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财 > 基金 > 热点评论

行业基金“后继乏人”

2008-12-01 11:56:00    作者:   来源:证券时报  

    今年以来,新获批的基金已经接近100只,其中偏股型基金所占比例达到半壁江山。然而,除了今年4月份由基金鸿飞“封转开”而来的宝盈资源之外,近50只的偏股型新基金中几乎没有一只行业型基金。 

  行业基金整体业绩在牛熊更迭的2008年也表现平平,仅有偏重于信息技术、医药行业的合丰成长跻身净值表现排名前二十名中,一些集中投资能源、资源类个股的行业基金,今年以来净值大幅缩水。 

  业绩表现不尽人意 

  “较少作行业选择,专注精选个股是行业基金最显著的特征。”晨星(中国)研究员王蕊指出。受益于过去几年中资源、能源类板块的景气周期,多只专注于这些行业的基金表现均十分抢眼,如某只成立于2005年的资源行业基金两年内的净值增长超过两倍。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不少基金公司盯住国内城市化、刺激内需增长等主题,陆续设立了与这些主题相对应的行业基金,如消费品、基础设施、服务业等,吸引了颇多投资者的关注。 

  然而在牛熊更迭的2008年,行业基金的整体业绩表现却并不尽如人意。天相投顾统计显示,在前述行业基金中仅有专注于信息技术、医药两类成长型行业个股的合丰成长表现较好,今年1-11月期间净值跌幅仅为37.47%,在同期可比偏股型基金的排行榜上排名第14,紧随其后的宝康消费品,以41.89%的净值跌幅排名第27。除此之外,其他行业基金表现均不尽如人意,如中海能源、景顺资源、大摩基础等的排名在100位之后,净值跌幅均超过50%。 

  难避行业系统性风险 

  正是较少作行业选择,集中于几个或一个单一行业,令行业基金受到景气周期的影响会远远大于其他基金。在牛熊更迭的大环境中,医药、消费品、服务业等抗周期能力较强的行业基金,相对来说行业系统性风险非常小,但能源、资源行业基金却大吃苦头。由于今年以来煤炭、金属非金属等资源类个股跌幅居前,这类行业基金也遭遇到前所未有的重创。 

  “在国内新兴市场环境中,行业基金所面临的系统性风险会远远大于其他市场。”某基金研究员表示,一方面国内板块轮动明显,集中投资于某一个行业可能很难规避来自该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受A股流通市值规模的影响,集中投资于一个行业可能还面临投资品种的可选择性问题,基金资产的流动性会因此大打折扣。 

  实际上,为了避免所处行业的系统性风险,一些行业基金虽然在契约中约定股票资产配置的80%集中在所专注行业个股上,但在投资过程中却并未按照契约进行。如某只以资源类行业为投资主题的基金,三季报中投资于食品饮料、交运仓储、批发零售、金融保险、房地产等非资源行业个股的比例,占其股票仓位的60%以上,而一些资源类个股所占比例不及20%。 

  行业基金“后继乏人” 

  据统计,今年以来已约有90只新基金获批发行,其中偏股型基金占到半壁江山,均创下历史之最的水平。但是在数十只获批的偏股型新基金中,却几乎没有行业基金的身影,相反是随着去年年底以来蓝筹泡沫的逐渐破灭,不少新基金又重新盯上蓝筹这一主题,如信诚盛世蓝筹、汇添富蓝筹、工银大盘蓝筹、中欧新蓝筹等。 

  目前,除了宝康消费品、嘉实服务、中海能源等为数并不多专注于一个或几个行业的基金,国内的行业基金更多是指的一些泛行业基金,如博时主题行业、华夏行业精选,以及今年获批的东吴行业轮动、农银汇理行业成长等,这些基金更多地是根据经济和市场环境的变化,选择在不同行业中进行切换,所涉及的行业更是非常之宽泛。 

  基于上述原因,德圣基金研究中心建议投资者对于行业投资概念不应做过多的追逐,而更应该分析的是基金自身的投资能力强弱,如市场环境变化时仓位控制是否及时、行业之间转换和重仓股的选择是否到位等。 

    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张元亮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