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16 10:32:45 我要评论
来源: 上海证券报“制度变革的转折点终将来临,而这至少将引导行业未来5年发展甚至更长的时间。”一位全程参与《基金法》修订工作的专家感慨道。
就在6月,《证券投资基金法》(修订草案)在几经“打磨”后终于走上了审议程序,而在“一读”之后修订草案首次公开问世并向全社会征求意见。
不论谓之“行业的觉悟”抑或“现实的倒逼”,《基金法》修改已经走到台前。据权威人士透露,修订草案将最快在8月份进入“二读”程序,而目前正是倾听来自行业声音的时刻。
一个名分的猜想
关于“阳光私募”这个名词,业内一直认为是极具特色的矛盾结合体。国内的公私募基金在没有找到自己的“组织”之前,却有着一个看似阳光的身份。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这部分以不公开方式募集却有着上千亿元规模的“类基金”终将有机会纳入法律监管。
草案在总则第二条明确将非公开募集基金纳入调整范围,并明确其证券投资,包括买卖或持有股票、证券或国务院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证券及衍生品。
“大改”的思路虽然最终成文并上会,但在草案讨论和征求意见过程中,关于私募基金是否该纳入监管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有意见认为,对这部分机构和投资活动依据《公司法》或《合伙企业法》进行公示注册及运作即可。
然而,如今资产管理行业已经进入百花齐放的多元化时代,以制度优势为特征的竞争机制已经不能再为公募基金遮风挡雨,最终私募基金能顺利在法律上正名或是多数执业者的期盼。
“基金法修订的实际意义,在于打破公募基金在发行资格上的垄断,不仅金融机构,一般投资管理人也可以发行公募,成为公募的股东。”参与修法的私募基金的唯一代表、上海睿信投资董事长李振宁认为。
格雷投资总经理张可兴认为:“我们非常欢迎纳入监管,同时双手赞成建立公平、开放的市场,否则私募基金发展的空间非常有限。”在他看来,对于基金管理人,太松或太严的监管都将不利于市场主体的培育,只有公平的竞争环境才能给目前都陷入发展瓶颈的公募和私募基金打上一剂强心针。
然而,关于这种“类基金”纳入监管后的处境,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了各种担忧。“立法初衷是好的,但具体的细则还得看监管部门的规章制度,我们不希望被管得太死。”一位南京的私募基金合伙人表示。
借鉴国外的经验,私募基金此前更多的是行业自律,法律不对之进行门槛或规则上的限制。而在金融危机过后,包括欧洲和美国在内的多个国家都加强了宏观审慎的监管措施。
而此次修订草案也正是基于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和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考虑,对非公开募集基金纳入了监管范围。
然而,在法律的背后,执业者仍然面临着信托账户开户的烦恼。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次草案并未提及,而这也是行业内私募基金普遍面临的发行通畅问题。
“百万以上的账户遍地都是,然而这部分费用是由客户承担,如果初期发行规模仅有三千万,那么可以想象最终的收益中至少要有3%被扣除。而如果发行过亿,这部分成本又更好消化。”北京一位私募基金的总经理告诉记者。
对此,有参与修法的专家分析,账户问题并非法律层面需要解决的问题,具体操作上可以另辟蹊径。他表示,目前出现的有限合伙形式的私募基金则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也正是此次草案中新增的基金组织形式的一种——无限责任型的探索。
而对于私募基金将来可以发行公募产品也备受行业热议,在星石投资市场部总监刘畅看来,“打造风格化的产品、做纯粹的投资管理人才是私募基金的长远之计。私募基金业务必须和其他主体一样,尊重和适应游戏规则。”
目前基金公司的业务现状是,先“公募”后“私募”(一对一、一对多特定资产管理业务),这与境外成熟市场资产管理公司先做私募,再做公募的做法不一致。因此,在某修订小组成员看来,先给私募牌照,后依据其经营合规、内控和投资管理能力再考虑是否给予公募牌照,更符合资产管理行业的特点和规律。
1234下一页 1234下一页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