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控中环股份瞄准细分领域全球前三

2018-11-29 09:52:00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余胜良

  证券时报记者 余胜良

  “这里是中国制造的精华。”领着记者穿行于中环股份(002129)下属公司中环领先8英寸硅片生产线,中环股份董事长、总经理沈浩平自信地说。

  穿着像应对生化危机一样的衣服,任何一个有可能暴露的部位都小心遮挡起来,鞋子、手套、帽子和身体的连接部位都用拉锁拉好,工作人员说人体皮屑对产品质量都有影响。即使在这样超清洁环境中,检测部分仍然要小心用特殊材料和其他部分分开,以保证真正“一尘不染”。

  沈浩平更为自豪的是,这些生产工艺都是自行研发,和其他公司走的技术路线也不一样。

  沈浩平认为硅材料创新核心是靠技术诀窍堆积起来,需要半导体工程师的工匠精神进行一线创新,而不像其他一些行业由专利组成,靠专业秘密。

  一方面是技术好,一方面是半导体残酷竞争下形成的思维习惯:想好怎么在低谷生存。今年“531”光伏新政出台,很多光伏企业受到影响,而中环股份还在满产状态中。“在行业还好的情况下,就要想到政策减弱之后怎么活下来,提前想好下坡路怎么走。”沈浩平表示。这是这家公司与众不同的地方之一。

  中国光伏行业的起起伏伏,大浪淘沙,最早从事光伏行业的超过80%的企业已经被市场淘汰,成为历史,而中环股份始终秉承“长跑式”竞争、“稳健式”经营的理念,以市场为导向,坚持创业者心态,愈战愈勇,已成长为中国光伏行业的引领者之一。

  长跑者

  目前中环股份营收中,单晶硅光伏产品占九成。太阳能行业主要靠政府补贴拉动,行业对补贴高度敏感,所以,在同行不到60%开工率的情况下,中环股份有100%开工率,还是非常令人惊讶。

  沈浩平表示,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市场景气的时候中环股份在让利,当市场不景气的时候客户在支持中环股份,另外一方面,是中环股份以推动客户成功为目标,此外中环股份产品品质好,“因此订单不仅没减,客户还在增加,市场份额还在提升,我知道下坡路怎么走。”

  据中环股份董事、副总经理安艳清介绍,中环股份有长期做半导体行业的经验,下游客户都是半导体行业巨头,公司习惯和大客户打交道,签订订单价格比较平稳,订货量也比较大,当行业火爆的时候,可能享受不到超额利润,但当行业不景气的时候,公司也能平稳度过。

  用现在经常用在互联网行业的术语来讲,中环股份具有很强的To B能力,不过另一方面,竞争对手To C的能力强。另外一个原因是,中环股份在建设厂房生产线上非常舍得花钱,内蒙古厂房请德国公司设计,工厂生产线也在追求少人化、自动化、工业4.0。一时间可能成本比较高,但有利于长远发展。

  中环股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8年,那一年,天津市半导体材料厂组建,1969年组建天津市第三半导体厂,开始涉及硅材料,做直拉硅单晶,1978年做区熔硅法单晶、1981年开始进军光伏,是与云南半导体、秦皇岛太阳能、宁波太阳能、天津18所等企业并列的五家最早的光伏企业之一。

  这些年光伏行业兴起好多明星企业,还产生过首富,但很多都是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最早从事光伏行业的超过80%的企业已经被市场淘汰,而中环股份则穿越牛熊,始终生存下来,还发展越来越好。2007年上市后,中环股份营业收入从2007年的6.96亿元到去年的96.44亿元,实现净利润从1.03亿元到5.85亿元。

  中环股份1991年差点破产。公司也是不断调整产品结构,高压硅堆曾是中环股份的当家产品,2004年高压硅堆产销量跃居世界第一,高压硅堆销售收入为1.94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比重达73.19%,其高压硅堆曾占世界CRT电视机、CRT显示器市场60%的份额,占国内微波炉市场43%的份额。2007年中环股份成为天津第一家中小板上市公司。但此后逐渐过渡到单晶硅方面,从半导体用单晶硅到光伏用单晶硅,赛道越走越宽。

