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焦点>最新播报

首家电影卡定制企业的前世今生

2013年04月26日 10:15作者:吴园园来源:北京商报

张庆永的判断并非空穴来风,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电影票房8.6亿元左右;2001年电影票房收入8.9亿元;2002年全国票房收入9.5亿元,数据呈连年上升趋势。”  而在影院资源方面,起初纳入看购网签约影院的数量也十分有限,仅有北京13家影院,持有看购电影卡的用户仅能在北京使用。

  2003年,我国的电影票房收入突破10亿元达11亿元,2013年我国的电影票房收入预计将达200亿元。十年间,我国电影票房收入翻了20倍,呈现出迅猛增长的态势。伴随着我国电影票房市场日益繁荣,一批电影卡企业也经历了从起步到成熟发展的阶段。而看购网是第一批开始做电影卡的企业,其成长见证了中国电影卡企业的发展历程,也目睹了电影卡市场的繁荣与担忧。

  电影票房催生电影卡发行

  谈到成立看购网,北京百乐看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庆永表示并非突发奇想,是基于对电影市场的敏锐判断。“电影票房收入的逐年提升,意味着人们消费电影的需求日益膨胀,而电影卡能够让观众的电影消费变得更加便捷,因此做电影卡业务将会有广阔的空间。”张庆永说。

  张庆永的判断并非空穴来风,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电影票房8.6亿元左右;2001年电影票房收入8.9亿元;2002年全国票房收入9.5亿元,数据呈连年上升趋势。

  2002年我国开始实行电影院线制。 张庆永认为,院线制之后,影院的数量会不断增多,电影市场的商业化运营会激励各类资本进入电影产业投资,我国电影产业从电影制作到电影发行的市场蛋糕会越来越大,电影消费卡行业无疑将会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市场的发展证实了张庆永的判断,2002年我国电影票房的收入为9.5亿元;2012年已经增长至170.73亿元;2013年,预计将达200亿元。

  依托自身让“设想”转为“实践”

  我国电影票房市场的发展让张庆永萌生了做电影卡业务的“设想”,而其自身拥有的行业资源则赋予了张庆永将“设想”变为“实践”的动力。早在1998年,张庆永就成立了央视三维电影传媒,主要做全国高端影院的映前广告营销,如今,央视三维电影广告网络的高端影院已经覆盖了国内近80座城市200余家高端影院。

  正是依托于央视三维公司旗下的影院资源,张庆永将筹建看购网的想法果断付诸实践,一边将自己掌握的影院资源联合起来,在这些影院中使用“通票”;一边说服企业为员工定制电影卡,由于是企业订购,在数量上具有优势,看购网便利用企业定制的数量优势与影院谈合作,让持有看购电影卡的用户在与看购网签约的影院中看电影,可享5-6折的价格优惠。与此同时又用自己从影院获得的价格优势再去说服企业接受看购网的电影卡,由此在企业与影院之间搭起电影消费供应与需求间的桥梁。

  “万事开头难”,当时电影院只是有一些在自己院线内影院通行的电影票,并没有在不同院线、不同区域通用的电影卡,为此如果在不同区域的不同影院间实行“一票通”得跟影院方多加解释,才能让他们加入看购网签约的影院;而更让张庆永犯难的是说服企业改变此前传统发放福利的做法,接受将电影卡作为员工福利发放。“那时每当过年过节,许多公司给员工习惯发放大米、油,很少有人会想到发电影卡。”

  除此之外,企业选择将电影卡作为员工发放福利还有其他的疑虑。“他们还担心万一购买了我们的卡,我们的企业做一段时间倒闭了,没有办法找到我们,会让储存在电影卡中的钱打了水漂;另外,他们也的确是第一次接触这种电影卡,对于使用方法、使用技巧还不熟悉,总觉得使用起来特别麻烦,因此也不愿意购买。”张庆永说。

  合作影院从13家到300家

  虽然在业务拓展方面,看购网遇到了重重难题,但公司成立的第一年还是拿到了300万元的销售业绩, 不过这300万元的销售业绩中,几乎谈不上盈利。“第一年的投入是巨大的,单单是支持POS机刷卡的系统租赁费用就花了将近100万元。”

  而在影院资源方面,起初纳入看购网签约影院的数量也十分有限,仅有北京13家影院,持有看购电影卡的用户仅能在北京使用。

  后来,看购网开始探求突破北京单个城市,将自己的业务扩张全国各地,并于2005年开拓了上海市场。至今,看购电影卡的签约影院已经覆盖全国30个经济发达城市,近300家高端影院,看购电影卡的持卡用户突破了600万户。

  与此同时,看购网在电影卡对用户的服务方面也不断提升。开始发行电影卡时,只能是消费者到电影院通过一次性卡换取所需电影票,并且只能在影院查询个人电影卡消费情况。如今,看购网的电影卡不但可充值重复使用,还可以通过网络、电话等查询自身消费情况。

  此外,电影卡刚开始发行时,并没有网上服务平台,也不具备网络在线选座功能,如今看购电影卡可实现轻松、快捷地在网上订座、选座。与此同时,看购网还对电影卡实施了红、绿、金卡的分级,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客户需求。其中,仅金卡用户支持看3D影片。

  北京商报记者 吴园园

  市场观察

  在看购网公司不断发展的同时,众多的企业也纷纷进入电影卡消费市场,随着竞争的加剧,行业还出现了一些企业利用低价倾销的现象。

  从一家独大到多家混战

  记者在网上输入电影卡,网页就弹出了多个做电影卡的公司的宣传广告,有北京电影院线、中联超影、综艺电影卡、看片会等不下十家公司,并且每一家影院资源占有量都各不相同。 例如“中影票务通”电影卡覆盖全国200余家影院,北京新文化(300336)电影卡仅覆盖北京市 121 家影剧院(74家影院、45家剧院)。

  在张庆永看来,现在企业不可盲目进入电影卡市场。张庆永介绍,销售一张电影卡,企业大概仅能获得20元的利润,按照这样的利润算,我国最多只能容纳5家左右做电影卡定制业务的大公司。而目前,大公司的数量已经有将近5家,小公司还不计其数,市场供应严重过剩。

  竞争激烈致行业低价倾销

  在同行间激烈竞争的同时,市场也出现了一些不好的苗头。张庆永介绍,一些企业由于在经验和能力方面不足对抗竞争,便开启了价格战,搞低价倾销。“这对中国电影市场来说无疑会是一个致命性的打击。电影票房收入市场与做电影消费卡的企业之间是共命运的关系,唇亡齿便会寒,如果在电影票价上打起了价格战,以后的电影票价便会降低,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就会整体下降,这样好不容易繁荣起来的中国电影票房市场会遭受严重打击,整个行业会受到伤害。”

责任编辑:何泉峰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