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济南泉城路上密密麻麻分布着美特斯邦威、真维斯、森马等服装品牌。而今,半数已不复存在。这些在80后青春中不可或缺的快时尚服装巨头,而今在电商大潮的冲击下,均遭遇“滑铁卢”,有些品牌甚至已退出市场。
在经历了高库存、关店潮、深度调整、业绩大幅下滑等系列打击后,众多服装品牌选择了关闭实体店,进军电商,甚至有人认为实体店铺已经没有未来。但也有机构调查发现,消费者中出现了“重返实体店”的迹象,未来计划通过实体店进行购物的消费者比例从一年前的18%攀升至26%。
济南有服饰专营店关了三分之二
文化东路35-3号,曾是达芙妮文化东路店所在的位置。如今,这里已被一家生煎铺所取代。
这家店的关闭并不是个例。达芙妮国际(00210)2016年半年报显示,2016年上半年有450家核心达芙妮品牌门店关闭。
无独有偶,美特斯邦威在省城的文化东路店、泉城路上三家店铺中的两家也已关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美特斯邦威在济南的33家直营专卖店,到现在仅剩下七八家。
美邦服饰(002269)2016年半年报显示,近三年来其业绩不断下滑,累计关闭店面1500余家,从平均每年盈利10亿骤减至每年亏损4.32亿。
从多家上市服装企业2016上半年财报披露情况来看,除了营收和利润的普遍下滑之外,最触目惊心的就是关店潮。今年上半年,卡宾服饰关闭47家店,达芙妮关闭450家店,哈森关闭156家店……
“在外品牌入侵、电商风靡、经济放缓的大环境下,传统服装行业举步维艰。”山东高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市场经理分析道,“企业应当在深入研究市场需求的基础上,进行营销模式的探索、转型与创新。从短期来看,行业形势整体扭转仍然困难。在中国经济下滑的压力之下,休闲服装品牌普遍处于一种‘过冬’的态势。”
国际品牌线下销售业绩齐下跌
不仅国产快时尚品牌市场衰退,ZARA、H&M、UNIQLO(优衣库)、GAP、C&A等国际品牌实体店也遭遇客户群体的流失压力。
早在2013年底,拥有ON-LY、JACK&JONES、VERO MO-DA和 SELECTED 等品牌的BESTSELLER集团便下令关闭月销售额低于10万元的街边专卖店。在泉城路近千平的某品牌专卖店内,记者多次走访发现,昔日排队付款的火爆场面很少见,多数时候仅有稀稀拉拉的十余位顾客,大多数人闲逛了一番之后并没有购买任何商品。
“想买件秋款外套,但是选了半天没有看好的。”市民于女士和同伴一脸无奈:“记得以前上学的时候他们家那么多好看的衣服,现在实在选不出来了。”
一品牌专卖店负责人杜经理向记者诉苦道:“现在年轻人都喜欢网购,网上选择种类多而且又便宜、便利,来店里买衣服的越来越少了。除了电商冲击。还有一个原因是客户群体的流失,一直以来,我们的目标消费群以80后为主。随着80后消费意愿的转变,他们越来越倾向于一些成熟的品牌。而年轻的90、00后市场不太认这些快时尚牌子。”
杜经理的担忧也是大多数快时尚品牌所面临的问题。
H&M 发布的2016财报显示,公司净利润比去年同期下跌30%。
来自美国的服装品牌GAP 形势也不容乐观。2016年三月财报显示,该集团净销售额下跌6.3%,实体店销售额下跌6%。相比线上店铺,GAP开业至少一年的门店营业额在过去8个季度一直在下滑。面对今年上半年业绩的走低,一品牌市场经理认为,“5、6月份中国南部、东部地区普降大雨,导致客流量减少以及销量下滑。消费需求疲弱又使各品牌提前开展降价促销,零售业务促销幅度提高”,进而“导致毛利率收窄”。
初审编辑:周海升
责任编辑:张田夏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