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焱:推进济南区域金融发展 打造产业金融中心

2017-05-09 18:54:00来源:大众网作者:胡金焱

山东大学副校长胡金焱

  发展产业金融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与金融深化有机融合的重要支点,也是区域性中心城市引导金融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2016年,济南市提出发展济南区域性产业金融中心的战略部署,根本目的是使实体经济的指点作用和金融工具的杠杆作用共同发力,为实体经济提供强大的资金资本支撑。这一战略关系到济南市全面推进金融改革创新、打通产融结合通道、提升产业经济总体实力等一系列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是事关全市经济社会长期健康发展的关键举措。

  推进济南区域性产业金融中心建设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推进区域性产业金融中心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既需要有良好的经济金融发展基础,为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部门与金融部门融合发展等提供有效支撑,又需要有较强的城市综合发展能力,把政策、交通、区位、人力等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发展的比较优势。经过多年的爬坡过坎和攻坚克难,济南市在这些方面已经具备了比较成熟的条件,推进济南区域性产业金融中心建设的历史窗口已经打开。

  (一)占天时,推进济南区域性产业金融中心建设的政策体系比较完备。建设区域性产业金融中心离不开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在中央层面,2016年7月份国务院批复了《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将济南定位为环渤海地区南翼的中心城市,并明确提出要将济南打造为全国重要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在省级层面,2011年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济南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的意见》、2013年出台的《关于加快全省金融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明确提出要建设济南区域金融中心,并逐步明确了“立足山东、辐射周边省份、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定位。特别是2016年出台的《山东省金融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进一步细化了济南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路径和突破口,明确提出“力争到2020年末,将济南建设成为黄河中下游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性产业金融中心”的目标。在市级层面,2016年济南市出台了《济南市“十三五”金融业发展规划》,2017年又出台了《关于加快济南产业金融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阶段),并积极申报国家级“产业金融创新发展试验区”,提出了体现济南特色的差异化发展思路和措施。应该说,从中央到地方,推进济南区域性产业金融中心建设的决心始终如一,支持其建设的顶层设计日益完善,政策驱动力不断增强。

  (二)据地利,推进济南区域性产业金融中心建设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济南地处鲁中,与长三角、京津冀、半岛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等区域相邻,是环渤海经济区和京沪经济轴上的重要交汇点,在参与“一带一路”、雄安新区等国家级发展战略、承接产业转移、配置生产要素等方面享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方面,济南是山东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结合点。近年来,山东积极推进“两区一圈一带”发展战略,济南既是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战略的核心,又是联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西部经济隆起带的结点,在引导金融资源流动、促进东西部均衡发展等方面发挥着“枢纽”作用。随着山东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向纵深推进,亟需济南对全国的金融资源形成聚集效应,并引导金融资源向高效率的产业部门配置。另一方面,济南是山东区域金融发展的中枢。目前,济南市汇集了中央驻鲁的各金融管理部门、各国有商业银行省级分行以及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一级分行,并拥有3家保险公司总部和1家证券公司总部,是区域金融“总部”最多的城市,在引领区域金融发展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同时,济南市金融组织体系完备,各金融业态发展平稳,金融机构种类日益丰富。至2016年12月末,全市共有银行类金融机构47家,保险公司87家,证券分公司及证券营业部118家,期货分公司及营业部38家,支撑区域产业金融中心发展的硬件基础比较扎实。

  (三)拥人和,推进济南区域性产业金融中心建设的人才储备丰富。推进区域产业金融中心建设离不开科学缜密的发展规划和能够生根发芽的具体措施,归根结底,人才是决定这些工作是否能够取得实效的关键。作为区域中心城市,济南在聚集人才方面的比较优势将逐步显现。一方面,北上广深等特大城市的人力资本要素正趋于饱和,济南等发展潜力较大的城市在汇集人才方面具备后发优势,同时,济南市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完善各项政策措施,支撑人才综合发展的软硬件基础更加完善,有望成为新一轮人力资源配置的热门城市,与推进济南区域产业金融中心建设形成“共振”。另一方面,济南是全省经济金融研究的中心,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驻济的高校、智库、科研院所等研究平台储备了一大批两院院士、有突出贡献的国家级中青年专家、泰山学者等经济金融领域的专业人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研究体系,能够为推进济南区域产业金融中心建设提供复合型的智力支持。此外,济南市建设区域性产业金融中心也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在推进金融招商集聚、金融创新发展、金融平台建设、企业上市挂牌以及普惠金融发展五大行动计划的过程中,能够打开新的金融市场发展空间,吸引更多的金融实业人才参与其中。

  推进济南区域性产业金融中心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

  在看到历史机遇的同时,也应该清醒的意识到,推进济南区域性产业金融中心建设仍面临较多挑战。特别是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金融运行质量有待提升等因素交叉影响,济南市的金融发展与产业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还不稳定,制约了济南区域性产业金融中心建设的效果。

  (一)综合经济发展实力亟待提升。综合经济发展实力是决定济南区域性产业金融中心建设质量与效果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产业与金融良性互动的助力器。在这个方面,济南市面临提升经济体量和产业效益的挑战。2016年,济南市GDP总量为6536.1亿元,较西边的“邻居”郑州市少1458.1亿元,较南边的“邻居”南京市少3966.9亿元,较东边的“邻居”青岛市少3475.2亿元,提升经济体量的要求比较迫切。同时,受转方式调结构力度加大等因素影响,济南市部分传统行业的经营效益有所下滑,而新兴产业发展还没有形成对传统产业的替代效应,全市产业发展仍处于动力转换的过程中。

