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09 15:20:00 作者: 来源:全景网络
让持有人赚钱的基金系QDII产品屈指可数
数据显示,截至11月26日,9只QDII基金中海富通中国海外股票、交银环球精选股票和华宝海外中国股票三者累计单位净值在1元之上,其余的皆低于1元的面值。出海三年左右的9只QDII产品,仅有1/3能让初始投资者享受资产溢价,2/3的产品让初始认购者处于套牢之中;尤其是07年成立的产品损失比较惨重,累计单位净值皆在8毛之下,其中嘉实海外和上投亚太优势缩水幅度仍然在30%之上。以此来看,让持有人赚钱的基金系QDII产品屈指可数,让国内投资者获取全球市场收益的初衷,大多数还停留在理想阶段。
9只QDII基金自成立以来业绩与基准比较,完全保有优势的仅有4只,皆是在2008年成立的产品,2007年成立的产品较难与基准“合格线”挂钩,多数出现偏离迹象。以今年前三个季度为比较周期,第一季度9只QDII净值增长率全部落后于其自身的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第二、三季度跑赢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有6只、5只;按全部27次/季来统计,今年前三个季度QDII跑赢基准的概率仅为37%,总体“合格率”极低。个体而言,连续两季度跑赢基准的仅有工银全球及上投亚太;海富通海外、华宝兴业海外、华夏全球、交银环球、南方精选、银华全球等6只产品,三个季度仅有一个季度跑赢基准;而嘉实海外表现最差,三个季度皆在基准之下。报告编者感慨,“这样的表现,即使为投资者带来正收益,也多数难以令人信服,基金公司契约上自定的“合格线”都未能战胜,遑论什么专家理财?!”
再者,与其他6类国内偏股型基金相比,多数时期QDII也处于下风。报告指出,今年上半年9只QDII基金在股市行情走弱时候,抗跌性优于国内A股基金,部分达到分散A股系统性风险的目的;但在2009年及今年第三季度的行情上升阶段,QDII取得的业绩在国内基金产品表现中相形逊色;在海内外行情不一致、海外行情较好的情形下,QDII管理人未能充分利用区域优势,业绩跑输海外股市指数,更不如国内A股主动型基金。
基金管理人四大问题可能影响QDII“不合格”
报告指出,造成基金系QDII“不合格”的原因比较多,除了所投资证券市场行情外,基金管理人投资区域选择问题、资产配置问题、基金经理经验能力以及频繁变更等问题,也都可能左右着QDII产品的投资回报表现。
据报告统计分析:首批QDII资产配置偏重于弹丸之地的香港地区,今年三个季度QDII平均投资于香港市场的比重分别为53.90%、49.01%、52.64%,这与多只产品“全球”或“环球”名义大相径庭。其中嘉实海外投资香港市场的平均比重高达92.26%,海富通海外和华宝兴业海外平均比例也在70%之上。事实上,2009年11月24日至2010年11月23日的一年时间里,印尼指数涨幅为46.04%,泰国指数涨幅为35.95%,韩国汉城指数涨幅为16.72%,新加坡海峡指数涨幅为15.53%,而同期恒生指数涨幅仅为4.05%,不少地区股指涨幅高于香港地区股指涨幅,大中华地区之外的新兴市场也同样存在着良好的机会,初期出海的QDII未能参与其中并享受资产保值增值,实在也是一种遗憾。同时,QDII资产配置过分豪赌于金融保险类行业,今年以来,以银行股为主的金融保险股表现一般,拖累了所重仓基金的业绩增长。
另一方面,“海外投研经验能力欠缺,基金经理变更频繁”也是造成基金系QDII“不合格”的重要因素。从基金经理的简历看,9只QDII真正有过管理全球基金和全球投资丰富经验的人较少。多数QDII基金经理选择上趋向于从“海归”到“土鳖”,整体的QDII基金经理海外投资经验不足,这可能也是导致QDII投研决策水平较差的主因之一;而且,不满三年期间9只产品一共发生15次基金经理变更,由于基金管理人的变动,投资策略一般会发生变化,造成基金业绩持续性受影响。
新的QDII产品给投资者提供更多差异化选择
截至目前,已成立的QDII基金增至近30只。从招募说明书来看,2010年以来发行的新QDII产品呈现更多元化格局,产品设计上的创新不断涌现。主要是:产品类型更丰富,出现了跨境指数基金、债券型基金、主题基金、黄金(1388.40,5.20,0.38%)基金等产品;投资区域上更广泛,不再局限于香港地区一隅之地,出现了投资区域为“金砖四国”、“亚洲澳洲”、“新兴市场”、“美国”及更多名义为“全球”产品;在交易方式上,出现了多只上市型LOF产品,为场内交易者提供便利。可以说,新的QDII产品给投资者提供更多差异化选择,打破了老QDII同质化的局面,满足了不同资产配置的需求。
分析人士认为,市场的阴晴多变并不能阻挡基金系QDII出海加快的步伐,前期不理想的业绩回报也不能否定其作为优化资产配置的价值。对于国内投资者而言,通过申购或认购QDII,仍是分散A股系统性风险的一种较为现实的选择,也是一种比较方便的全球化投资方式。投资人在投资QDII时,应抱着这样的观念:通过QDII为自身的投资组合提供更多选择,来对冲原有资产配置中的投资风险。
报告编者最后指出,期待着国内基金公司在不断磨炼中进步,成就真正“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让QDII产品真正成为国内投资者“间接参与国外的市场、获取全球市场收益”的有效工具,相信这也是基金行业塑造资产管理良好品牌的希望所在。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