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山东财经

山东海洋环境总体较好 9成毗邻海域为一类海水

2013年06月03日 09:09作者:李剑桥来源:大众日报

5月31日,省海洋与渔业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12年山东省海洋环境公报》。近岸海域污染程度依然较重,莱州湾等重点海域生态环境问题较为突出,陆源入海排污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溢油等海洋环境污染事故对海洋环境的威胁依然较大。

  5月31日,省海洋与渔业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12年山东省海洋环境公报》。

  近岸海域污染程度较重

  2012年全省海洋环境状况总体较好,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我省毗邻海域面积的90%。

  但是近岸海域污染程度依然较重,莱州湾等重点海域生态环境问题较为突出,陆源入海排污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溢油等海洋环境污染事故对海洋环境的威胁依然较大。

  据省海洋与渔业厅通报,去年组织实施了51个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和生态保护项目,省级以上投入4.55亿元,有效改善了海洋生态环境。全省在建和已建成省级以上海洋保护区39处,总面积67.7万公顷,保护区数量和面积居全国首位。

  2012年全省海洋环境状况总体维持在较好水平,重点海水浴场和滨海旅游度假区环境状况良好;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质量总体能够满足养殖活动要求;海洋保护区环境状况总体良好。

  入海超标排污较为普遍

  据通报,与2011年相比,近岸海域劣四类海水水质面积有较大幅度增加,局部海域呈重度富营养化,主要河流入海污染物总量略有增加,沿岸排污口超标排放现象依然较为普遍,部分排污口邻近海域水质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

  2012年全省海水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和化学需氧量等指标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我省毗邻海域面积的90%;符合第二类、第三类和第四类标准的海域面积分别为6811、3328和1693平方公里;未达到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为4463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滨州、东营近岸海域和莱州湾,主要超标物质为无机氮。

  2012年共监测陆源入海排污口67个,超标排放现象依然较为普遍。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和悬浮物。2012年对11个重点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依然较差,8个排污口邻近海域水质不能满足所在海洋功能区水质要求,其中6个排污口邻近海域劣于第四类,排污口邻近海域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是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部分区域海水入侵严重

  海洋环境灾害依然严重。赤潮发生次数有所增加,风暴潮灾情较为严重。去年我省近岸海域共发生5起赤潮,多于往年。浒苔分布面积最大达到19610平方公里。去年山东省沿岸共发生12次风暴潮,是近几年风暴潮灾害最严重的一年。全年发生台风风暴潮2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1.59亿元。

  部分区域海水入侵严重。海水入侵严重地区分布于滨州和潍坊地区,海水入侵距离一般距岸20—30公里。昌邑地区海水氯度值13276毫克/升,是海水入侵重度标准的13倍,为去年同期的5.5倍,海水入侵非常严重。

  渤海试点海洋生态红线制度

  渤海环境压力依然较大。2006年以来,莱州湾主要河流入海断面水质多为劣五类,第四类和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的面积约占整个海湾面积的30%。2007年以来,莱州湾鱼卵仔鱼数量持续下降,渔业资源严重衰退,传统产卵场、索饵场、渔场功能受到破坏。

  据介绍,渤海将试点建立实施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建立实施区域限批制度。严格环境准入,推进海洋工程区域限批制度。开展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试点。划定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

  渤海海域还是我省溢油高风险区。我省渤海海域是国家重要石油资源分布区,分布油井1300多口,各类海上采油平台100座,海底油气管线110条。最近的油田距离我省长岛仅有33海里。

  我省渤海海峡是重要的商船通道。每年渤海海峡进出船舶达9万多艘。每年在我省长岛等海域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漂油和溢油,对当地环境和生态造成很大影响。

  据统计,自2006年以来,我省周边海域发生海上溢油54起,其中30多起为无主溢油。对我省海域造成重大影响的就有20多起,交通运输船舶沉没、碰撞等溢油事故频繁发生。

  为应对溢油事故增长态势,2012年10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山东省海上溢油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做好监视监测等应急处置工作。每次溢油事件发生后,都及时组织省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和相关设区市、县(市、区)海洋环境监测站技术人员迅速赶往实地开展监测,提取油污样品,及时送检分析,为处置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责任编辑:安蕾蕾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