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财经

[济南]装备制造业:济南经济新引擎

2009-11-12 10:55:00    作者:黄露玲 刘江波   来源:大众网-大众日报  

2009中国(济南)国际卡车暨零部件展览会在济南成功举办,这被业内认为标志着济南作为现代装备制造业重镇的关键地位正日益凸显。产业带动能力强劲的现代装备制造业,正在成为拉动济南经济飞速发展的新引擎。

  核心提示

  2009中国(济南)国际卡车暨零部件展览会在济南成功举办,这被业内认为标志着济南作为现代装备制造业重镇的关键地位正日益凸显。展会上,重汽、济钢等企业的华丽亮相使得济南在装备制造业日益激烈的竞争舞台上底气十足,成为这个巨大的产业链条中重要的一环。产业带动能力强劲的现代装备制造业,正在成为拉动济南经济飞速发展的新引擎。

  □本报记者 黄露玲 刘江波 本报通讯员 王 军 报道

  “济南造”亮相国庆阅兵式

  “今年的国庆阅兵式上,就有咱们生产的汽车。”中国重汽济南商用车公司党委常务书记杨剑平兴奋地告诉记者。

  不仅如此,尽管承受着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压力,重汽集团仍然顺利完成各阶段的生产任务,并且完成出口 1 万多台,在国内重型汽车行业独占鳌头。记者在该公司整洁的整车生产车间看到,亚洲最长的长达400多米的生产线上,每5分钟就有1 辆整车下线。“一方面是依靠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使我们企业有更多的用武之地;另一方面就是充分发挥本身的技术优势,并且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技术,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杨剑平说。

  今年,重汽在与国际知名品牌合作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他们与德国曼公司实现了成功合作,开创了中国重型卡车行业全新的合作模式。重汽集团副总经理于有德表示,目前重汽与曼公司的合作项目已进入实质性阶段,配置曼公司 D20、D26 发动机的HOWO —A7将由重汽卡车公司生产;而曼公司TGA 车型的提升型卡车由重汽商用车公司生产,年底前将制出样车,明年实现批量销售;同时曼公司D08、D20、D26 发动机国产化的前期工作也已全面展开。而作为中国重汽战略股东的曼公司表示,通过对中国重汽的股权投资,将在全球最大以及发展最快的中国卡车市场稳占一席之地。

  汽车产业的辐射效应

  山东作为我国重要的卡车制造基地,重卡产量占到全国的1/3 ,是物流、货物运输发达地区和消费大省,卡车的保有量位居全国第一。而以卡车为龙头的现代装备制造业作为济南市的支柱产业,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产业的竞争水平,以及改善民生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当一个产业集群出现时,它的带动作用是无法仅仅用数据来衡量的。

  山东省汽车行业协会魏学勤副会长告诉记者:“ 在统计汽车行业的带动作用时,如果用‘1’代表1 个整车企业,那么其带动的相关企业就是‘ 6 ’;而1 个整车企业的带动作用,远不止这些。”对于汽车行业的产业链条而言,上游产业包括钢铁、 石油等,下游产业则包括服务业、保险业等。此外,一个成熟的汽车产业链条对就业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2008年济南的汽车行业产值达到了600多亿元。”魏学勤说,“但是一个支柱产业体现的作用却不仅仅是这 600亿可以概括。”

  济南欲做装备制造“主力军”

  2009年7月,济南市出台了《济南市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下简称《规划》)。根据《规划》,到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00亿元;培育 3—5 个大型企业集团;规模以上企业达到750家。其中,重大装备自主生产取得突破:锻压设备、数控机床、发电设备等重大装备制造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础部件的配套水平与能力显著提高;信息技术在装备制造业广泛应用。《规划》的出台进一步为济南市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和保障。

  要成为装备制造业的主力军,就要在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上下功夫,就必须在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上双提高。魏学勤说:“就重卡而言,虽然在数量上已经拥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质量上,比如在科技水平、电子设备、节能环保等方面和国外仍然存在差距。这就需要优化产业结构,跟上科技进步的步伐,提升产品的质量。”

  如今,品牌的培育在当今的竞争环境中显得异常重要,一个国际品牌所具有的吸引力不言而喻,这也是未来济南装备制造业努力的方向之一。

吴毅斐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