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财 > 基金 > 基金看台

私募生存困境解读

2008-08-25 15:46:00    作者:   来源:神光证券网  

    “最近和几个业内同行联合做了几只股票,虽然盈利只有5%,不过这在熊市已经算不错的了。”日前,深圳私募界一位人士私下向记者表示。

  据称,今年以来不断下跌的市场,令大多数私募都损失惨重,只能选择“吃老本”。为了摆脱这一困境,其中一些开始选择三三两两联合起来,拉抬某只股票的价格并选择较快逢高出货,从中赚取一点收益。

  抱团取暖还是联合坐庄?

  据介绍,私募联合抬升股价选择的均是流通盘较小的股票,一般流通市值都在5亿元左右,对资金量的要求不会太高。“不过大家对于盈利的预期都非常谨慎,在吸收足够的筹码后一般维持股票三四天左右的涨势后就会出货。”

  之所以如此谨慎,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近半年来市场一直跌势难止。如果过于贪心,一旦遇到整个市场超过5%的连续大跌,如六月初的“十连阴”和奥运会开幕后的连续大跌,此前投入大笔资金便会迅速被吞噬殆尽。

  对于私募三两联合拉抬股价的举动,多位业内人士均认为属于联合坐庄行为,但很难为法律所监管。上述私募人士则将其形容为“抱团取暖”,并且认为这与上一轮熊市时普遍的大资金坐庄现象有着本质区别。“我们对于股价的拉升会控制较窄区间内,而不会像过去一样达到非理性的境地。”

  艰难困境中的无奈选择

  在私募联合拉抬股价的背后,是如今市场几乎出手就亏的无奈现实。由于私募追求绝对收益目标,只有取得正收益才能从中获取提成,今年以来大多数私募收益负增长直接意味着颗粒无收。

  深国投网站所公布的最新净值显示,该信托旗下所发行的54只运作超过半年以上的产品中,除了江晖旗下的星石系列和田荣华旗下的武当系列,其他49只产品半年以来的净值增长率均为负。“市场一直不停地跌,往往认为底部不远了开始加仓,这个底部又很快被跌破。”上述人士指出,今年以来能够保持正收益或者净值微幅下跌的私募,几乎全部都是空仓或者轻仓,最多只是打打新股。

  “实际上,长时间空仓或者轻仓,极为考验私募管理人的耐心。”一个业内广为流传的故事是,星石产品在成立初期,由于江晖对后市一直不看好而采取轻仓策略,令业绩表现平平,很多人因此质疑江晖的能力,认为他“说是投资,其实就是存银行。”也正是如此,一些私募人士选择与业内联合拉抬股价,在熊市中赚取难得的收益。 

    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张元亮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