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财 > 基金

31只基金收益逾越6124点水平

2010-12-22 14:00:00    作者:叶静   来源:信息时报  

根据巨灵财经统计,截至本周一共有31只基金超越了6124点的高点,成为基金中的战斗“基”。
    三年前,当上证指数的“红旗”插在6124点之际,谁也没有想到,这将是一波超级大牛市的终结,这成为不少投资人,甚至是不少基金公司投资梦魇的开始。如今,虽然上证指数还在2800点附近运行,离6000点还有一半以上距离,但已经有不少个股创出历史新高,而小盘股的表现更是全面超越6124点的水平。根据巨灵财经统计,截至本周一共有31只基金超越了6124点的高点,成为基金中的战斗“基”。

  从2007年10月16日大盘站上6124点算起,截止本周一,根据巨灵财经的统计,涨幅超过10%的基金有14只。

  华夏大盘依然是当之无愧的王者,沪综指从6124点到1664点,再到2800点,上上下下经历了无数的波澜起伏,但是该基金在这个期间依然上涨超过90%,目前其也是净值唯一超过10元的基金。排在第二名的基金也是来自基金豪门——华夏基金,华夏复兴以涨幅45.36%排在亚军的位置。排在季军的为泰达宏利,三年的涨幅达到33.66%。

  10家老基金中有华夏、嘉实、博时、鹏华、华安和富国6家基金公司的基金产品创出历史新高,占到了老10家的60%。

  根据统计,华夏基金旗下有6只基金创出新高,嘉实基金旗下有5只基金创出新高,博时基金、南方基金、鹏华基金各占1只。其中,华夏基金无疑成为新高基金中占比最多的基金公司。 

  当然有好自然有坏,虽然基金表现参差不齐,但是基本上都跑赢了上证指数,三年来,没有跑赢上证指数的基金仅有3只,分别是大摩基础行业混合、宝盈泛沿海增长、华泰柏瑞红利ETF。在基金中,没有能力与大盘决一雌雄的是那些被动管理的指数基金。在近三年的业绩涨幅排名表中,指数基金大部分排在倒数后20名,有11只为指数基金,如长盛中证100(2913.445,-20.45,-0.70%)、华安上证180ETF、融通巨潮100(3162.091,-22.83,-0.72%)、易方达上证50、华夏上证50ETF和华泰柏瑞红利ETF。

  逾越6124点的31只基金:

  华夏大盘、金鹰中小盘、嘉实理财、中银中国(LOF)、泰达宏利风险预算、兴业可转债、富国天惠精选成长(LOF)、华夏红利、嘉实服务增值、华安宝利配置、博时平衡配置、鹏华行业成长、华夏回报、嘉实主题精选、摩根士丹利华鑫资源优选(LOF)、嘉实策略增长、基金银丰(1.018,-0.00,-0.39%)、华夏复兴、泰达宏利成长、华夏中小板股票ETF、基金安顺(1.294,-0.00,-0.23%)基金兴华(1.144,-0.00,-0.09%)、华夏优势增长、基金丰和(1.122,0.00,0.09%)基金通乾(1.597,-0.00,-0.31%)、泰达宏利周期、银华富裕主题、华宝兴业宝康消费品、兴业全球视野、长城久富核心成长(LOF)、基金汉盛(1.500,0.00,0.54%)

  专家分析

  好基金的三个秘诀

  这些穿越6124点的基金到底有什么秘诀,好买基金的分析师曾令华分析认为不外乎有三点:

  1.基金产品成立时间较长。这31只基金的成立日期大部分都集中在2002年至2006年之间,当时这些基金都经受住了998点的考验。也都分享到2006年到2007年这波超级大牛市。

  从数据来看,该批基金最早成立的可以追溯到1998年,为华夏基金旗下的基金兴华,从1998年5月8日成立日算起,该基金的涨幅已经超过2000%。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长城基金旗下的长城久富核心成长是2007年初成立的,至今也跨越6124的高点,目前复权后的净值达到5.41元。

  2007年大牛市成立的有2家,并且这些基金中绝大多数都获得了晨星三年评级的五星评级。

  业内专业人士分析认为,对基金的真正考验是熊市,能在熊市里表现较好的基金,必定在投资策略、风险控制等方面具有独到之处。

  2.基金规模控制较好。从前几名新高基金来看,基金规模也是影响业绩的一个重要因素。最新数据统计,封闭期的华夏大盘精选基金的最新规模在6.32亿份,泰达宏利成长基金的规模在13.87亿份,金鹰中小盘基金的规模在13.87亿份,嘉实增长基金的最新规模在10.25亿份,华夏中小板ETF基金的规模在13.3亿份。可见这些基金的规模都在10亿份左右。华夏复兴的规模相对较大,超过50亿,不过和现在动辄百亿的基金相比,当然还算小儿科。

  3.当然是基金公司要有强大的投研能力,以华夏和嘉实为例,这两家基金公司穿越6124点的基金最多,其规模也位居行业冠亚军。公司人员也相对稳定,流动比例均在行业平均水平之下。

李平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