  (二)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有所下降。受传统经济金融发展模式功能下降等因素影响,济南市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仍有不足,主要表现为“三个过高”:第一,间接融资占比过高。2016年,济南市新增本外币贷款1739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为77.9%,较全省平均水平高9.1个百分点,反映出各类非金融企业利用直接融资渠道融资的能力不足。第二,房地产和基建行业贷款占比过高。2016年,济南市个人住房消费贷款和基础设施类贷款仍然快速增长,合计占全部新增贷款的75.9%,占比较2015年提高10.4个百分点,反映出金融资源仍然被房地产、基建等传统行业占用。第三,企业无效、低效使用各类金融资源的占比过高。在全市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部分僵尸企业占用的大量金融资源难以退出,借新还旧、借新还息等问题仍然存在。此外,与全国部分区域性金融中心相比,济南市的法人金融机构实力略显不足,以中小机构为主,整体规模和品牌效应均有待提升。

  (三)区域性金融风险防控压力依然较大。在经济低位运行时期,金融风险暴露增加是一个普遍问题,与全国情况相同,济南市也同样面临较大的金融风险防控压力。2016年12月末,济南市不良贷款余额96.4亿元,较年初增加15.3亿元;不良贷款率0.74%,较年初提高0.02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济南市企业互联互保、债务违约等风险逐步显现,并出现了风险沿上下游企业、担保链、担保圈相互传染的问题。一旦风险事件发酵,不仅会直接降低济南经济金融发展的质量,还会对济南区域性产业金融中心的声誉产生负面影响。从这个角度说,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是推进济南区域性产业金融中心应坚守的底线。

  (四)金融发展外向度有待提升。外资金融机构是整合境内外金融资源、加速金融市场开放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目前,济南市在引进外资金融机构方面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全市有外资金融机构总量较国内先进城市明显不足,外资金融机构种类也仅局限于银行机构和保险机构,在引进外商独资的财富管理公司等金融组织方面还处于空白期。

  推进济南区域性产业金融中心建设应多头发力

  推进济南区域性产业金融中心建设的着力点是发展“产业金融”,促进产业部门与金融部门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关键点是各部门统一步调、综合施策,形成推进济南区域性产业金融中心建设的合力,构建政府各部门联合“搭台”,金融部门和产业部门联袂“主演”的发展格局。

  (一)加强对济南区域性产业金融中心建设的统筹规划。济南区域性产业金融中心横跨济南市多个行政区划,招商引资、产业布局、金融机构搬迁等工作都会涉及到各区县、街道的部门利益。防止出现部门间的恶性竞争和资源内耗,关键是要按照“一核三圈四园”的发展规划思路和功能优先的理念,加强市、区县两级政府间的联动和信息沟通,强化对各项具体工作的统筹规划和设计,形成区域间的发展梯度和发展特色,使各区县在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内有序发展,避免出现重复建设、功能重叠等问题。同时,整合目前分散在各部门间的优惠政策,使政策之间产生协同效应,放大政策红利,更好地推动产业转型、金融创新、人才引进等各项工作;构建多部门参与的风险化解工作机制,有效防范和处置区域性产业金融中心建设中出现的各类风险事件,避免金融部门和产业部门之间陷入非理性不合作的博弈僵局。

  (二)优化济南市产业布局和协调发展能力。近年来,产业空间布局不合理、各县区产业同质化竞争等问题始终制约着济南市产业发展的步伐。提升产业竞争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既是产业金融中心建设的目的,也是对金融资源持续产生吸引力,形成金融聚集效应的基础,因此,济南市应充分考虑各区县的综合特点和基础条件,着力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一方面,明确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型产业聚集壮大、特色产业规模发展的重点区域,增加各区县之间的产业发展维度,促进形成产业发展的集群效应;另一方面,加强产业规划与交通规划、土地规划、生态规划的协调,使产业发展与城市整体发展之间形成有机互动。同时,积极推进文化、交通、科技、卫生、环保、物流等领域的建设,提升济南市的综合实力,为产业金融中心发展承载更多的社会资源。

  (三)完善金融市场及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发展的要义是服务实体经济,脱离了实体经济,金融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和金融组织是引导金融资源流动的载体,也是区域性产业金融中心建设的硬件基础。济南市应依托现有的区域性“总部”优势, 深度参与全国和全省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积极建设区域性权益类交易市场,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畅通的直接融资渠道。进一步做大做强本地金融资产交易市场,打造金融资产交易的“济南品牌”,产生对周边地区金融创新、金融资产交易的辐射带动效应。同时,完善地方金融组织体系,鼓励驻济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通过增资扩股、在主板市场上市等方式提升发展实力和声誉,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典当行等各类金融组织和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业态,以中央商务区为核心引进各类外资金融机构和金融消费公司的金融组织,引导民间资本规范参与金融市场活动,确保各路资金有序参与济南市产业发展的大局。

  (四)继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信息不对称是制约金融部门与产业部门深度融合的关键问题,而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是破解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推进济南区域产业金融中心建设应把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在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金融纠纷调诉机制、建立银政企对接常态平台等方面建立跨部门的协同推进机制,把济南市的“软实力”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金融改革创新等工作结合起来,为金融部门和产业部门协同发展提供保障。同时,积极引进和发展在服务金融发展方面有专长、有特色的中介机构,为完善多层次区域金融服务市场提供辅助,加速金融部门和产业部门融合。

  胡金焱,山东大学副校长,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新型智库“山东区域金融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参与本文研究的有人民银行孙健、郭峰。

初审编辑:周海升

责任编辑:孔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