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二月

2016-05-25 16:25:00来源:大众网作者:路燕

  又一个早晨。步行去上班。

  似是微雨后,空气里有难得RAIN的感觉。

  刚出门时,天还阴着。及至下了公交车,天已放晴,但不觉温暖。风吹过,尚凛冽。就想起了《咏柳》那句“二月春风似剪刀”。只不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还早,柳树没有一点要绿的意思。忽地想,那大自然要像上班一样,一年年地经历春夏秋冬,大概也会烦闷有情绪,有意让春天晚一点,或令夏天特别炎热呢?大自然也不容易呢,同样的工作要做亿万年哟。不过还是祈祷大自然按部就班地工作吧,否则即成天灾。

  又想起了柔石的《二月》,想起由这篇经典改编的电影《早春二月》。现代著名作家柔石(1902-1931),是“左联五烈士”之一,原名赵平复。据研究,《二月》男主人公萧涧秋的原型正是柔石本人,“萧涧秋”与 “柔石”意思一样,都是石子。对革命感到失望的知识青年萧涧秋应好友陶慕侃之邀来芙蓉镇教书。他的老同学李志豪在前线阵亡,留下穷困的文嫂和孩子。萧涧秋同情文嫂,并帮助她的女儿采莲上学。陶慕侃的妹妹陶岚和萧涧秋之间慢慢产生了爱意,引起富家子弟钱正兴的嫉妒。不久,关于萧涧秋和文嫂之间关系暧昧的消息在小镇上传开。萧涧秋决定牺牲自己与陶岚的爱情,娶文嫂为妻。北伐开始了,文嫂却因屈辱而投河自尽。萧涧秋愤然离开芙蓉镇,陶岚追他而去。在大革命前夕的时代变迁中,在上海大广场,人们撑起雨伞在春雨里集会游行,那两把显眼的红油伞再次错过,一个向左,一个向右……,正如鲁迅先生在《〈二月〉小引》介绍的那样,这故事中有“冲锋的战士,天真的孤儿,年青的寡妇,热情的女人,各有主义的新式公子们,死气沉沉而交头接耳的旧社会”,包含着我们都看腻了的都市肥皂剧的结构元素:一男二女的三角关系,同情与爱情的抉择,几个男人间的羡慕忌妒恨……而作者笔触间渗透着的追求真理的苦闷与彷徨,浓郁的精神追寻不着的痛苦,读来仍使我们感同身受。所以鲁迅先生说,“大概明敏的读者……由读时所生的诧异或同感,照见自己的姿态的罢?那实在是很有意义的。”你看作者的笔名,这“柔石”,本应是放在博古架上供人观赏而成古董的命运,偏偏被投掷到大革命时代,显然没有那些粗砺石头的优势。鲁迅评点萧涧秋时说,“他极想有为,怀着热爱,而有所顾惜,过于矜持,终于连安住几年之处,也不可得。他其实并不能成为一小齿轮,跟着大齿轮转动,他仅是外来的一粒石子,所以轧了几下,发几声响,便被挤到女佛山――上海去了。他幸而还坚硬,没有变成润泽齿轮的油。”而作者本人,却为这“幸而还坚硬”付出了生命。其实如果把这小说时代背景略微推近一些,50年或者100年,把“革命”变“变革”,这精神的痛苦追寻不仍时时在发生的着吗?所不同的,是这个变革时代的人们,通常不会选择投身于时代洪流以至于献出生命,而是采用了个人化的解决办法,即改变人的内心。所以在这时代常常上演着韩寒类所谓天才、所谓公民知识者被打假的闹剧。

  今年是英国大文豪狄更斯诞辰200周年。读过狄更斯评论家、翻译家张玲的一篇专访,有几处印象深刻。她说,《双城记》是她心目中最好的一部历史小说,因为狄更斯把重大的历史进程和个人命运经纬交错、纹理浑然地编织在一起了,在构思结构、刻画人物上达到了一定高度。她说,“他是一个真实,诚实,善良的人,他有悲悯的情怀,在生活和创作中有非凡的激情,这就够了。”是的,这就够了。

  鲁迅先生一生致力于国民性研究,并执著于做“精神界的斗士”,他曾说过“中国民族最缺少的是爱与诚”。也许,中国民族不缺少爱与诚,不过是缺少触发这“爱与诚”的语境呢――如此,这人间应触目皆春。

  得闲的时候,去DOWN下孙道临版的《早春二月》来看看吧。

  也许,不论身处什么样的时代,至少我们要让自己脚步轻盈。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桂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