时间里,各路纾困资金陆续到位,很多资金的纾困目标也十分明确,便是优先置换一些高质押比例,存在爆仓风险公司的质押。

  拆雷行动很快也在市场端出现了效果,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10月19日以来,上市公司层面迎来了解除质押的大潮,数百家公司发布公告称其股东已经解除了股权质押。

  “近期多家质押比例较高的企业已主动解压,短期股票质押风险得以缓解。”一位海通证券非银行业分析师11月2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解押大潮袭来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显示,10月19日至记者发稿前,已经有超过300家企业发布公告称大股东或者其他股东解除了股份质押,这其中自然包括了多家得到纾困资金帮助的高质押比例上市公司。

  其中本周便有数家这样的典型公司出现,如本周一发布公告的中化岩土(002542.SZ)便是此类代表。根据公司披露的数据显示,中化岩土的实际控制人吴延炜及多位重要的自然人股东在此前将所持有公司97%的股权悉数质押,涉及股权数量高达9.2亿股,质押比例非常高。

  一位接近中化岩土公司的人士11月20日也告诉记者:“大股东吴延炜质押率过高达到99.31%,已经接近天花板,这给上市公司的未来发展带来了制约。”

  这种情况下,成都国资背景的公司兴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本周受让了吴延炜等5位股东共计1.79亿的股权,受让价格为每股4.353元,较交易前收盘价格有一定的折价,共计7.8亿元。

  这笔交易也解了中化岩土诸位股东的质押困局,一方面兴城集团受让的股权全部来自于其已经质押的股权,另外这些股东拿到资金后也用于偿还券商的资金解押股权。

  11月20日,深圳则有另一家公司利用另外的方式拿到了资金完成了股权的解押。当晚,赛为智能(300044.SZ)公告收到实际控制人周勇股份质押告知函,获悉周勇向深圳市中小企业信用融资担保集团将其所持有的2850万股份进行质押,获得的资金将用于置换前期股权质押。而通过这一置换,公司方面预计11月底周勇累计被质押股份数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降至9.03%。

  在此之前,深圳也有公司通过这种方式置换了此前的股权质押,11月16日,达实智能(002421.SZ)公告称,实控人达实投资持有的3700万股股份质押给高新投,此外实控人将其质押给中投证券4273万股办理了解除质押手续。

  根据披露,达实投资持有公司股份累计被质押数量为2944万股,质押占比为81.38%;实控人累计被质押的股份数量为1205万股,质押占比为 68.96%。而通过从深圳市高新投集团有限公司获得的资金,预计11月底达实投资质押率将降低至65%以内。

  “短期消息面来看,随着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纾困的资金逐步落实,越来越多面临爆仓风险的高比例质押公司都在降低质押比例,不过股权质押风险不是一天形成的,化解这一风险也不是一个月时间就能完成的,目前只能说短期的风险有所缓解。”北京地区一家大型券商自营部门的人士11月21日告诉记者。

  拆弹路漫漫

  正如上述人士所讲,在各路资金陆续到位的情况下,短期股权质押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长期来看股权质押的风险仍需要长效的化解机制。

  国泰君安大金融团队便提出了两个问题,即救助的资金规模是否足够大以及参与化解风险各方的意愿强不强。

  该团队指出,对于有股权质押风险的企业全部救助不现实,且政策导向也是救助符合条件的优质上市公司,但从跌破平仓线的整体融资规模来看,各地政府基金想要全部救助是不现实的,更大可能是优选项目进行救助,且各地政府救助力度受到财力限制;另外,若要激发市场主体参与股票质押风险化解的意愿,必然需要项目本身具有吸引力。若股价前景仍然悲观,未来救助基金或资管的退出将面临困难,导致市场主体参与意愿不足。

  因此,国泰君安分析师邱冠华也表示:“历史经验表明,市场底往往滞后于政策底。股权质押问题的解决需要有一个逐步落地的过程,短期不容易一蹴而就。”

  另外一方面,纾困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资金的到位速度也需要一个周期,目前来看大部分资金都是首期资金到位,完成预期规模资金的募集仍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得到帮助的上市公司有限。

  与此同时,近一个月来看,股权质押整体的数据并未出现明显的变化。根据中证登和沪深交易所最新披露的公开数据显示,场内和场外未解压股票质押市值共计4.54万亿元,其中场内质押市值2.20万亿元(深交所1.56万亿,上交所0.64万亿),场外质押市值2.34万亿元。

  另外,十月以来场内质押的规模还在悄然上升,但上升的比例并不明显。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Wind数据的整理,10月新增质押股份215.78亿股,环比增长11.95%;对应市值为1475.09亿,环比增长11.14%。两项指标均结束连续三个月下滑的态势。

  “最近一些券商已经开始重启股票质押业务,此前暂停新增业务,主要处理存量风险,目前已经恢复。相比之下,场内质押的要求较高,相较而言场外资金更积极。市场已经处于低位,估值很便宜,我们认为不会有更大幅度的下行,所以谨慎拓展项目。”华东地区一家大型券商营业部的人士11月21日告诉记者。

初审编辑:周海升

责任编辑:王晓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