  实际上,中环股份很早就想进入光伏领域。1989年打申请报告的时候国内还很少有这方面的资料,审批者还是跑到北京去图书馆查资料,遗憾的是当时申请没有通过,后来中环股份又打报告,审批了一年时间幸运的通过了。而中环股份在申请没有批准的时候,内部就开始做技术储备,等到批准后,就能迅速展开,每次都要打好提前量。

  技术控

  中环股份是一家技术驱动公司。2015年福布斯评选全球100家创新型企业,中国公司有三家入选,中环股份排在第52位。

  沈浩平表示,在单晶硅光伏领域2002年以来没有重大技术产生,主要是围绕着单晶制作工艺创新,所有的重大创新全都是中环股份引领,2002年中环股份率先把多线切割技术引入行业中来,这是中环股份对全中国和全世界的贡献,2008年开始做金刚线切割,到2012年率先在全球产业化,切片技术、清洗技术、插片技术等都是中环股份率先突破。

  1983年,沈浩平兰州大学毕业后就来到中环,1984年,沈浩平对区熔法硅单晶技术进行创新,开始研制3英寸及以上区熔硅单晶、CFZ硅单晶、变径区熔硅单晶、无旋涡缺陷区熔硅单晶,为国内首家拉制出6英寸和8英寸区熔硅单晶的企业打下了坚实基础。用沈浩平的说法,在区熔法单晶硅上,中环股份有全球创新能力,完全没有拷贝国外技术。

  2017年,中环股份公布了两项技术,一是通过晶体技术研究组利用计算机数值模拟和实际晶体生长试验相结合的方式,以及对热系统设计、生长工艺创新、设备关键部件创新,可以将其目前主导产品直径为8英寸的N型、P型晶体生长速度提升30%,晶体生长制造系统综合效率提升10%以上。另外一个是通过对切割钢线形态调整等,使156MM的太阳能级硅片产品的晶片厚度进一步优化,减薄了20微米,产能提升25%以上。

  硅片降成本主要是三个趋势:硅片减薄、尺寸做大和采用N型硅片,中环股份在这些方面的技术与规模优势都很明显。

  此外,2017年年初,中环股份还和东方电气、SunPower投建5GW高效叠瓦组件项目,叠瓦技术取消了焊带,增加了受光面积,通过优化连接降低了电阻,使其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单晶组件的效率可以达到19.6%。

  历史上,中环股份就在不断进行技术革新。2002年规模化应用砂浆线切割,2009年研发金刚石线切片,2012年规模化应用金刚石线切片产线,单位千克出片数提高25%以上,公司在太阳能级晶片加工技术方面就持续引领行业的发展方向,比如2011年,中环股份普通直拉型太阳能单晶硅片生产效率国际领先,高于行业平均水平60%左右。

  一线创新

  能做这么多技术创新,是中环股份在研发创新方面进行了大量投入,研发支出在收入中的占比长年维持在5%左右。同时公司不断引进高端人才,研发团队从2014年的190人扩充至2017年的565人,规模不断壮大。近些年投入到半导体等领域的科研资金超过20亿元。

  做创新需要资金投入,但资金投入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要做有效投入。沈浩平的看法是,该领域的创新要始终来自生产一线。

  沈浩平1983年开始到车间一线拉单晶,一直在一线干了19年。沈浩平长期在一线工作,对一线工作有很多心得体会。他认为硅作为一个基础材料的基础理论接近于完成,但是它的工艺实践还有很大潜力,把它做得比较完美还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硅材料的技术不是像集成电路产业是由专利组成,靠着专业秘密来形成,而是靠着像瑞士人做手表那样有工匠精神,核心是靠技术诀窍堆积起来的,可以用最少的代价去做更高效率的事业。

  中国在硅材料上跟日本一起起步,但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日本人远远领先,硅材料不是靠实验室的模型创新,硅工业化生产必须有规模化的实验,需要靠一线科研,这就需要工匠精神,沈浩平认为工匠精神要靠半导体工程师深入一线。

  中环股份做半导体材料对标的都是国际一线大公司,半导体材料对单晶硅的要求要远远超过光伏产品,中环股份1981年就进入光伏行业,1985年跟夏普配套,2003年航天级硅太阳能电池片成功用于神舟5号飞船。

