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关注聊城精准扶贫 :打好扶贫组合拳

2016-09-20 09:20:00来源:齐鲁网作者:

图为聊城市冠县梁堂镇沙阎村贫困户沙道华(后)和“第一书记”一起查看套种香瓜的长势。许永飞摄

  “我们村现在变化大了去了,以前这路坑坑洼洼也不好走,现在给修好了,一直通到乡镇,也好走了,路灯安上了,下水道淌水也方便了,可给我们建设好了,我们离小康水平可真正不远了,可享大福啦!”在山东聊城高新区许营镇崔庄村这个曾经的省级重点贫困村里,一首民谣传唱着村民生活的新变化。

  “碧波悠悠青草滩,四新河畔大道宽”。平整的水泥道两侧遍布着茵茵的绿化带、新型的太阳能路灯……“整容”后的乡村弥漫着脱贫致富的满足与喜悦。

  精准到户,号脉下药

  “通过精准识别确认,目前全乡有贫困人口291户、470人,我们分门别类、一户一策,针对贫困户不同情况,实施不同措施,切实做到精准对接、精准施策,确保今年年底贫困人口在帮扶下实现全部脱贫。”聊城市茌平县杨屯乡扶贫项目负责人对今年的扶贫任务信心十足。

  不搞“一刀切”、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聊城精准扶贫贯彻的重点。茌平县杨屯乡今年以精准对接、一户一策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发力点,专门组织机关干部进村入户进行精准识别,摸清每户的基本情况,弄清贫困的原因,并根据每个贫困户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帮扶措施及脱贫方案。

  找真贫并非一日之功,聊城市专门组织县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成立联合识别工作队,发动1000名大学生志愿者,对全市贫困人口进行精准再识别。经过识别,全市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2万户、24.9万人。

  号准脉就要对症下药,扶贫工作不能“大水漫灌”,我家缺资金、你家缺技术、他家缺劳力……种种原因不一而足,针对贫困户的种种诉求,政府联合企业、金融机构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精准培训”“岗位对接”,东阿县打出双向扶贫组合拳,对贫困家庭未就业劳动力开展定向、订单式免费技能培训,尤其注重结合本县主导产业为扶贫对象提供果蔬种植、畜牧养殖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促其掌握上岗就业技能,提升贫困家庭就业创业能力。截至7月底,全县已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416人,创业能力培训150人。

  在贫困户中,还有一部分农民年龄大、患病、有残疾,无劳动能力。对此,杨屯乡实施光伏扶贫,利用扶贫配套资金,在村里房屋顶、空闲地建设光伏发电项目,用发电的收入对贫困人员进行帮扶。“这部分人没有劳动能力,干不了活,而通过光伏项目,每年能有个3000多元的收入,可以说旱涝保收,解决了他们的实际问题。”负责人介绍。

  同时,对于无法进行创业、就业安置的贫困户,通过探索公益性岗位就业扶贫方式,建立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机制,重点在乡村开发一批公路养护、农村保洁、治安巡逻等公益性扶贫岗位,按照自愿申请、公开报名的原则招收贫困劳动力就业,从而实现贫困劳动力就近安置就业。

  此外,为使全市精准扶贫工作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快节奏高效率地合力攻坚,聊城市统一采用“挂图作战”的方式,结合当地实际,将本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庄(社区)2016年、2017年脱贫计划、产业扶贫方式、贫困户分布等内容挂图上墙,使贫困人口脱贫措施、脱贫时限等内容一目了然,真正实现了脱贫攻坚“挂图作战”。

  “输血”改“造血”,产业扶贫新出路

  “养一头毛驴相当于种一亩地,一头驴就相当于一个小银行。”在著名的“阿胶之乡”东阿县,黑驴养殖早已成为村民发家致富、贫困户脱贫奔小康的不二之选。

  东阿县大桥镇赵庄村的赵学刚就是村里的养驴“名人”,他成立的绿旺养驴合作社去年一年赚了20多万元,在他的带领下,赵庄村30多户贫困户以入股分红、进场务工、售卖饲草等形式获得了稳定收入,实现脱贫。赵学刚和他的绿旺养驴合作社成了养驴脱贫、养驴致富的典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单纯的“输血”扶贫解得了燃眉之急,却不是长远之道。东阿县充分发挥名产名厂优势,积极与东阿阿胶集团对接,充分利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在发展养驴扶贫上大胆探索,形成贫困户资金量化入股分红养驴、贫困户自养母驴繁育养驴、规模场带动“插花户”养驴三种成熟的扶贫模式,实现每户每头驴收益3000元左右。

  据统计,聊城依托阿胶产业已发展毛驴规模养殖场107家,存栏黑毛驴4.5万头,带动近万名贫困人口实现增收。今年6月份,聊城市启动建设100个600头规模扶贫养驴场,现已基本完工,建成后全市规模养驴场可达到210家,将惠及更多贫困人口。

  “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项目”,聊城各县乡风物不一,将各地传统优势产业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形成一个送项目进村,送就业到户,送岗位到人,村村有良策、人人有岗位的局面,走出一条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的“造血式”脱贫路子。

