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向更深更蓝处迈进

2017-11-01 15:31:00来源:中国财政作者:

  山东是海洋大省。2016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1.3万亿元,占全省GDP的19.8%,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近1/5,实现年增速6.9%。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5大海洋产业增加值位居全国首位,海洋经济引领带动全省经济发展作用显著。2016年以来,山东省级财政筹集资金90多亿元,全力支持谋划海洋发展战略,实施海洋重大项目,打造海洋经济发展高地,不断挖掘海洋宝藏,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

  扣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重要环节

  装备制造业是海洋经济加速起飞的“引擎”。近年来,海上多功能平台、大型智能深海网箱、海洋探测观测设备等海洋装备的需求不断攀升,为山东海洋装备制造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作为全省重点造船企业,黄海造船有限公司建起了省内唯一的专业船舶设计研发平台。一方面,抢抓中韩航线客滚船更新机遇,承接大型豪华客滚船订单。不到一个月,相继完成了“海蓝鲸”“新石岛明珠”两艘大型豪华客滚船的交付、下水,自2016年以来已成功交付5艘大型豪华客滚船。此外,还为伊朗建造了两艘3.12万吨重吊船,创下多项国内之最和国际领先;另一方面,借助军民融合发展机遇,向军工制造和海洋工程船舶建造转型扩张。目前,黄海集团在建和手持船舶订单39.7亿元,交船期已排至2018年。

  2016年以来,山东省青岛、烟台、威海3市先后入选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示范城市数量居全国首位。在三年试点期间,每市将获得3亿元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目前中央启动资金4.26亿元已全部拨付到位。青岛、烟台、威海3市将紧紧围绕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等产业,加快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和产业孵化集聚创新,积极打造中高端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模板。此外,山东省级财政投入1亿元,支持设立山东省省级首支海洋基金——蓝色经济区产业投资基金。该基金以国家海洋战略和战略新兴产业为导向,重点投向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新型功能材料、现代服务等产业。目前,投资的正海生物、步长制药公司,已分别在深交所和上交所上市。

  抢抓推动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政策机遇

  荣成是全国渔业第一大市,近海、远洋捕捞业发达。过去,渔获物以卖原料为主。现在,这一状况正在发生着改变。在山东鑫发渔业集团的金枪鱼罐头生产车间,来自印度洋的金枪鱼都被加工成罐头销往欧美和日韩等地,相比在海外出售原料,价值提升了十几倍。鑫发集团并未止步初级食品加工业,其研发的金枪鱼胶原蛋白及其水解产物的制备方法等技术,填补了我国医用金枪鱼胶原类产品空白,产品在特殊医用食品及保健品等产业被广泛应用,价值翻了几百倍。

  山东省级财政紧抓国家实施渔业成品油价格改革补贴政策调整的政策机遇,2016年以来筹集资金58.16亿元,在保持补贴总规模不变的前提下,通过调整优化补贴方式,进一步健全渔业支撑保障体系。出台渔民减船转产梯度递减补贴政策,在国家补助的基础上,再按照每千瓦1000—3000元的补助标准,优先支持压减对渔业资源破坏较大的渔船,推动优化捕捞作业结构。出台补助政策支持海洋捕捞渔船更新改造,对纳入管理的老、旧、木质渔船,升级改造为“安全、节能、经济、环保、适居”的海洋标准化捕捞渔船予以补贴,提高渔船的安全技术性能,提升渔船现代化装备水平。支持渔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支持人工渔礁、渔业资源养护、渔业渔政信息化建设等水产养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渔业生态环境修复,进一步强化对现代渔业建设的支撑。

  培育高附加值的海洋服务新业态

  “十二五”期间,山东省海洋经济年均增速11%,总体实力稳居全国第二位。但2016年山东省海洋三次产业结构为5.8:43.2:51,海洋第三产业比重相对较低,海洋油气、海水利用、海洋装备、滨海旅游等与其他省份有不少差距。积极培育高附加值的海洋服务新业态,成为海洋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必由之路。

