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29 09:08:00 作者:贾瑞涛 来源:大众网—经济导报
◆导报记者 贾瑞涛 临沂报道
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架架桥梁跨河飞越……站在临沂市高208米的广播电视发射塔观景台内,极目远眺,一幅“大美临沂”的新景象映入经济导报记者的眼帘。
“转方式调结构,临沂的任务很重。也正因此,我们下的功夫大,付出的本钱大,取得的成效也很大,而且这种效果越往后越明显。”临沂市委书记连承敏如是说。
从上世纪80年代的“西郊大棚”到如今的商贸物流强市,从曾经贫困落后的革命老区到如今物阜人丰的大美新城,临沂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率先发展之路。
中心城市带动
17日上午,临沂市规划展览馆。头顶蓝天白云,脚踏秀美沂河,两岸郁郁葱葱,高楼鳞次栉比,这就是今天临沂看得见摸得着的崭新面貌。在一个巨型沙盘前,临沂的过去和未来尽收眼底。
临沂市住建委副调研员陈云祥告诉导报记者,2002年底,临沂市区常住人口突破100万,城市建设用地108平方公里,分别比之前制定的规划超出30万人和38平方公里,提前8年完成目标。伴随而来的矛盾摆在面前,老城区人口密度大,住房、交通、环境不堪重负,积聚起来的生产力以及群众改善居住环境的迫切要求都需要新的发展空间。
为此,2003年以来,临沂提出城镇化主导战略,以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开始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指数的大提速。“小城镇实力不强,县域经济集聚效应不明显,根据各种要素直接向中心城区集聚的鲜明特点,临沂市必须坚持中心城市带动和城镇化主导战略,首先做大主城区。”连承敏说。
作为临沂市近年来中心城市建设最得意的一笔,北城新区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驱车行驶在北城新区的道路上,两岸如花园般的美景不禁让人流连忘返。现在,33个村庄拆迁合并为8大社区,5万居民告别昔日低矮的棚户区,住上了现代舒适的高楼,实现了由“农民”变“市民”的梦想。同时,市政府、艺术中心、展览馆、博物馆等均坐落于此,一个可容纳36万人的新的政治文化地标正在临沂北部崛起。
放眼如今的临沂城区,城内水脉8河相通,“大水城”的称号名副其实;兰山区立足商贸,罗庄以工业为主,河东容纳交通运输、工业、物流,还有经济开发区、高新区,“以河为轴、两岸开发”、“一河六片、北上东进”的城市空间布局逐渐成型。
“商之都”再添腾飞翼
说起过去的“西郊大棚”,至今仍被临沂人引以为豪且津津乐道。正是在其基础上,才有了后来的临沂批发城。如今,“南有义乌,北有临沂”的商贸格局已经形成,“中国临沂,物流天下”的崭新品牌在全国越擦越亮。
据临沂市工商局副局长卢公迎介绍,如今的临沂批发城,占地约10平方公里,建有各类大型专业批发市场68处,营业面积600万平方米,依托市场发展的生产服务人员达230万人,商品辐射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业务扩展到亚、非、欧等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板材、化工、家电、建材、汽配等批发市场规模均居全国第一。
临沂商城管委会副主任马学印表示,以前的批发市场多是居委会与企业联合运营,居企不分的现象制约了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目前,他们正积极深化商城体制改革,酝酿居企分离,最终通过组建商城集团推进市场早日上市。同时,临沂把电子商务作为商贸业发展的另一个突破口,物流之都将再添腾飞之翼。
离开繁荣的城市、沸腾的市场,导报记者又来到苍山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的蔬菜基地。在这里,各种有机绿色蔬菜生意盎然。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是这些蔬菜,在几个月前成功击败诸多对手打进了580公里之外的上海世博会。
“下一步我们将争取让更多的优质蔬菜进入上海的高端超市,打出苍山蔬菜的品牌。”苍山县委副书记薛峰对导报记者表示。
初尝转调甜头
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新兴产业的加快培育,服务业的稳步提升,临沂已经尝到了转方式调结构带来的甜头。
市长张少军告诉导报记者 ,在新兴产业方面,临沂基础差、底子薄,但近几年发展势头异常迅猛,成为推动优化升级的“动车组”。今年年初,临沂提出利用3到5年时间,将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生物环保等七大产业打造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争取到2015年,七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年均增长35%。其中,到2012年,全市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达到1万辆,努力打造电动汽车产业集群。”
服务业显然也是临沂转调中的一大亮点。“转调有两层含义,一个是工业内部的调整,另一个则是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服务业是应有之意。”张少军说。碰巧的是,在采访期间,建国以来首次以“市场贸易”为主线的大型博览会在临沂举办,其集商贸、旅游、文化于一体,彰显着临沂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革命战争年代,百万临沂人用小车、小米赢得了胜利。怀揣着红色沂蒙精神 ,我们同样有信心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连承敏感慨道。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