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财 > 债券

央行连续4周净回笼

2009-11-11 08:55:00    作者:杜艳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11月10日,央行发行了210亿元一年期央票,并进行了600亿元28天正回购。此后,一二级市场的收益率倒挂趋势愈发明显,并于10月16日达到峰值,当天的二级市场收益率为1.9841%,与一级市场的倒挂达到22个基点。

  11月10日,央行发行了210亿元一年期央票,并进行了600亿元28天正回购。而本周到期资金量约为1200亿元,央行是否净回笼,有待本周四3月期央票发行量的公布。

  此前的11月5日,央行发行了660亿元3个月期央票和800亿元正回购,从而使上周公开市场净回笼资金量达到1230亿元——这是央行连续4周以来的公开市场净回笼。而此前,自去年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来,央行长期维持公开市场的净投放格局,以期维持充裕的流动性。

  在市场看来,央行操作方向的“逆转”,已暗示了其“管理通胀预期”和期待货币信贷“平稳增长”的指向。

  但显然,政策指向与市场意愿总是在博弈中前行。央行的暗示在短期内并没有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同,从9月份开始,央票一二级市场利率出现倒挂,说明市场的通胀预期依旧强烈。

  转向净回笼

  长达近半年的净投放后,央行10月份起首度转向单月净回笼。

  从10月12日这一周起,央行连续四周的净回笼量分别为:730亿元、1600亿元、1330亿元、1230亿元。

  在10月的最后一次公开市场操作中,央行净回笼资金1330亿元,使10月资金净回笼量达到3660亿元,这是自今年5月以来央行首度实现单月净回笼。

  连续4周操作,央行的回笼力度步步紧逼,毫无退意。从工具选择上,央行开始更倾向短期操作工具,3个月期央票和短期正回购成为主要“抓手”。

  在10月14日、10月21日、10月28日、11月3日,央行的一年期央票发行量层层递减,分别为1000亿元、450亿元、130亿元、220亿元。而连续四周的3个月期央票和短期正回购发行量则达到1830亿元、2000亿元、1750亿元、1860亿元。

  控制通胀预期,成为央行加大回笼力度的主要原因。

  10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将“通胀预期”提上日程,指出“正确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是宏观调控的重点。

  此后,在央行发布的第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报告中,暗示了对于通胀的担忧。

  目前的监测显示,通胀预期已经加强。央行的三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当季对未来物价预期指数达到66.7%,已经连续第三个季度上升,居民通胀预期持续加强。

  收益率倒挂

  在央行加大净回笼力度,控制货币供应量以抑制通胀的同时,市场的通胀预期更趋明显。

  8月11日开始,随着一级市场1年期央票阶段性的收益率提高暂停,并最终以1.7605%的年收益率维持至今后,二级市场则在市场通胀预期日趋强烈的情况下,一直维持坚定的升势。

  8月18日开始,一、二级市场收益率首度倒挂。当天的二级市场1年期央票收益率达到1.7676%,较一级市场1.7605%高出0.71个基点。

  此后,一二级市场的收益率倒挂趋势愈发明显,并于10月16日达到峰值,当天的二级市场收益率为1.9841%,与一级市场的倒挂达到22个基点。之后,收益率倒挂趋势得以微幅收窄,至11月5日,二级市场的1年期央票收益率达到1.8942%,与一级市场倒挂约13个基点。11月10日,二级市场1年期央票收益率约为1.87%,与一级市场倒挂约11个基点。

  二级市场收益率的提高主要源于通胀预期的高抬。

  收益率倒挂的情况下,一级市场的1年期央票发行开始受到影响。10月14日的1000亿元发行量锐降为11月3日的220亿元,即说明了市场买方意愿已大为降低。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中心人士说:“通胀预期下,大家都开始缩短持有债券的久期,一年期央票如果不提高收益率,买方力量已经明显变弱了。”

  市场似乎正在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倒逼央票一级发行收益率的提高。但显然,央行并没有接招。在1年期央票发行困难的情况下,央行开始更多动用短期工具,3个月期央票和短期正回购成为选择。

  兴业银行(601166)资深研究员鲁政委认为,没有提高收益率的原因很简单,央行试图保持不同期限的央票利率的内在逻辑,以维持货币市场利率的大致稳定。而一旦央票收益率提高,必将引来货币市场利率的涨势,并进一步传导至信贷领域。

  他认为,一句话,央行还并没有为加息做好准备。牵制加息的理由有很多,除了保持经济企稳复苏外,更重要的在于汇率的压力。在美联储等没有进入加息周期之前,人民币的加息必将引致更多热钱的涌入。

张元亮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