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财 > 基金

4明星基金经理加盟第一创业

2010-11-15 15:29:00    作者:施维   来源:理财周报  

目前,第一创业已经建立起一个拥有25人的资管团队,除了来自基金公司的核心团队,其余多数是有多年投资经验的投资经理,以及有产业背景的资深行业分析师。

  中国证监会“松绑”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一年之后,长期饱受“人才流失”之痛的券商正借资管上升的东风,掀起基金经理逆势流入的小浪潮。这背后的推手,是券商借资产管理业务未来发展潜力布局上市的发展战略。

  11月5日,在第一创业证券创金资产新品牌发布会上,原南方基金三位明星基金经理苏彦祝、付罗龙和万晓西一起亮相。第一创业投资总监兼创金资产总经理苏彦祝向理财周报记者坦承,“我们的目标是,3年资产管理规模达百亿。”

  此前,第一创业证券总裁钱龙海告诉理财周报记者,经过13年的积淀,公司已进入发力期,预计未来三年内上市。几大支撑业务日渐清晰:投行业务与摩根大通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向第一梯队进发;资管业务得到多名公募基金明星基金经理加盟,具备一家中型基金公司的管理能力,3-5年内冲击行业前5;固定收益业务和经纪业务继续沿专业化方向前行。

  无独有偶,近年来资管业务迅猛发展的东海证券,也将其纳入了上市的战略核心。东海证券资产管理部总经理龚小祥告诉理财周报记者,资管的利润无法立竿见影,却是关乎公司竞争力的种子业务。“保守估计,到2012年券商资管规模能达到3000亿。”

  券商资管借势广纳英才

  理财周报记者了解到,公募基金经理刘树祥也即将加盟创金资产团队。招商基金11月5日发布公告称,刘树祥因个人原因不再担任招商先锋基金基金经理职务。公开资料显示,刘树祥曾就职于联合证券、招商基金。

  除刘树祥之外,此次加盟第一创业资产管理部的苏彦祝、付罗龙和万晓西三名重量级基金经理均来自南方基金。南方基金公司总经理高良玉说,苏彦祝、付罗龙和万晓西都是有能力的人,也的确为南方基金做出过贡献。

  高良玉还告诉理财周报记者,并不存在第一创业证券成批挖角,苏彦祝他们几个人离职时间不同,最后选择一致是出于个人发展考虑。

  现年34岁的苏彦祝,原任南方基金投资部总监,2000年从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就加入了南方基金,历任南方避险增值基金经理助理、南方避险增值基金经理兼南方宝元债券型基金经理,最高峰时管理的资产接近400亿元。

  另外两名加盟第一创业的南方基金投研核心人士付罗龙和万晓西也都是圈子里的牛人。付罗龙原为南方基金专户投资管理部副总监,专户、企业年金基金经理,拥有17年行业研究和证券投资的经验。2010年3月起,他出任第一创业证券创金资产董事总经理,主管投研团队。

  37岁的万晓西今年9月起担任第一创业证券创金资产董事总经理,负责固定收益团队。他所管理的南方现金增利基金,在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获得金牛奖。他历任深圳发展银行资金交易中心资金交易室负责人,南方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监助理、研究部首席宏观研究员。

  一位券商高层人士认为,第一创业此举开创了基金经理逆向流动的先河,之后可能成为常态。华泰证券(15.70,-0.30,-1.88%)资产管理部总经理武晓春明确表示,有基金背景的人更了解市场需求,是券商资管扩容的首选。据了解,由复星集团投资的德邦证券最近也在四处招兵买马。而在此之前,由于基金公司的平均薪资水平高于证券公司,灵活的机制更有利于投资经理的职业发展,证券公司一直在人才流失的窘境中挣扎。

  2009年,证监会放开了券商资产管理的规模等一系列限制,允许券商成立资产管理子公司。券商资管业务在受限7年之后,终于迎来了大展拳脚的机会。今年以来,东方证券、国泰君安的资产管理子公司也相继成立。在公司化运作后,资管公司可以使用独立的激励机制来吸引更多人才。

