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班长,你要去何方?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流金的岁月难舍的情。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流金的岁月难舍的情。
唯剩两块纪念碑立在寒风萧瑟中,鲜有人迹,寥寥无语。
小茶馆里拟草图,总书记亲自拍板。
干部职工集结在国税局大院内,拉起横幅,要求“公开公正”
央行两年多来第一次出手降息,剑指企业融资成本高。7月23日 部署多措并举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并确定了10条措施,包括缩短企业融资链条,清理不必要的环节,整治层层加价行为等。
央行两年多来第一次出手降息,剑指企业融资成本高。这一由来已久的难题,随着经济增速下行“水落石出”更显突出。
当下,一些有条件的企业借人民币国际化从境外低成本融资,不失为一种理性的选择。然而,远水解近渴毕竟不那么顺畅,对中国金融体系和宏观经济发展而言,更多的是一种警示。
融资成本高,
部分企业境外融资
一家国内知名家电企业,年销售额近千亿元,却没从境内银行借一分钱流动资金贷款,而是每年从香港融资40亿到50亿元人民币,融资成本只有百分之二点几到三点几,大约只有境内成本一半。
“境内融资成本太高,就算基准利率下浮30%我们都不借。国际竞争多激烈,不能因为融资成本输在起跑线上。”企业有关负责人快言快语。
境外融资已成为部分有实力、有条件的企业,破解融资难题、降低财务成本的有效手段。特别是随着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推进,在真实贸易基础上,国家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从境外借入人民币,为境外融资打开了闸门。
合资企业亚太森博(山东)浆纸有限公司最近两年多来,已从境外贷款90亿元人民币。其中一笔单笔63亿元融资,创国内跨境人民币单笔借款纪录,借款期限长达66个月,年利率仅为4%。
“境外人民币借款已经为我们节省利息5亿多元。”亚太森博公司高级财务总监李建祥说。
境内外融资成本的巨大反差,投资者有着切身之痛。上海赛领基金战略研究部副总监方勇,对错失一个很有前景的海外投资项目遗憾至今。在这场与国际顶尖私募基金拼抢项目的激烈竞争中,赛领因融资成本比对手高4个百分点落败。“资金成本过高,严重阻碍了我们在国际市场上的投资竞争力。”
银行竞争不足,
金融环境待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此次降息是非对称的,贷款利率降幅大于存款利率降幅,银行传统上最大的利润来源——息差的空间有所压缩。
“实体经济和金融业的利益分配存在明显问题。小微企业平均利润率不到2%,大量利润在金融领域,国民经济的利润应当有更合理的配置。”中国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张永伟直言。
数字无言,对比鲜明。9月初公布的2014中国500强企业榜单中,入围金融类机构的平均利润率是18.61%,其他实体企业的平均利润率是2.24%;金融机构营业收入只占500强的12.23%,净利润却占52.98%。
就我国银行业而言,与实体经济的利益分配关系通过利率建立起来,通过准入门槛来维持。然而,大银行家大业大的特性决定了,很难俯下身子全心全意服务小微。可以与小微企业同成长的民营中小银行,却又因为准入等原因发展严重不足。
“小银行是小企业的天然盟友。美国有9万多家小银行,中国需要上万家小银行。”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一直在呼吁,大力发展民营中小银行。
在很多人眼里,融资就是找银行借钱,上市只有少数盈利能力强的企业能做,但实际并不应当是这样。全球电动汽车企业的翘楚特斯拉,13年中前10年亏损,但在亏损中上市,还接受了私募和风投的8次融资。
“发达国家企业融资70%是直接融资,30%是间接融资(贷款)。中国企业是反过来的,特别是小微企业间接融资占95%。要加速发展资本市场。”李子彬建言。
产能过剩,
企业亟待修内功
融资难融资贵,企业声音最大。不过,兼听则明。
“我们经常办融资问题座谈会,通常这种会前半部分是中小企业诉苦会,后半部分是对现行银行的声讨会。”做了三年多互联网金融的91金融CEO许泽玮这样概括道。
李子彬在大声疾呼金融服务好小微企业的同时,也坦承一点:濒临绝境的企业是没人理的。企业必须努力,让贷款人放心,让投资者有信心,不能总埋怨环境。
产能严重过剩,已成为中国经济亟待消解的痼疾。例如,我国粗钢产能已超过11.4亿吨,产能利用率仅70%出头,银行自然对钢铁乃至钢贸行业贷款避之不及。而钢铁行业只是产能过剩的冰山一角。受产能过剩制约,我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已连续32个月负增长。
“利率反映风险溢价,实体经济的风险高,风险溢价就上去了。银行怕企业还不了钱,就提高利率,甚至惜贷。”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直言。
进入新常态后,中国经济增长不能再过于依靠投资和房地产,不能再搞简单规模扩张。寻找新的动力,努力提升创新能力,国家要积极引导,关键靠企业自身努力。
“企业不能再幻想忍过这一段,接下来还能像以前那样粗放扩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提醒,企业应把主要精力放在提升核心竞争力上,同时应深化金融改革,双管齐下才能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据新华社北京11月25日电)
国务院常务会议 8提融资问题释放什么信号?
今年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8次提及融资问题
3月25日
部署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有利于拓宽企业和居民投融资渠道、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5月21日
提出加快设立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破解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7月2日
指出要促进“脱实向虚”的信贷资金归位,更多投向实体经济。
7月16日
指出加快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三农”有关政策落实。
7月23日
部署多措并举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并确定了10条措施,包括缩短企业融资链条,清理不必要的环节,整治层层加价行为等。
9月17日
部署进一步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10月24日
指出创新投融资机制,在更多领域向社会投资特别是民间资本敞开大门。
11月19日
决定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个全球性问题,在中国尤为明显。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遭遇挑战,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突出,这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国家高度重视企业融资问题,激发实体经济活力。”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刘俏
资料:新华社 制图:于海员
专家: 九成中小企业难在银行融资
“根据测算,一般企业投资收益率都低于20%,与民间借款的利率已经接近,而这一高融资成本势必让企业难以为继。”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刘俏说,梳理可以发现,当前“跑路”的企业老板几乎都涉及民间高息融资,这也从一个方面折射出当前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今年年初,柳州正菱集团实际控制人廖荣纳逃往境外后被国际刑警组织红色通报,涉及民间债务超过30亿。除廖荣纳外,今年以来,曾放言收购悍马的四川腾中重工老板李炎、青岛君利豪集团老板王莉等企业“大亨”纷纷失联,无一例外与向民间高息融资有关。
刘俏认为,当前环境下,国有企业有可以充分利用的行政资源,一些大型的民营企业有着良好的政商关系,而民营中小企业是实体经济脆弱的的板块,因此受影响最大。
“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原因主要是融资渠道窄、信息不对称。”刘俏说,据统计,中国中小企业有近5000万家,而超过90%的中小企业无法在银行融资,金融业的覆盖面太窄,中小企业只能寻找小贷公司、影子银行等融资途径。
业内人士认为,应加大力度清理整顿银行业不合理收费,督促取消直接与贷款挂钩、没有实质服务内容的收费,进一步缩短贷款发放、展期、续贷等审批流程,增加中小企业贷款规模,清理不必要的资金“过桥”环节。
(据新华社北京11月25日电)
原标题:境外融资,企业引远水解近渴
初审编辑:周海升
责任编辑:王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