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最新播报

林毅夫:世界经济走出衰退须依赖新兴经济体

2008-12-25 09:45:00    作者:林毅夫   来源:人民日报  

当前存在的许多问题并不囿于国界的限制,时代呼吁“新多边主义”。

    ●危机可能席卷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吞噬近年来全球发展成果

    ●如果信贷危机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全球经济就有可能进入通货紧缩

    ●当前存在的许多问题并不囿于国界的限制,时代呼吁“新多边主义”

    世界经济饱受金融危机之苦

    世界经济当前正处于动荡之中,饱受全球金融危机之苦。

    目前,危机已经冲破国界,在发达国家之间蔓延。人们有理由担心危机席卷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吞噬近年来的发展成果。即便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全球经济增长已经明显疲软,这显见于欧洲、日本和许多发展中国家第二季度的经济表现。在美国,金融市场持续动荡,房价下跌导致国内需求下降,由于部分发展中国家进口需求强劲,美国经济进入衰退的时间被延缓至今年第三季度。2008年上半年经济增长相对强劲,下半年颓势显现,综合二者来看,这有可能导致2008年高收入国家的增长率降至1.3%,发展中国家降至6.3%;2009年全球GDP的增长率将降至0.9%,发展中国家为4.5%,远低于2007年7.9%的水平。与此同时,全球贸易也急速下滑,大宗商品价格上扬和通胀的势头得到遏止,2009年石油和食品价格会远低于2008年的水平。生活在极端贫困线边缘的14亿人口都在发展中国家,任何经济危机都有可能对这些人产生最为严重的后果。

    发达国家陷入衰退是一种必然

    眼下的金融危机被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称为“百年一遇的信贷海啸”。它起源于美国房地产部门内部深层的崩溃并向外传导。不稳定性从一个部门传导到另一个部门,从房地产到银行业,然后传导至金融市场,最后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各个部分。很多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最近都经历了资产市场的泡沫。这个破裂的泡沫如此之大,它对信贷市场和证券市场带来的金融后果,正如我们最近几周所看到的,导致了美国经济和其他发达国家经济体不可避免地陷入衰退。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必须对泡沫年代的失衡进行调整矫正,而这样的调整,必然导致经济衰退。由于多重资产市场空前大规模的崩溃同时发生,加上其他方面传来的不利新闻,消费增长难以迅速恢复。

    新兴经济体在危机中优势凸显

    在这场危机中,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优势在于它们从上个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危机中汲取了经验。一方面,宏观经济政策的加强减少了它们的脆弱性;主权债务比过去得到了更好的管理;大多数国家趋向采用灵活的汇率,这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汇率调整带来的冲击。另一方面,金融危机的发生削弱了通货膨胀的压力,极大地改变了预期,(对净进口国来说)降低了大宗商品的价格,也减轻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压力。此外,协调的政策干预,兼之金融部门的有效运作以及比较低的商品价格,会有助于抵消危机的影响。

    走出衰退须依赖新兴经济体

    发展中国家投资热带来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过去10年全球经济的快速扩张,一些工业化国家能否避免通缩和萧条,将取决于能否保持这个增长势头。尽管迅速采取行动应对危机,但仍面临的一个巨大风险是,如果信贷危机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全球经济就有可能进入类似日本在上个世纪90年代经历的通货紧缩。在这样的背景下,标准的货币政策对于发达国家很可能不会产生效果。各国采取的各种财政刺激计划,原则上都是摆脱衰退的必要措施,但一些发达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空间有限。因此可以说,发达国家要走出衰退必须依赖新兴经济体,它们可以通过投资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拉动需求来间接地走出萧条。

    时代呼吁“新多边主义”

    金融危机发生后,各国领导人对于重振布雷顿森林精神抱有很大的共识。在这个问题丛生的时代,该体系在采取多边行动将危机化解为机遇时,强调智慧、政策和政治意愿的重要性。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国际多边架构已不能适应21世纪的国际现实,正如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所主张的,我们需要一种包容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不是一种固定或单一的,而是灵活、高效的“新多边主义”,与这个时代的需要相适应。当前存在的许多问题像金融、经济危机、全球气候变暖等,并不囿于国界的限制,需要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等利益攸关方的共同合作才能得以解决。新的国际多边框架应该是一个针对问题特性,尊重国家主权,有利各利益攸关方化解分歧促进合作的灵活有效组织。

    世界对中国寄予极高期望

    中国经济在过去30年来的杰出表现不仅大幅削减了贫困,也体现了务实的经济发展方式的效率,即基于比较优势和结合市场经济与目标明确的政府干预的战略运用。对于摆脱当前全球的危机,世界对中国寄予极高的期盼。前行的路不太好走,即便是在全球危机爆发之前,中国也有不断增多的迹象表明经济趋缓。不过,全球银行业危机并没有对中国产生太多的直接影响,强大的外汇储备,占GDP 1%的财政盈余,超过GDP 10%的经常账户出超,使中国有能力适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强基础设施、环境、社保、教育、医疗等建设,启动内需,提升出口档次。在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动荡之中,中国维持高速增长,就是对全球经济做出的最大贡献。(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 )

吴毅斐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Baidu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