  管理资产规模或两年一倍

  证监会“松绑”之后,券商资管业务的私募本色逐步显现出迷人气质。苏彦祝说,他离开基金公司投入券商,主要是看中了券商资管业务今后的发展潜力,相比基金为排名而追求短期业绩,券商资管要的是绝对收益,更适合投资经理进行中长期资产配置。

  据Wind资讯统计,受今年三季度大盘大幅反弹10.72%拉动,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三季度平均收益达8.40%,较今年上半年的-7.81%大幅增长208%。上半年收益落后债券型理财产品近16个百分点的股票型集合理财产品集体翻身,三季度平均收益高达11.73%,反超债券型理财产品7.59个百分点。

  伴随着券商理财产品收益的好转,新集合理财产品的申请和审批明显加快,在市场上再度受到追捧。据证监会网站最新披露,8月13日-11月3日,证监会共批复19款券商理财产品。其中,8月份批复6款,9月份批复4款、10月份批复7款。截至11月3日,受理尚未批复的理财产品为15款。而Wind数据显示,9月份共有13款券商理财产品成立,创今年以来的新高,甚至出现首日售罄的热潮。

  苏彦祝认为,公募基金过去十来年从无到有规模突破2万亿,全部券商资产管理规模加起来不过1200亿元。“券商在证券研究、企业和行业资源、渠道客户等方面的综合实力,相对基金有更大优势,未来券商资产管理大发展是个必然趋势。”

  武晓春说,目前国内的券商资管业务尚处于发展初期,平均来看占整个公司业务的比例还不到10%,而境外证券公司资管业务一般可以占20%,提升空间很大。东海证券资产管理部总经理龚小祥推算,“国内券商资管每两年翻一倍应该没问题,预计两年内可以达到3000亿元的规模,而且相信越往后发展速度应该会更快。”

  不像公募基金申购起点最低几百上千就行,受众很广,券商资管业务的目标受众是中高端客户,大集合限定性5万元起购,非限定性起点10万,小集合100万起售,限售20人。

  据统计,截至10月29日,上证指数累计增幅-4.19%,沪深300(3314.893,23.06,0.70%)指数增幅为1.03%,而第一创业证券的创业2号净值增长率为12.60%,在同类39只混合型集合计划中排名第8。

  在“创金”资管品牌发布当日,苏彦祝告诉理财周报记者,他对第一创业证券的资产管理规模在3年内超过100亿元很有信心。

  目前,第一创业已经建立起一个拥有25人的资管团队,除了来自基金公司的核心团队,其余多数是有多年投资经验的投资经理,以及有产业背景的资深行业分析师。

  据该公司资管部的一位新人透露,团队多数人在决定加盟第一创业之前都问过苏彦祝一个问题——“你打算在第一创业干多久?”他们得到的答案是,“这是我的第二份工作,希望是最后一份,做成我们自己的事业。”

  事实上,苏彦祝领导的这个资管团队,已经显现出“创业”的激情。中国证监会网站公告显示,第一创业证券10月份申报了2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创金避难增值和金益求金,目前正在审核当中。

  在投资机制与流程方面,他们将参考公募基金的一些成功经验,在第一创业的投资委员会下面设一个资管投资分委会,获得授权后可以像操作基金一样顺畅。

  “在投研专业性方面,公募基金已有12年的积淀,更具优势。我过去跟第一创业的董事长刘学民和总裁钱龙海都认识,他们都是能做事、能放权的人,这也是我选择第一创业的重要原因。”

  问及规划何时盈利,苏彦祝表示,短期之内并没有过多考虑这方面的问题,大家都想根据市场状况发一些好的产品,为客户争取最大的绝对收益。

  但作为第一创业证券这样追求特色的中小型券商,如何才能做大资产管理业务?

  东海证券的资管发展路径或可参照。东海证券2005年开始做资管,如今规模达到80亿元,预计今年可实现1亿元的净利润。

  龚小祥认为,要做大资管业务至少需要3个条件:首先要有好的团队,不仅专业技能强,还要稳定,劲往一处使;

  其次是要勤勉尽职,把管好客户的钱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能做出收益,对追求绝对收益的银行客户来说,吸引力是很大的;

  第三是要得到公司战略上的支持,要能充分授权,权责分明,可以有自主权,大家有动力去做。

李平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