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焦点>最新播报

国家电网高密市供电公司农网智能化引领农村用电新时尚

2013年04月12日 09:50作者:来源:大众网

4月11日14点50分,国家电网山东高密市供电公司配电监控调度指挥中心在线监控系统监控到高密市健力达鞋业有限公司用电设备异常,值班员王勇立即通过农网营配调一体化系统短信告知客户,并安排人员迅速前往排除故障。

    大众网讯(通讯员 贾聚光)4月11日14点50分,国家电网山东高密市供电公司配电监控调度指挥中心在线监控系统监控到高密市健力达鞋业有限公司用电设备异常,值班员王勇立即通过农网营配调一体化系统短信告知客户,并安排人员迅速前往排除故障。

    在故障处理现场,高密健力达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建利感慨地说:“如今,供电公司依托科技手段超前发现企业客户用电设备异常,在我们还没觉察的情况下,供电员工就提前监控到了,为企业提供了超前预防用电设备故障的高科技服务,这种智能化服务真是太好了!”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网售电量的持续增长,供电线路、用户持续增加,造成了配电网复杂程度增高、控制管理难度加大等问题。为此,高密市供电公司抓住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的契机,整合农电管理理念、理顺配网业务流程、配网基础数据,建设了农网营配调一体化管控平台。那么,与以往相比,高密农网营配调管理模式优化试点工程具有哪些特点和优势呢?对此,笔者对国家电网公司“农网营配调管理模式优化试点”单位——高密市供电公司进行了采访调查。

    提高农村电网用电质量

    4月11日一早,笔者乘车来到高密市李家疃村,看到10千伏线路和0.4千伏线路同塔进村,水泥电线杆整齐的排列在路边。在该村的南北两头各有一台变压器,两台变压器台区间安装了0.4千伏联络开关,使得该村的低压线路由过去的单台变压器供电变成了“手拉手”环网供电,每个台区实现了“五遥”功能。同时,“四到户”电表采用国家电网公司的智能电表、采用三层通信模式:RS485-WAN小无线-3G无线专网,远远看去,数据采集器传输灯的不停闪烁,集表箱显得格外醒目。

    负责该供电区域服务工作的高密朝阳供电所所长孟述华向笔者介绍:“实现‘手拉手’供电,使得低压线路缩短至285米,电能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应用了无极差智能无功控制器,补偿电容器可根据台区无功功率需求情况自动平滑调节,有效降低电能损耗。此外,电线杆上还安装了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和语音报警器,公司的配电监控调度指挥中心可24小时对配电设施进行监控。”

    “以前电压低、不稳定,电视、冰箱等电器很少能同时正常使用,夏天时躺在床上可以清楚的数吊扇转的圈数,”高密市李家疃村民李汝新告诉笔者,“电网改造后大家享受到了统一的电价政策和优质、快捷的供电服务,再没有出现过电压不稳等情况,也保证了农业生产的安全性。”数据显示,通过建设改造,李家疃村的供电可靠率达99.988%,居民客户端电压合格率达98.85%,低压线损率降到5.82%。

此外,笔者在李汝新开的超市里,还看到了一台移动POS机,使得村民24小时足不出村就能缴纳电费,同时也解决了乡村电费回收时限和资金安全问题,降低了人力资源使用量。

    实现远程电能质量监测治理

    高密市供电公司承担的农网营配调管理模式优化试点工程是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第三批试点项目,该工程于2011年3月11日正式启动建设,2012年5月竣工。工程总投资1996万元。

    “高密的试点工程包括用电信息采集、智能配电台区、配电自动化、统一数据采集与集中监控平台和企业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四个部分;建设范围包括城区和农村共3条10千伏配电线路及其所接带的全部高、低压客户。建设内容是:城乡146个台区及7495个低压客户的用电信息采集和智能配电台区建设;农网10千伏线路的配电自动化以及主站系统建设。”高密市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副主任刘桂云向笔者介绍工程基本情况。

    对于村里安装的智能电表、数据采集器等设备的作用,高密市供电公司运检部副主任冷延涛介绍:“试点应用了集配变监测、智能分析、数据采集、负荷控制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智能配电终端,借助公司建设的3G无线专网,实现对用电信息的实时采集和远程负荷控制,并扩展了用电信息采集的覆盖面和业务类型。其中,使用智能电表,安装用电信息采集器,实现了远程抄表和低压线损实时在线分析;通过智能终端实现了0.4千伏低压配电自动化。”

    为进一步了解远程负荷控制等情况,笔者随后来到高密市供电公司配电监控调度指挥中心。“想了解全市所有配电台区和配电线路的运行情况,只需用鼠标点击配电运行监控管理系统,便一目了然。”刘桂云边介绍边打开了配电监控调度指挥系统三维GIS模块,屏幕上立时出现了一张航拍地图,立体画面随着输电线路延伸,点击线路图,就可查询相关设备信息。

    刘桂云向笔者表示:“试点以搭建技术平台为支撑,以营配调业务一体化分析与管理为手段,以提升企业集约化管理水平和供电服务质量为目标。”据刘桂云介绍,通过建设改造,试点区域实现了用电信息“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用电村智能化改造符合“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绝缘化”的标准,实现了“遥测”、“遥信”、“遥控”、“遥调”和“遥视”功能。

    营配调一体化管控点亮智能生活

    高密市供电公司以前存在着线路运行参数不能及时掌握、信息化资源分散造成企业内部“信息孤岛”现象严重等问题。随着此次智能化改造,该公司建立了营配调一体化管控平台,对专、公变用户以及低压用户用电信息等进行了实时采集、存储和应用,公司各部门可各取所需。

    笔者在该公司的配电监控调度指挥中心看到,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各供电所、用电台区、用户用电信息等数据。笔者随即点开了李家疃村两个台区的用电信息,实时电流、电压等信息都一目了然。冷延涛表示:“试点建立的是基于实时数据的统一采集与集中监控平台,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开放性、可扩展性,我们可利用该平台对不同的实时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发布,并向电网管理层各应用子系统提供生产现场的各种基础数据。”

    “基于该平台,我们公司扩展开发了移动作业子系统,实现抄表、巡视、抢修等业务工单的远程下发、编辑和回传;扩展开发了现场作业子系统,实施远程视频监督,保障现场施工安全,并为今后的分布式能源接入、电动汽车充换电、智能家居等业务提供了技术支持。”刘桂云对工程的前景满怀信心。

    据了解,通过农网营配调管理模式优化的建设改造,高密市供电公司配电网平均故障隔离时间由原来的一个小时缩短至现在的3分钟,户均停电时间减少了30%,客户用电故障比原来减少 1/3,故障平均处理时间缩短为原来的一半,客户端电压合格率由原来的96.65%提高到98.46%。

    “我们将充分发挥平台的技术支撑作用,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围绕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压合格率,不断改善电能质量,深化和拓展系统功能,拓展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模式,将配电监控调度指挥中心打造成真正贴近大众、服务社会的智能远程平台。”在谈起今后农网智能化建设时,高密市供电公司经理刘海清表示。

责任编辑:赵洁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