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24 08:33:00 作者:王小静 来源:理财周报
基金经理们转会的风头较去年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中转投私募者大有人在
理财周报记者 王小静/文
2009年一波小牛市造就了一批基金经理,随之而来便是今年弃“公”投“私”风云再起。
5月19日,银华基金公告谢礼文因个人原因辞去银华全球核心优选基金经理职务,现任基金经理黄瑞麒将单独管理该基金。同一天,南方全球精选配置基金经理李浩东也因个人原因辞去职务,该基金将由黄亮、徐明宇继续负责管理。
隐而未现的,华泰柏瑞基金公司的专户投资部总监陈剑平日前也低调离职转投私募。银华基金的专户投资团队有三名投资经理集体出走,其中有一人转战其他资产管理公司。公转私的势头从基金公司的公募业务蔓延到了专户。
转“私”风云再起
基金经理虽然不是基金公司的高层,但鉴于其直接管理基金产品的特殊性,他们的离职更受到投资者的关注。
通常来说,每年的一季度和二季度都是基金经理们频繁转会之际。年终奖的发放,总会催生出一些基金经理离职的愿望。
1月6日,王勇辞任泰达荷银成长基金(现为泰达宏利成长基金)的基金经理职务。他是今年离职的第一位公募基金基金经理。
2月4日,华夏基金仅次于王亚伟的二号投资人物,华夏红利、华夏复兴两只基金的“掌门人”孙建冬及其同事华夏成长基金经理巩怀志、华夏稳增基金经理张龙亦相继离开了华夏基金公司。这是开年以来最震撼业界的连锁基金经理跳槽。
春节之前,南方基金老将苏彦祝宣告离职。同期离职的还有东方基金公司副总经理付勇,此前他曾单独管理东方精选并与于鑫合作管理东方策略。东方精选是东方系规模最大、业绩表现最为出色的基金,2009年收益排在股票型基金中的第11位。
以上这些人物在离职之后的三个月缄默期内,均没有传出远走其他基金公司的消息,因此业内估计很大可能是转投私募。
孙建冬的动作最快,公告仅仅一个月后,便成立了北京鸿道投资有限公司,并与山东信托合作发行了首只私募产品“鸿道1期”。
频繁的基金经理离职仅仅是拉开了今年公转私的序幕。
2009年,公募基金经理变更次数高达249次。涉及154只股票方向基金和45只固定收益类基金,为近四年来最高纪录。但据天相投顾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共发生基金经理变动达到50人次。二季度开始至5月19日,已有近30家基金公司53起基金经理人事变动。今年基金经理们转会的风头较去年有过之而无不及。虽然没有准确的数据对离职的基金经理去向做出统计。但其中,转投私募者大有人在。
最近一起基金经理辞职案发生在5月19日,银华和南方两家基金公司的QDII产品基金经理在同一天公布因个人原因离职。这两只基金产品自今年以来,在有数据统计的12只同类产品中分别排在第7名和第9名。
专户加入转私大军
基金经理“公转私”已成家常便饭的同时,今年又出现一个新的迹象,那就是专户投资人才逐渐流向其他资产管理公司。
理财周报独家获悉,华泰柏瑞基金公司的专户投资部总监陈剑平日前低调离职转投私募。该人士在国内目前的专户投资人才中堪称第一梯队人物。
此前,银华基金公司专户投资团队三位投资经理集体提出辞职。其中一位去了非公募行业。
作为基金公司的非公募业务,专户投资近年来俨然成为各大基金公司的最爱,特别是在去年“一对多”业务开闸之后,更是风生水起。
因为“一对多”的设计移植了为持有人获取绝对收益的理念,并给予投资经理资产配置较大的权限,这样便拉近了“一对多”专户和私募两类品种的相似度。曾有一度,业内怀疑私募的生存空间受到了“一对多”专户的极大挤压。而很多公募基金“一对多”产品的陆续发行及闪电募集结束的好消息也不绝于耳。
与此同时,为了将专户业务做大做强,同私募与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竞争,很多基金公司都从公募业务中调配大将担纲投资总监或投资经理。一些基金公司甚至不惜重金从券商挖角。
“我觉得做专户挺好的。一方面可以依托公募基金的投研和市场队伍,另一方面又可以得到类似于私募的业绩提成回报。”一家广州基金公司的总经理对理财周报记者称。
但是,今年开始的“专”转“私”现象证明了业绩提成能够留住人才是一个悖论。
从某种程度上讲,一些已经习惯了私募基金运作灵活的大客户,对基金“一对多”一时间仍是“想说爱你不容易”。更重要的是,除了不需要像公募基金那样每日公布净值之外,监管层对专户的监管体制仍和公募业务一样严格。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