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淄博外贸进出口明显增长 原油对进口拉动明显

2016-08-05 11:19:00来源:淄博新闻网作者:

  据淄博海关统计,上半年我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240.5亿元,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8.1%,增速分别高于全省、全国5.7个和11.4个百分点,进出口规模居全省各地市第10位。其中出口161.4亿元,微降2%;进口79.1亿元,快速增长37.1%。值得关注的是,6月份当月我市进、出口额均出现快速回落。

  外贸进出口呈波动走势

  今年以来,我市外贸月度进出口值呈现波状走势。3月份进出口值强势拉升后小幅回落,之后5月份进出口值再次快速反弹至年内新高。随后受原油暂无进口影响,6月单月进出口值快速回落至38.1亿元人民币,同比小幅下降5.9%,环比上月快速下降23.7%。其中,单月出口额27.2亿元,同比下降6.9%,环比上月下降11.3%;单月进口额10.9亿元,同比下降3.3%,环比上月大幅下降43.4%。

  据了解,上半年,我市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185.2亿元,增长15.7%,占同期全市进出口总值(下同)的77%。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51.6亿元,下降11.4%。美国、欧盟和东盟为主要进出口市场。美国继续居进出口主要贸易伙伴首位,双边贸易额39.8亿元,微降3.6%;对欧盟和东盟分别进出口34.9亿元和31.8亿元,分别增长16.9%和1.1%。同期,对韩国、日本分别进出口20.6亿元和12.5亿元,分别下降4.7%和5.5%。

  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占主导。上半年,民营企业进出口快速增长居首位,进出口148.9亿元,增长23.9%,占比61.9%;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78.4亿元下降10.7%,占比32.7%;国有企业进出口13.4亿元,下降8.9%。

  原油、初级形状的塑料和农产品为主要进口商品。借助原油进口资质放开契机,我市原油进口从无到有并迅速跃居进口商品首位,上半年进口14亿元,去年同期无进口数据。同期,初级形状塑料进口6.9亿元,增长35.5%;农产品进口6.2亿元,下降13.8%;机电产品进口6.1亿元,增长4.3%;棉花进口2.6亿元,增长17.4%。

  纺织服装和机电产品出口小幅下降,玻璃制品和医药品出口保持增长。纺织服装居出口产品首位,出口38.8亿元,下降4.8%;机电产品出口21.5亿元,小幅下降4.6%,玻璃制品、陶瓷产品和医药品分别出口11.7亿元、11.7亿元和7亿元,分别增长6.3%、下降5.3%和增长11.7%。同期,出口高新技术产品7.3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

  原油对进口增速拉动明显

  制造业疲软导致我市外贸出口缺乏持久动力。今年2月份之前,我国制造业PMI曾7个月处于枯荣线之下,3月份大幅上扬至50.2之后连续3个月回落,至6月份再度踏到临界线上。二季度以来,工业生产、订单数据都有所放缓,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9.6,连续3个月回落。受经济下行压力大、企业成本上升及订单外移等因素影响,我市出口形势不容乐观。上半年,除玻璃制品、医药品外,我市主要出口产品如纺织服装、机电产品、陶瓷制品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受原油进口“双权”放开和炼油利润增加影响,我市地炼企业的生产活力和进口积极性被激发,原油迅速成为我市第一大进口商品且对进口增速拉动作用明显。今年上半年,我市原油进口14亿元,对整体进口增速贡献率达65.4%。但与此同时,我市外贸进口规模受单一商品、单一企业影响过大,企业生产周期调整、订单时间、船期到港时间等因素都会对我市进口造成较大影响,进而导致外贸整体规模波动增大。

  今年以来,我市原油进口的大幅增长为外贸注入了强劲动力,然而受出口权限限制影响,我市地炼企业在原油及成品油进口后只能流入国内市场,难以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前景受限。自2015年12月国家正式放开地炼企业成品油出口权后,我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鼓励地炼企业申请成品油出口资质,开展原油加工贸易业务,为成品油市场供给侧改革寻找新方向。据悉,山东汇丰石化已经获得成品油加工贸易出口权限,并在计划启动成品油加工贸易业务。

  综合来看,随着国家政策红利不断开放,积极鼓励我市地炼企业走出去,一方面赋予了地炼企业更充分的经营权,使其能作为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升效益和市场参与度。另一方面,成品油出口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炼油产能过剩的矛盾,提升出口竞争力,开拓新的目标市场,扩大石油贸易规模,促进我市外贸稳定健康发展。

  紧跟政策步伐,大力发展我市外贸新兴业态。5月26日,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指出到2017年,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3万亿元,跨境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300亿美元,全省基本实现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全覆盖。今年前5个月,山东一达通出口7.4亿美元,是2015年出口额的2.8倍,成立以来累计出口突破10亿美元。随着跨境电商贸易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新兴贸易业态将成为驱动我省外贸发展的新引擎,我市应紧跟政策步伐,结合自身特点、发挥外贸优势,大力发展具有淄博特色的电商新业态,为我市外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用好政策促外贸发展

  业内人士指出,外贸进出口企业要认清形势,迎难而上,用足、用好、用活各项政策,用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管理、创新的手段、创新的产品开源节流,开拓国内外市场。同时要吃透政策,学以致用,将政策优惠转化为切切实实的政策红利和企业经营优势,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升级欧美市场外贸结构,开拓韩澳市场空间规模,充分实现省内资源与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抓住欧美市场经济复苏、外贸需求改善契机,继续提升我市对欧美贸易规模;承接中欧、中美投资协定谈判成果,加大吸引外资力度,通过外资、品牌、金融服务等高质量投资的引入,改善我市对欧对美贸易结构,提升外贸发展等级。海关、商检等部门要做好我省对韩、对澳外贸优惠政策的宣讲与落实,积极做好进口商品税收减免以及出口商品原产地证书签发工作,确保企业及时享受政策优惠,进一步扩宽对韩、澳市场贸易规模。

  二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充实外贸发展原始动力。对传统工业行业进行全面调研,对开工率不足、效益低下的企业整合兼并,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同类产业集群化。同时拓展高端服装面料、生物医药领域、高品质陶瓷玻璃制品等商品的产业链,提升出口商品的附加值,增强整体竞争力。

  三是积极鼓励我市地炼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优化地炼产业结构。借助国家“双权”下放的政策红利,鼓励引导有实力的地炼企业申请原油加工贸易出口权限,出台成品油制成品出口的激励补贴措施,提升我市油品出口竞争力。

  四是对接政策细则,打造我市跨境电商产业链。复制青岛、威海、烟台等跨境电商试点城市优惠政策,吸引一达通等电商巨头在淄博设立贸易公司,以促进互联网贸易和实体产业深度融合为突破口,推进“互联网+制造业”发展模式,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环境优化,建立我市跨境电商整体链条。

  记者 路锦 通讯员 赵彦鹏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孔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