  光伏用单晶硅的创新都是从半导体用单晶硅发展而来,中环股份在半导体用单晶硅技术上领先,技术优势也就顺势转化到光伏用单晶硅领域,这对中环股份发展光伏用单晶硅有利,但从半导体转向光伏,也并不是降维打击。中环股份董事、副总经理安艳清表示,两种产品各有侧重点,客户需求不同,光伏用单晶硅生产要在一定品质保证基础上成本更低,创新方式也不同。

  争前三

  中环股份能走到今日,靠的是在原有业务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并不固守一隅,遇到机会就果断出击。

  中环股份上市后的2009年,就在内蒙古建厂投资建设光伏用单晶硅生产线,这是对中环股份目前格局影响最大的投资,从此公司进入单晶硅光伏产业领域。

  作为一家工业产品生产商,中环股份只是在行业内比较著名,但是2015年和苹果的合作,让这家公司名声大噪。

  2015年,中环股份牵手苹果、SunPower,共同运营四川、内蒙古等地的高效光伏电站项目,合作开发苹果首个在中国投资的可再生能源项目。苹果在挑选合作伙伴时非常严格,要做很多考察。 这是苹果首次在其海外投资光伏电站,令不少行业人士都觉得意外。

  苹果公司是全球知名大公司,很有理想主义情节,和中环股份接洽的工作人员长期做志愿者,中环股份对环保、对员工的态度,以及在客户和公众中的形象,符合苹果的价值标准。

  光伏市场从多晶硅向单晶硅转移,单晶硅成本也越来越低,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单晶硅市场不仅面向中国,一开始就是面向全球的。2016年,中环的产能为4.5GW,同时先后启动了光伏四期及改造项目,2017年底达14GW,2018年可能达到25GW。沈浩平表示,产能不是静态的,是在不断被优化的。

  目前,中环股份8-12寸集成电路用抛光片项目在内蒙古、天津、江苏三地的实施。其发展策略是维持市场占有率全球领先,积极扩充8英寸硅抛光片生产规模, 2018年第四季度实现30万片/月的产销规模。根据公司规划,无锡大硅片项目产能则将在2020年达到75万片/月,12英寸硅片2018年底将建成2万片/月的试验线,并最终在2022年达到60万片/月的产能。各基地达产后,有望实现8英寸产品综合实力全球前三、12英寸产品全球前五的商业地位。

  硅是半导体行业的发动机,用硅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经济体发展水平,美国科技最发达的地方被称作硅谷,21世纪也被认为是硅的世纪。半导体行业有其发展规律,从美国向日本转移,又转到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每次半导体产业的调整及转移,均会在转移承接地催生较大规模的材料供应商。目前中国大陆正承接第三次半导体产业转移。

  中环股份的目标,不论光伏材料产业还是半导体硅片产业都必须做到行业前三,如果没有规模再好的技术也没有用武之地,有产量才能支撑起研发的金字塔。沈浩平的判断是,这些产业最终都是少数寡头游戏,只有少数公司效率才更高,资源浪费才最少,市场波动才最小,“资源会向少数寡头聚集,这是经济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三个否定”

  中环股份作为国企,能在市场中有如此亮眼的表现,激发企业员工斗志不断挑战自我是重要原因。公司还有“三个否定”理论,就是“否定现有产品、否定现有技术、否定现有自我”。

  为克服“惯性”,中环股份将“三个否定”刚性执行,甚至不近人情。公司设有奖惩分明的考核机制,上至董事长,下至普通员工,都无例外。

  2008年金融危机时,沈浩平对当时的经济形势及市场的变化进行正确的判断后,但因在实施的过程中慢了一点,尽管当时中环环欧公司是行业内唯一一家盈利的企业,沈浩平仍然自罚了120万元,在两年薪资中扣除。

  挑错,找茬,在中环股份专门有一群人是扮演白血球而存在的,他们的任务就是不断挑战红血球,与红血球进行生死厮杀,从而让红血球不甘于沉溺于眼前的安逸,不断激发出红血球的活力。

  “保持团队的思维活跃性,在不断挑毛病、不断否定自我的过程中进行管理与技术创新,坚持差异化经营,不断提升产品的自主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这是我们的制胜武器吧。”沈浩平说。

  优秀的企业都有其相似之处。中环股份强调“三个否定”,华为倡导“我们要不断地自我批判,不论进步有多大,都要自我批判,世界是在永恒的否定中发展的”。这就是所谓的“英雄所见略同”,也是企业基业长青之道。

初审编辑:周海升

责任编辑:王晓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