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财 > 基金 > 热点评论

中国基金很难看长期排名

2008-08-18 10:24:00    作者:   来源:理财周报  

    原因一:基金经理从业时间不长,变动频繁 
  根据天相投资的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基金经理的平均任职期限是1.3年,国内三分之一的基金管理人经验不足一年,一半以上的在2年以下,接近四分之三的基金经理管理基金经验不到3年。 
  由于不同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会有所不同,如此频繁的人员变动,必将影响基金的投资风格和长期的业绩表现。另外,绝大部分的基金经理任职期太短,经历过完整的牛熊市的更是没有几个,这样也导致了基金的业绩非常不稳定。 
  原因二:基金公司为了圈地扩容自身对短期排名有强烈追求并且频繁宣传 
  对于基金公司而言,盈利是第一目标。说基金公司不看重排名那是唬人,有不少基金经理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报纸,看上面的基金排名,对这个相当感兴趣,也有些基金经理就是因为公司看重基金业绩排名而不堪压力选择跳槽。 
  基金公司都明白,只有基金的业绩排名上去了,才会有更多的投资者放更多的钱进来,公司的利润也才会更多。为了应付基金排名,追求短期效益,基金经理也把价值投资改成了趋势投资。 
  原因三:投资者不够成熟,看重短期利益 
  其实不光基金公司方面存在问题,投资者也存在不少问题,大都只关注短期收益,纯属投机套利,导致中国基金很难看长期排名。 
  原因四:基金公司业绩考核标准有待改进 
  业内专家表示,通常用2到3年的时间来衡量一个基金经理,才大致可以看出他的水平。而不少基金管理公司通常拿半年一年的业绩排名来衡量基金经理,基金经理很容易为了短期业绩调整长期的资产组合布局,长期投资收益大幅下降,对基金的长期成长不利。 
  原因五:基金公司本身能否长期存在尚存变数 
  最近华夏基金吸收合并中信基金,合并后中信基金基本上可以说是不复存在了,虽说中信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合并到华夏基金,但吸收合并后的命运如何难说。据基金行业研究员分析,目前国内基金公司良莠不齐,以后肯定有更大规模和更大范围的重组、并购甚至破产。基金公司尚且不知能存在多久,旗下的基金又如何来看长期排名? 
  原因六:基金有清盘风险,能否长期存在都存疑,如何看长期排名? 
  在去年和今年上半年,不少媒体都报道了有好几只基金由于"盘子"过小,总资产净值低于2亿元,徘徊在清盘的边缘,虽说目前还没有基金真正遭遇清盘,但这样的消息的确让不少投资者捏了一把汗。 
  原因七:中国基金业发展历史太短,不够成熟。 
  1997年至今,中国基金业发展已经经过了10年。截至2007年底,我国共批准设立59家基金公司,基金资产净值超过3万亿元,基民数量更是达到1亿。 
  虽然我国基金业发展迅速,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不够成熟。有很多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到的解决:法律空白问题;法律实施、有效监管及法治秩序与市场导向问题;股权市场、债权市场和货币市场发育不全问题;人力资源与运作经验不足问题;执业操守问题;如何控制利益冲突的基金治理和自律机制建设问题;基金投资行为的规范化及相应投资环境的配套问题。当然,基金业存在的问题还远远不只这些,在这样的情况下要看基金的长期排名比较困难。

    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张元亮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