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财 > 期货

铜供应偏紧现货大涨

2009-04-14 09:05:00    作者:张昊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现货供应偏紧,价格持续走高倒逼着交割月904合约走高,而904合约走高又倒逼着906、907合约同步走高,从而导致了整个市场的共同走高。

  昨日在现货价格大幅上涨,3月工业生产年率增速上升至8.3%背景下,沪铜期货继续放量上攻,开盘便一举拿下4万高点。其中主力0907合约开于40620元,开盘后期价最低下探39140元,不过此后期价被顽强拉升至涨停价40620元。虽短时间后停板就被打开,但是全天0907合约仍大涨5.85%至40190元,成交量高达79.4万手。

  此外,交割月的904合约开于42970元,尾盘则是以43840元涨停价报收。昨日上海有色金属网1号铜均价为45140元,较前日上涨3265元。

  浙江大越开始平空出局

  在本轮沪铜期货凌厉上扬行情中,空头老大浙江大越无疑是最大的受害者。4月1日沪铜期货在33000元附近启动了多头的第二波行情,到4月13日主力907合约价格已经飙升至40190元,8个交易日时间期价涨幅高达21.79%。与期价上涨相背离的是,浙江大越的席位却是大举逆势做多。其中4月1日,增加空单1141手,4月3日增加空单3853手,4月9日增加空单1029手,4月10日再次增加空单2004手,持仓量高达13629手,而排名第二的国泰君安持仓量也仅5924手。

  4月13日,沪铜期货再次上涨,并且成功站上4万关口。面对久涨不跌的期价,如果继续做空,来自资金的压力也会愈发明显。或许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在昨日的持仓席位上,浙江大越大幅减仓4164手,不过总持仓仍然高达9465手。另外,第二大空头五矿实达减仓715手,总持仓为3925手。

  多头方面,第一位北京中期增加多单954手,持仓量为12852手,第二位中钢期货增加多单266手,持仓量为12794手。

  “多空双方对垒也是近期沪铜上涨的主要原因,“金瑞期货分析师赵凯表示,多头力量在得势后想让空头止损,但是以大越为主的空头主力却反其道而行之。如果空头平仓出来,多头力量就可以顺势把仓位平掉,这就是典型的空头不止,多头不死。虽然昨日大越砍了较多空单,但是并不能说大越会就此认输,因此多空的博弈或许还尚未结束。

  商家囤货导致铜价上涨

  来自海关的数据显示,中国3月末锻造的铜及铜材的进口量为374957吨,创出纪录新高。另外保守估计3月精炼铜的进口也将高于30万吨。

  赵凯认为,下游消费可以直接在国内采购,3月份铜进口量大幅增长其实和消费没有什么关系。除了国储的收购因素外,主要还是贸易商行为,因为较高的比价本身就有利于进口。

  每个月如此大的进口量,那这些现货铜到底去哪里了呢?赵凯认为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一是,国内这么大的进口首先要弥补废铜供应减少,一部分铜用在了铜杆的生产上;二是市场囤货现象,当铜价低于32000元时,在预期价格还将上涨背景下,消费商开始囤货,而当铜价到了32000~33000元时,贸易商又开始囤货,价格又继续上涨。在市场很强的看涨预期下,导致了很多的货被囤积下来。

  消费需求利好被夸大

  本周六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达到创纪录的1.89万亿元,另外,随着国家产业振兴、收储以及出口退税等政策因素的刺激。目前铜加工及相关生产企业的信心得到有效提振,下游的市场消费也在逐渐恢复。

  来自安泰科对江浙上海地区铜生产企业调研显示,企业普遍反映3月份以来市场需求有了明显恢复,生产订单与开工率比2月份有了迅速回升。其中,部分棒线材生产企业的开工率3月份已经恢复到饱和状态,一些板带材生产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也高达90%,有些铜杆企业的产能甚至提高了20%以上。此外,易贸对21家企业的调研显示,企业对后市订单预期以稳中有升为主。

  由此看来,铜价近段时间涨势也有基本面的支撑,不过赵凯认为,经济有了一定活跃,下游消费也包含着一定的实际需求,但是市场扩大了消费预期,实际需求并不支撑价格涨到4万。

  沪铜上涨到4万元后,后期将进行怎样的演绎?赵凯认为,这主要取决于多空的心理预期,如果多头认为目前的价格已经脱离了基本面,并且空头又出现大面积平仓的话行情就可以看到头了。

张元亮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