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财 > 基金 > 投基有道

低风险基金为何大行其道

2011-03-01 10:19:00    作者:姜业庆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近来一些基金公司加大了以定期利率为基准的低风险基金的进场力度,现在有些渠道出现了拥挤的状况”,工行北京分行理财师刘依萍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投资人尤其是抗风险能力较低的群体对一些低风险的债券基金、保本基金、货币基金也表现极大的热情。

  “近来一些基金公司加大了以定期利率为基准的低风险基金的进场力度,现在有些渠道出现了拥挤的状况”,工行北京分行理财师刘依萍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投资人尤其是抗风险能力较低的群体对一些低风险的债券基金、保本基金、货币基金也表现极大的热情。

  票息上扬加大债基吸引力

  当加息频频来敲门之际,银行总会出现大批储户的转存潮。刘依萍告诉记者,自去年10月份开始,每次加息过后的一周内,到银行办理定期存款转存手续的储户就会明显增多,有的储户甚至在3个月内连续转存了3次。

  不过有银行理财师提醒,过于频繁的转存,可能会让投资者的存款利息在不知不觉中变成活期利息,反而降低了收益。而且在加息通道中,存期越长,则储户资金被锁定的时间就越长,其间的通货膨胀和加息的风险就越大。为此,多位业内理财人士建议,与其亦步亦趋地频繁转存,不如适当增配债券基金,弥补定期存款的利率损失。

  历史数据说明,以债券基金为代表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可以有效平摊市场的波动,降低风险,能够起到资产“稳定器”的作用,是资产池中不可或缺的低风险投资理财标配品种之一。wind数据统计,截至2010年12月31日,自2006年以来,无论基础市场行情涨跌如何,债券基金在各年度收益都是正回报。其中“2009年开放式债券型金牛基金”嘉实多元收益债券基金A/B,自2008年9月10日成立以来,已连续9个季度收益为正。从银河证券截至去年底的数据看,嘉实多元收益债券基金A/B成立以来年化平均净值增长率分别为11.18%和10.80%,跑赢去年CPI5.1%的最高涨幅,也高于本次加息后三年期和五年期定存(4.5%和5%)。

  债券基金不仅具备风险小、波动小的优点,更关键的是,可以随时赎回,具有较高的流动性,这样投资者就能保证资金链条的流通性。同时加息之后债券收益率上升,将有利于新建仓的债券基金。

  嘉实多利分级债券基金拟任基金经理王茜指出,不同于股票型基金和纯债券基金,债券型基金的管理人,既需要考虑不同债券与个股的具体选择,同时也必须考虑如何让不同类型资产形成合理的整体配置。作为国内最早涉足权益类资产的债券型基金经理之一,王茜认为,单一的债券收益策略或许不能跑赢通胀,但如果对债市与股市的变化节奏把握好,加上新股申购策略的执行,同样能够在债券型基金身上获得低风险下收益的最大化。

  近来随着票息上扬,债券投资吸引力日渐提升,被视为市场风向标的保险资金自兔年以来也纷纷增加了债券资产配置比例。

  据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统计,市场在发或者即将发行的债券基金还有华商稳定增利债券基金、景顺长城稳定收益债券基金、天弘添利A、招商安瑞进取债券基金、中海增强收益债券基金等。

  货基“现金替代”价值逐渐显现

  “其实,在目前环境下,不仅是债券基金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在市场震荡,连续加息及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背景下,货币基金的现金替代功能也进一步显现出来”,国金证券基金研究员张剑辉告诉本报记者,如果投资者担心入市以后造成资金的重大损失,同时又不甘心把资金存储起来,眼睁睁看着财富缩水,可以考虑适当配置一定比例的货币基金。

  正在发行中的信诚货币市场基金拟任基金经理曾丽琼则建议投资者,股债震荡格局下,投资者不妨把手里的余钱投资货币市场基金。一方面,可以持币观望,等待市场形势明朗,再转换成其他的理财产品;另一方面,可以保持资金的流动性以备不时之需,并且获取一定的收益。

  曾丽琼表示,“货币市场基金具有投资风险小、流动性高、变现快捷的优势,可满足不同投资者现金管理需求。”

  据银河证券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六成以上的货币市场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超过1年期3%的银行定期存款利率,甚至还有的超过5年定期利率。

  而对于货币市场基金未来的收益率表现,曾丽琼认为,值得看好。在她看来,货币市场基金增量资金在今年物价高企、宏观调控从严、市场流动性趋紧的大背景下,可以获得良好收益,其收益率与货币市场利率走势高度相关。此外,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利率市场二元化特征将逐步淡出,投资人通过投资货币市场基金可间接参与货币市场,及时获得收益。

  “不过,货币市场基金就自身产品定位而言,风险收益特征决定了货币市场基金只能作为一种现金管理工具。”曾丽琼提醒投资者,在市场方向不明的时候,货币市场基金可以作为资产配置的一种选择,用来规避市场不确定的风险,待市场明朗的时候,给投资者作出正确选择留出空间。

李平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