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试点国资经营预算 收支规模领先全国
13年前,中国重汽也是一家濒临倒闭的老国企,当年重型卡车产量只有3780辆,却卖不出去。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济南曾是一座以工业闻名的城市,小鸭、轻骑等曾声名显赫,然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许多老国企在改革大潮中陷入困境,也有一些企业在改革中重新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成为领跑者。
从省城看全省,国有企业的发展十分相似。山东省也推出了许多新举措,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企走向市场,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改革重组带来的企业重生
13年前,中国重汽也是一家濒临倒闭的老国企,当年重型卡车产量只有3780辆,却卖不出去。库房里积压了大量配件,企业没钱进行新的生产,出现了恶性循环,生存非常困难。
中国重汽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韦志海回忆说:“当年的重汽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负债率达到138%,账面亏损83亿元,连续13个月发不出工资,可以说到了破产边缘。”
企业困难,职工的感受最明显。施工员曹红杰1990年入厂,当时她的丈夫、爸爸都在厂里工作,连着一年多发不出工资,只能靠亲戚救济。
“国务院第74次总理办公会定下来,重汽要改革重组。”韦志海说,那次办公会明确了重汽集团下放重组的原则,重汽集团体制由原中央属的国家试点企业集团变成山东省重点企业,实施济南市管理。
当时重汽重组时集团下属49家子公司,12.5万人。根据重组方案,首期破产企业13家,其中济南6家,外地7家。经历4年的艰难重组,2004年9月18日,重汽最后一个重组单位挂牌,重汽从死亡线上挣扎出来,资产负债率由138%降至90%左右。
“一个企业要发展必须解决三个核心问题:资金、技术、体制机制。”韦志海说。2007年通过上市,重汽解决了资金和体制问题,2009年和德国曼公司合作,实现核心技术突破,2010年重卡收入830亿。2000年重汽出口为零,从2005年开始,重汽一直保持重卡出口国内第一名。
责任编辑:安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