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财 > 基金 > 基金看台

基准利率或破历史低点

2008-12-01 11:58:00    作者:   来源:理财周报  

    未来仍有降息空间 基准利率或破历史低点
  朱文辉,汇丰晋信固定收益部副总监,汇丰晋信平稳增利债券型基金基金经理,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特许金融分析师(CFA)。8年专业机构债券投资经验,历任中国平安保险公司集团投资管理中心债券研究员、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资产管理部助理总经理。2006年1月起任汇丰晋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债券投资经理。


  上周五,汇丰晋信旗下的平稳增利基金募集完毕,在之前银行大幅降息之后,平稳增利债券型基金也迎来了建仓期。该基金拟任基金经理朱文辉表示,目前仍然运行在降息周期之中。
  先后在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工作的八年中,使朱文辉从一名债券研究员成长为投资经理、基金经理,并且在此过程中,他见证了国内债券市场的发展、成长的历程,也经历了债券市场牛熊转换时期。朱文辉说:"我始终把为投资者谋取稳定的当期收益与较高的长期投资回报作为债券投资的目标。现在,经历了两年多的震荡整理,债市再度迎来了牛市行情,希望大家与我一同把握这难得的机遇。"


  未来仍有降息空间
  记者:此次降息幅度超过了市场的预期,您怎么看待此次降息?
  朱文辉:此次降息幅度之大出乎市场意料,但也同时反映出经济形势的严峻程度也超过此前普遍预期,这表明政府保经济增长的一个决心。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认为未来仍有降息空间,而基准利率下降的目标不排除会超过历史上1.98%这一低点的可能。


  记者:有观点认为,现在降息快要见底,那么,目前投资债券型基金的理由都有什么?
  朱文辉:说降息快见底言之过早。我们认为未来仍有降息空间,而基准利率下降的目标甚至会超过历史上1.98%这一低点。目前投资债券基金,我想有三方面的理由:


  一是,目前市场收益率再度下降,但经济前景暂时仍不明朗,而股市震荡也尚未结束,从资产配置角度来说现在持有债券基金仍是必要的。
  二是,债券市场处于快速发展期,其收益渠道大大拓宽。企业债券、可交换债券、可分离债券等债券新品种的不断推出大大丰富了债券市场的投资标的,随着政策的大力扶持,债券市场无论从容量、流动性、交易品种,还是投资机会等各方面都有极大的提高。


  三是,我们认为在未来降息过程中,仍能从债市投资中获取一定的资本利得收益。
  记者:此次降息是否对老债基更有利呢?平稳增利还没建仓就遇到如此大的降息幅度,相比老债基有何不同?


  朱文辉:不能把老债基和新债基单纯作比较,必须考虑不同债基的投资策略、持仓结构、对未来市场的判断等等诸多因素。随着经济周期下行、降息利好部分兑现,债市近期高位运行所积累的一定风险将逐渐释放,此时应选择信用质量优势的债券进行投资并控制好久期结构,平稳增利基金的重要特点是投资风格稳健,这对于目前的债市,尤其是宏观经济前景不明下的债市来说,是尤其重要的。


  债券基金不可或缺
  记者:国内的债券市场一度在降息的利好刺激下演绎出爆发性行情,尔后部分企业债券种又在市场抛售中竞相跳水,不少投资者顿时觉得债券的风险似乎也能与股票堪比,您怎么看?


  朱文辉:虽然超常态的发展阶段已经过去,但未来基本面预期仍将支撑一个中期的债券牛市。
  记者:债券市场火爆的行情背后也隐藏着风险,以企业债为例,前一阶段在强烈的降息预期下,信用级别迥异的企业债券都出现大幅上涨。但随着对经济周期下行风险的担心加大,投资者对信用风险采取愈发谨慎的态度,交易所分离债、公司债整体大幅下跌,信用利差扩大,您怎么看?
  朱文辉:债券这类固定收益类产品并不是一种博取短期收益的投机品,投资者应当把它当做资产配置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来看待,不管未来股票市场上涨下跌,利率如何变化,债券类产品总是应当在资产整体中占有一席之地。


  虽然今年国内的债券型基金快速发展,一年的发行数量超过前几年的总和,但相比海外成熟市场,还是太少了。以香港为例,截至2008年3月,香港债券型基金共342只,占所有基金数量的17.43%;而在1997年的时候,债券型基金有190只,占当时全部基金数量的15.3%;但是目前国内的债券基金一共也只有55只,占全部基金总数的12.73%。也就是说,即使经历了债券型基金的所谓跳跃式发展,但还是及不上香港市场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水平。同样,从规模来看,今年三季度的数据显示债券型基金已占到基金市场总规模的8%。而香港市场在1997年的时候该数据已经是9.61%,进入21世纪以后,基本都稳定在20%以上。从这些数据来比较,国内债券市场未来的潜力还很大,债券型基金未来必将成为整个基金市场的重要角色之一。


  记者:我知道您还是汇丰晋信的固定收益部副总监,与您共事的团队是怎样的?
  朱文辉:我们18人的投研团队里,平均从业年限超过7.5年,还有多名特许金融分析师(CFA),与他们共事我觉得很愉快。以每天的晨会为例,我们不是就读个报,分析一下走过场,而是每人针对自己的研究目标提出看法,其间可能受到同事的很多诘问,有时甚至会有很热烈的讨论,但我觉得这种研究探讨的氛围很好。此外,我们与香港亚太区的同事会经常不定时地召开电话会议,就投资类问题讨论,同时我们也可以在汇丰环球投资管理的投研平台里共享研究资料。

    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张元亮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