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财 > 理财故事

典当短期救急的最佳选择

2007-02-05 16:00:00    作者:   来源:北京青年报  

借钱不求人也不丢面子,而且能很迅速地变现,正是拥有这样的特点,典当逐渐受到市场的认同。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典当还是非常的陌生,什么物品能典当,什么情况下适合用典当融资,典当怎样估值和收费,与银行抵押贷款有何差异。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北京市典当协会监事长,宝瑞通典当行执行总经理刘梅芳,希望通过专业人士的介绍,让更多人能正确地认识和使用典当。

  ●估价基本接近二手市场

  “值钱的东西都可以典当”,刘梅芳解释说,“并不是只有房子,汽车,珠宝,古玩字画等高档品才能进典当行,像手表、首饰,相机、MP3、笔记本电脑等物品,还有上市公司股权或股票等有价证券都可以作为典当品。”

  但人们的认识还是非常初步,从目前的典当品构成看,房产抵押还是占据了主要位置,以宝瑞通为例,典当品中有60%是房产,20%时汽车,剩下的20%是珠宝和其他物品。

  在为典当品估价时,很多人都会对过去的当铺先生印象深刻,因为急需用钱,往往很贵重的东西被当铺先生压到一个很低的价格,眼睁睁的挨宰,这可能也是很多人排斥典当的原因。其实,今天的典当行已经演变成一个服务机构,每家典当行都会有专业的评估师来估价,像房产和汽车,基本和二手市场的价格相当,像黄金,则以国际黄金价格为参考。

  此外,随着市场的不断竞争,典当行也在提升服务水准和质量,据刘梅芳介绍,“评估师不单单是为物品估价,还会针对申请人的抵押物情况,经济实力和资金使用时间等问题,提出专业科学的建议和规划,让申请人选择最佳的物品最佳的时间段进行抵押融资,尽量让典当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她还强调说,“我们的服务更像一个理财师,客户的忠诚度和信任感不断增强,现在50%到60%都是老客户。”

  ●当期最长半年按月计算费率

  使用任何一笔投资,我们都要计算一下成本与收益,尤其是借钱投资,更应该认真考虑,能否在有限时间内最大化地发挥资金效应,并且可以顺利的到期还本付息。所以,在使用典当方式融资之前,需要清楚其成本有多大。

  从时间成本来看,典当属于短期贷款品种,如房产典当的最长期限是6个月,这就要求申请人有效使用资金的时间必须在半年之内。当然,现在的典当服务也越来越灵活,到期并不是立即成为“死当”,可以预留出5个工作日进行赎当或者商量续当。

  从费用成本计算,典当是要花费较高成本的救急钱,因为变现速度很快,所以要支付更高的利息。典当行是按月计算费率的,一般来说,房产的月费率约为3.2%,汽车和民品为4.7%,股权或股票大约在2.9%。上述费用中包括0.5%左右的月利息,是等顾客来赎当时收取的,剩下的就是典当行收取的综合服务费,是事先从典当金中扣除的。

  ●适于个人救急和中小企业创业

  从收费可以看出,典当是“救急不救穷”的高成本资金,不能滥用。比如说月光族手头紧了就拿东西来典当,拆东墙补西墙,就很容易将物品变成死当,这样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是不值得提倡的。

  目前还有另外一个趋势,就是抵押房产或者其他物品来炒股,这是一种高成本高风险的投资行为,很明显,如果每个月的收益不能超过典当的月费率,就等于投资失败,如果以房产抵押计算,半年收益要超过28%,在2006年行情中似乎很容易实现,但今年的预期就不太乐观,关键还有实际操作水平和投资心态的问题,对于大多数投资者而言是很难赚钱的。刘梅芳介绍说,典当也在和信托、融资机构合作,由专业人员指导和规划投资,给中小企业提供典投结合的增值服务,投机者最好不要冒险做典投一体的尝试。

   什么是救急?对于个人来说,比如到外地突然丢失了钱包,急需用钱,可以通过抵押物品获得现金,而更多的情况是中小企业急需创业资金,有很好的项目很好的市场,只是缺乏一部分经营资金,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或者等不及银贷的时间,这时候就可以通过抵押房产或汽车,名品,来快速获得所需资金解决燃眉之急。同时,典当只对物品的价值进行判断,不涉及也不影响企业的信用记录。事实上,目前典当行80%以上的客户都是短期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主,刘梅芳认为,短时间的资金规模不大的融资需求,比如半年时间贷几百万创业急需资金,典当就是很好的选择。(王芳)

  
  
 
于雪涛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