  聊城市东昌府区的云朵庄园里,呈现出一派繁忙的葡萄丰收景象。“这是扶贫托管区,共托管3个村36户贫困户的葡萄树1875棵。前边是爱心认养区,目前,已爱心认养500多棵……”工作人员介绍着庄园的种植布局。作为东昌府区的产业扶贫基地,云朵庄园创新开启葡萄树托管、爱心认养、葡萄销售三种扶贫新模式,使贫困户零投入、零劳力、零风险,达到最高收益,实现最大脱贫成效。

  “装上‘发电站’,就能卖电赚钱,长期获得稳定收益,这真是政府送给贫困家庭的‘聚宝盆’呀。”阳谷县寿张镇纸坊村贫困户刘兆余并不是唯一的受益者。在该村光伏扶贫项目集中安装点纸坊小学,屋顶上装满了一片片亮闪闪的太阳能光板,这些看似普通的装置竟是一座小型光伏发电站,给像刘兆余一样的贫困户带来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开船看涨潮,行动看时机。聊城以全国最大的光伏企业新华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落户为契机,利用本市群众习惯住平顶房的有利条件,借助市内已建成的多个光伏农业基地的技术和经验优势,优先在村集体办公场所屋顶和无劳动能力的“插花”贫困户家中建设小型光伏发电站,提高村集体和“插花”贫困户收入。

  目前,聊城已发展分布式光伏扶贫项目4000余处,已带动932户贫困户、2501名贫困人口增收,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带动8552户贫困户、19465名贫困人口实现增收。

  金融发力,打好扶贫组合拳

  作为传统农业大市,聊城也是山东扶贫任务较重的地市之一。截至2015年末,聊城省定标准以下农村贫困人口约有25万人,扶贫工作任重道远。

  “我们通过细化金融精准对接、完善服务、增加供给、考核激励等具体措施,引导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100%参与到金融扶贫中,实现扶贫工作金融机构全覆盖。”人民银行聊城市中心支行积极引导金融机构结合当地实际,注重接地气、求实效,注重与地方特色产业相结合,让有限的金融扶贫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切实提高金融精准扶贫质效。

  金融支持扶贫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脱贫作为聊城金融扶贫的主要切入点,以“政府主导、银行支持、龙头带动、农户参与”的“四位一体”扶贫融资模式,在市级和每个县(市区)成立重大扶贫项目融资平台和扶贫融资担保公司,统筹市、县财政资金共2.44亿元(其中市级1亿元)用于扶贫贷款担保和贴息,撬动和放大10倍信贷规模。

  “金融扶贫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举措。我们通过向上级各级财政、金融部门争取政策性信贷资金,破解资金瓶颈,开发出具有聊城特色的‘富民项目贷’,推动产业升级带动脱贫。”聊城市扶贫办主任许兰岭说。金融精准扶贫贵在接地气,重在选择有当地特色、有市场基础的项目,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为此,聊城成立市级农业担保公司和市级金融扶贫融资租赁公司,拓宽融资平台。设立了总规模80亿元的绿色蔬菜发展基金、企业下乡扶贫项目基金、养驴业等特色养殖基金、木本油料基地基金、老区基础设施建设基金和光伏旅游电商扶贫基金等六只基金,持续加大金融扶贫力度。

  “多亏了黑毛驴养殖,才让俺摘掉贫困户的帽子!”东阿县铜城街道办事处农民姚仲秋在齐鲁银行支持下,建起了一个小型黑毛驴养殖场,2015年实现纯收入3万余元。

  阿胶生产对驴皮需求量巨大,聊城市与莱商银行、潍坊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开展了融资增信、毛驴活体质押贷款等工作,金融机构面向黑毛驴养殖业累计投入信贷资金1.32亿元。2015年,黑毛驴养殖带动东阿县贫困户117户实现脱贫致富,带动农民就业3200余人次。

  拥有20余年西瓜种植历史的莘县董杜庄镇,“莘县西瓜”早已被评为地理标志商标。找准了靶向,莘县金融机构累计发放贷款1.1亿元,扶持该镇扩大西瓜生产,辐射带动贫困农户致富。2015年仅西瓜种植一项,带动了137户农民脱贫。

  1004座大棚上铺设的光伏板正在“捕捉”阳光发电,大棚内,出产的就是“扶贫菇”。在冠县定远寨镇高效光伏农业产业园里,光伏+大棚的发展模式得到村民的交口称赞。

  光伏+大棚、光伏+养驴,企业牵头给技术、供设备,以产业链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聊城市与华润绿色发展基金达成合作意向,由聊城市财政金融发展公司向农发银行融资1亿元,华润公司出资4亿元,建立聊城绿色发展产业基金,已向阳谷县、莘县和冠县3个扶贫重点县发放扶贫再贷款1.3亿元,向涉农金融机构发放支农再贷款3.35亿元。

  此外,聊城联合中国扶贫基金会和农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大力发展小额扶贫信贷业务,实现小额贷款全市农村全覆盖。同时,创新贷款项目,开展“富民农户贷”“富民生产贷”,发放贷款2.12亿元,带动贫困户2038户实现增收。

  《人民日报 》( 2016年09月20日 13 版)

初审编辑:周海升

责任编辑:王景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