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联合友信金服发布个人融资40年报告:融资如何改变个人生活

2018-12-28 09:58:00来源:新华网作者:

  12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和金融科技企业友信金服在京联合发布《中国个人融资四十年发展与创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剖析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个人融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多元等一系列重要创新与变革发展历程。

  个人融资发展的历史阶段

  《报告》将我国改革开放后的个人融资发展历程分为三大阶段:

  1978年到1996年,在改革开放的前20年,我国尚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初期,此时的个人融资还处在探索期,主要以个人经营性融资为主且总量很小,小额信贷开始起步并发展,融资渠道几乎全部来自银行业。

  1997年到2008年,个人融资进入高速成长期,同时融资结构开始多元化发展,逐步向住房、消费融资倾斜。2002年起,广义个人消费融资(信用卡、消费贷款、住房贷款、汽车贷款)规模超过个人经营性融资规模。2008年底,我国个人融资规模超过6万亿元。

  2009年到2017年,是个人融资的变革发展期。我国个人经营性融资从期初 3.7万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13.1万亿元。同时期,国家通过政策引导来启动国内的消费信贷市场,金融机构提供的消费信贷品种逐步从1997 年的单纯住房消费信贷进一步扩大到助学贷款、住房装修贷款、医疗贷款、旅游贷款、个人综合消费信贷等多个品种。在多重政策的支持下,2017年时,我国整体个人融资规模接近45万亿元。

  银行为主、新兴业态为辅的供给模式

  《报告》指出,我国经济规模不断持续增长,社会财富累积与发展方式的创新升级,也在客观上要求个人金融服务为经济发展转型与质量提升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高级研究员黄国平表示,随着供给侧改革稳步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居民部门消费在经济增长中比重提高,我国个人融资在体量、结构和形式上也都会显著提升。

  以个人经营性融资为例,数据显示,传统金融机构对个人经营性融资的供给在2008 年以后增速加快。同时,2010年前后,新兴业态、民间金融的补充作用开始凸显。此后,我国个人经营性融资供给规模一改此前的平稳态势,进入迅速增长期。

  尽管如此,纵观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史,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社会资金需求的无限性与金融体系资金供给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一直长期存在。特别是在个人经营性融资环节上,多数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农户等长尾客群往往被排斥于正规金融体系的服务范围之外。

  数据显示,全球发展中国家每10 家中小微企业中,就有近5家企业从金融机构借不到钱或者借不到足够的钱。相比中小企业,规模更小的个体和微型企业的融资境况更加困难。信息不对称制约了信贷市场的有效供给。

  《报告》认为,在金融科技发展浪潮下兴起的各类互联网金融业态,有效地促进了信息透明、供给新增,对我国个人经营性融资形成了一定的支持作用。以P2P网贷为代表的金融科技企业人人贷的数据为例,人人贷平台年度累计成交金额从2011 年的0.4亿元增长至2018 年的745.14 亿元(数据截至2018.11.30),其中近80%的借款人将资金应用于小微生意的经营性周转。人人贷母公司友信金服CFO王海琛表示,通过持续的数据挖掘与风险管理实践,人人贷将小微企业主中信用良好的一部分人筛选出来,提供给他们低于其他渠道的贷款成本。更低的资金成本提高了这些小微个体企业的存活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社会的就业水平。

  个人融资供给的未来

  《报告》强调,个人的融资行为在过去40年间从无到有,在促进居民生活提高,引导消费升级,促进创业创新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随着民营和个体经济日趋活跃,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日渐提升,个人融资供给方式将出现以下发展态势:

  1,个人融资供给将形成一个由不同机构和平台组成的竞争合作和相互依赖的生态体系;

  2,传统金融机构将与金融科技加速融合;

  3,产品和服务日益细分,各类个人金融服务机构实现差异化竞争;

  4,从监管的维度运用和提升监管科技,完善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

  5,新兴金融业态将得到更多的关注,鼓励和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使其成为助力传统金融的重要力量,形成有效的补充作用。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景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