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拉数百亿美元合作倡议正落实

2015-01-09 09:06:00来源:上海证券报作者:梁敏 李雁争
分享到:

中国与拉美很远:一个在北半球,另一个在南半球,一个在东半球,另一个在西半球,它们分处地球两端。种种机遇赋予了中拉经贸合作深厚的底气,双方的目标是:10年内实现中拉贸易规模达到5000亿美元、中国在拉美地区直接投资存量达到2500亿美元。

  中国与拉美很远:一个在北半球,另一个在南半球,一个在东半球,另一个在西半球,它们分处地球两端。

  中国与拉美很近:当你行驶在北京的二环路上,铺就路面的黑色沥青就产自加勒比海岸;当你在里约热内卢乘坐地铁,地铁车辆就来自中国。

  现在,随着今年中国首场“主场外交”开锣,中国与拉美正在跨越最遥远的空间距离,让彼此靠得更近。

  数百亿美元合作倡议正落实

  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8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主席将此次论坛比作“一株破土而出的嫩苗”。嫩苗要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需要双方精心培育,而会议当天双方就达成了三项成果,为这株嫩苗浇注了第一瓢水。

  其中,《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北京宣言》集中反映双方对推进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政治共识;《中拉论坛机制设置和运行规则》是为论坛建章立制;《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合作规划2015-2019》则确定今后5年中拉开展整体合作的重点领域和具体措施,涵盖政治与安全、贸易投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工业、农业、科技、人文等。

  去年7月,习近平在中拉领导人会晤期间提出了一系列合作倡议。在昨日的主题演讲中,他表示,这些倡议“正在得到积极落实”。

  习近平提到,一系列倡议中的200亿美元的中拉基础设施专项贷款、100亿美元的优惠性质贷款和50亿美元的中拉合作基金,已经或者即将开始实质运行。5000万美元的中拉农业合作专项资金已经开始向双方合作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合作恰逢四个“机遇”

  当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牵手已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拉美,会产生什么?

  机遇!习近平连用了四个“机遇”:市场机遇、增长机遇、投资机遇、合作机遇。他称,现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今后一个时期将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这将给包括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机遇。

  中拉面积之和占世界的五分之一,人口之和占世界的三分之一,经济总量占世界的八分之一,这是中拉关系全面深入发展的巨大优势和宝贵资源。正如习近平所说,“中拉携手同行、深化合作恰逢其时。”

  现在拉美诸国正在伺机寻找机遇。厄瓜多尔希望,通过此次访华为建立拉美开发银行和地区统一货币寻求支持;委内瑞拉则是希望中国在未来几年把每日进口石油量从64万桶增加到100万桶。后者受国际油价下跌拖累经济遭遇严重衰退,去年三季度该国GDP下滑2.3%。

  而中国在新的一年也有新的机遇。据参考消息报道,今年1月6日,中国与哥斯达黎加签署协议,在拉美建立首个经济特区。这个特区的一大功能就是为中国企业搭建一个平台,生产中国需要的太阳能板、汽车和技术产品。

  种种机遇赋予了中拉经贸合作深厚的底气,双方的目标是:10年内实现中拉贸易规模达到5000亿美元、中国在拉美地区直接投资存量达到2500亿美元。

  中国梦和拉美梦息息相通

  “早在16世纪下半叶,满载着丝绸和瓷器的‘中国之船’就从中国的闽粤港口起航,辗转远赴拉美,开创了中拉友好交往的先河。”习近平2014年7月在巴西国会的演讲时,曾这样描述过中拉关系的渊源。

  而此次中拉论坛的主题定为“新平台、新起点、新机遇”,向世界发出了中拉深化合作、携手发展的更积极信号。

  特别是在国际经济旧秩序存在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只有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走集体自力更生的道路,才能真正发展起来。

  “中国与拉美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和国际新兴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拉在各自发展战略中相互倚重的格局日益凸显。”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拉丁美洲研究中心主任吴长胜说。

  中拉合作并非是排他的。中国领导人在多个场合强调,应该坚持开放精神,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加强相互经济合作,培育全球大市场,完善全球价值链,做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建设者。

  英国《金融时报》也曾指出,应视中国在拉美地区的存在为良性经济多元化的一部分,这种多元化过程对拉美有利,对美国也有益。

  从这些角度来看,中拉论坛会议召开可谓恰逢其时。“中国梦”与“拉美梦”的相互交融定能推动中拉经贸关系向着更高水平发展,为全球经济复苏和再平衡进程不断注入新动能。(梁敏 李雁争)

    原文标题:中拉跨越地理的经贸合作 数百亿美元合作倡议正落实

【更多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106558000678/106597009】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周海升

责任编辑:张田夏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