  在青岛鲁海丰海洋牧场,30多艘标准海钓船带动的年收益超过1亿元。海洋牧场利用海洋自然生产力,产鱼代粮、养护生态、富裕农民,一举多得,是海洋渔业增养殖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海洋牧场是“海上粮仓”建设的主战场,蕴含了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展现了巨大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将逐步成为引领和推动海洋渔业发展新的主要力量。海洋牧场跨界融合与新的巨大需求相互促进、共生发展,成为拉动山东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自2005年开始,山东省累计扶持建设海洋牧场46万公顷,总投资达20.8亿元,产值近900亿元。自2014年以来,山东省累计扶持建设省级以上海洋牧场示范区52处,其中国家级海洋牧场14处。

  提升科技引领海洋经济发展的能力

  2011年,青岛率先承担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历史使命,在即墨布局,全力打造“中国蓝色硅谷”、建设蓝色经济领军城市。近年来,“蓝色硅谷”的科技发展迸发勃勃生机。海洋波浪能发电获多个国家发明专利,海水养殖技术引领全球,落户各类科技型企业250余个,组织企业申报各类科技创新扶持项目128个,自主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家,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505件、授权量达到208件;蓝谷创业中心被认定为青岛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和首批创新创业街区,在孵企业备案71家,千帆入库企业14家……一座现代化的海洋科技新城正加速成长,蓝谷正一步步成为国家实施海洋战略、走向深蓝的桥头堡。

  山东海洋科技力量雄厚,拥有中央驻鲁和市属以上涉海科研、教学机构56所,海洋界院士21名。省级以上海洋科技平台达到236个,其中国家级46个,30多个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全国唯一的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国家重大海洋创新基地建在山东。众多的海洋科技平台折射了山东雄厚的海洋科研力量,据统计,每年的海洋科研成果超过千项。

  山东省级财政着力支持海洋科技发展,加强海洋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在前期已拨付补助资金2亿元的基础上,2016年继续安排财政资金5000万元,支持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建设。2017年筹集资金1800万元,支持国家海洋腐蚀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基地项目建设。同时,着力加强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2016年以来筹集资金3.29亿元,对泰山学者蓝色产业领军人才团队,每个给予1000—3000万元的项目经费补助,支持团队围绕海洋生物、海洋装备制造、海洋新材料等海洋产业,努力攻克一批重大关键技术,研发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产品,做大做强一批涉海企业。

  夯实涉海基础设施加强陆海统筹

  建设用海沿着一条海岸线展开,海岸线资源更为稀缺和珍贵。在海洋领域仅仅抓“节约集约”是不够的,如果做不到“集中布局”,海岸线仍将被支离破碎地占用和浪费。为解决海洋产业区域聚集度不高的问题,山东省着力推进涉海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海陆统筹,通过打通传统的产业布局,实现集中集约用海。

  2016年以来,山东省进一步加大争取中央转移支付政策工作力度,共争取中央港口建设费及内河航道基本建设转移支付资金25亿元,重点支持全省沿海港口和内河航运同步建设。积极推动形成以青岛、日照、烟台港为主要港口,威海、潍坊、东营、滨州港为地区性重要港口的现代化港口群。集中支持烟台港、滨州港等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升沿海港口对船舶大型化发展适应度。目前,山东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已稳居全国第二位。支持东营港、日照港、威海港、长岛县砣矶岛陆岛交通码头等工程建设。支持东营港东营港区南防波堤建设,助力与北防波堤形成环抱式港池,为船舶安全停泊和作业保驾护航,进一步加快山东省发展亿吨深水大港的步伐。重点推动新万福河复航、京杭运河济宁段航道“三改二”、微山南至峄城段复线船闸、湖西航道改造等工程建设,大幅提高京杭运河主航道和区域性重要航道通行能力和效率。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穆姝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