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财 > 资讯

人民币应否升值 专家市场均现分歧

2010-05-12 09:17:00    作者:田甲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4月份CPI超预期同比增长2.8%,通胀预期再次强化,而就在CPI数据公布的前一天,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在对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进行解读时表示,人民币汇率即将有所变动。李立表示,CPI超预期与人民币升值没有必然的联系,在他看来,央行的数量型调控工具已经在执行回收流动性的作用。

  每经实习记者 由曦 记者 田甲发自北京、上海

  4月份CPI超预期同比增长2.8%,通胀预期再次强化,而就在CPI数据公布的前一天,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在对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进行解读时表示,人民币汇率即将有所变动。但对于这一话题,不管是各路专家,还是人民币市场汇率反应,都存在明显分歧。

  人民币升值悖论

  央行在最新公布的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称,按照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渤海期货分析师杨庆庆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此前,包括世界银行在内的研究机构曾经表示,汇率政策应该作为中国整体宏观调控政策的一部分来发挥作用,在中国CPI创年度新高的背景下,汇率政策的作用应该被重视。

  兴业银行资金运营中心蒋舒博士告诉记者,人民币汇率问题本身已经超出了其经济问题的范畴,在某种程度上转化为了政治问题,因此,单纯从经济指标上解读汇率政策问题是不全面的,即使同样的指标也可能被不同地解读。

  万联证券研究发展中心总经理李立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对人民币升值会解决国内通胀问题的观点表示质疑,他告诉记者,如果人民币再次进入升值轨道的话,套利资金流入会增多,这可能会导致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

  央行研究局局长张建华5月9日曾经表示,央行目前只在购买外币和支农贷款这两个渠道投放基础货币。因此,由汇率提升所带来的外汇占款压力的减少被认为可以缓解目前国内过剩的流动性。

  李立表示,CPI超预期与人民币升值没有必然的联系,在他看来,央行的数量型调控工具已经在执行回收流动性的作用。

  但也有观点认为,数量型调控工具只是对冲了外汇占款,并没有吸收2009年过剩的流动性。中金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央行在一季度通过数量型调控工具回收了7500亿左右的流动性,该数量与当季的外汇占款基本相当。

  NDF和即期市场分道扬镳

  不仅是专家们的意见难以达成一致,人民币在汇市上的表现也出现明显分歧:人民币NDF5月11日早盘剧烈反弹,人民币升值预期又起;与此同时,国内即期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收盘价却创下3个月新低。

  央行授权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外汇即期市场,11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8270,较上日中间价6.8269小幅走贬,全天在6.8297至6.8265范围内波动。11日收盘报6.8290元,较上日收盘价6.8265走贬,且创下3个月来新低,上次低点为2010年2月12日的收盘价6.8330元。

  但与此同时,海外无本金交割市场,人民币兑美元1年期NDF早盘剧烈反弹,北京时间9时26分,人民币兑美元1年期NDF报6.6550,较上日尾盘6.6710强势上涨,显示海外市场对人民币升值预期高涨。午盘则因美元走强吞噬一部分涨幅,昨日17时06分,人民币兑美元1年期NDF报6.6730元,较上日尾盘6.6710元小幅走贬。

  上海某银行外汇交易员表示,NDF和即期市场走势出现分歧,源于对央行货币政策报告的理解不同,国内理解成人民币将从原来盯住美元的单边升值转向双边的波动,而国际市场投资者认为人民币即将开启升值步伐。

  据悉,央行在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称,“按照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而在2009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称,“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包括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在内的人士认为,两份货币政策报告有关人民币汇率的表述的差异,标志着央行首次明确表达其有意改变目前的汇率形成机制,预计今年夏季人民币汇率将退出目前盯住美元的形成机制。

张元亮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