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 青岛制造:正经历最深刻的变革

2018-09-27 10:48:00来源:青岛日报作者:

    工业互联网, 2018年制造业领域最受关注的关键词。 

  去年底以来,国务院、工信部先后出台一系列相关文件,《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指南》……深入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在用互联网变革制造业,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这条道路上,青岛早已率先行动起来。2015年以来,青岛相继出台了《青岛市互联网工业发展行动方案》《关于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政策文件,加强顶层设计、建立推进机制、完善配套政策,努力打造工业互联网领军城市。 

  三年多过去,工业互联网正渐入青岛制造之骨髓。在海尔、酷特智能等先行者的带动下,变化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发生——个性化大规模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已初具规模,中小企业摆脱了最初的焦虑,渐渐跟上工业互联网的步伐,依托龙头企业,开始共享转型发展的红利…… 

  工业互联网,“青岛制造”一场最深刻的变革,正沿着高质量发展的上扬曲线,开始更为深入地推进! 

  个性化大规模定制全国领先 

  工业互联网正在重塑制造业。而生产过程的改造则是变革的起点。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工业生产就是高效率运转的流水线上,一件件一模一样的标准化产品陆续下线,运往各地市场。而工业互联网则将这种工业生产彻底颠覆为个性化的大规模定制:既有流水线般的高效率,又能按需生产个性化的定制产品。 

  这样的颠覆,青岛是国内最激进的践行者。 

  海尔的家电定制、酷特智能的个性化服装规模生产,早已是业内人人耳熟能详的“教科书”式实践案例。作为全球工业互联网的引领者以及“中国模式”的代表,海尔的影响自是不言而喻。而位居青岛一隅的酷特智能,也在近年来成为很多工业互联网从业者的“朝圣”之地,已先后接待了来自国内外数万人参观学习。 

  更重要的是,在“先驱”的影响下,全新的制造业思维模式在青岛更快发芽、成长。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借助互联网思维与工业互联网,积极创新生产模式,将小批量、个性化的生产方式应用到更多行业和领域之中,个性化大规模定制模式的总结提炼与推广效果明显,成为全国的一个标杆。 

  很多新面孔开始崭露头角。恒尼内衣打通企业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采购供给等各个环节,利用智能系统实现各种生产资源要素的高度集成,成为全国最早实现数据驱动的无菌内衣个性化定制企业;大有电子玩具通过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以数据驱动整个设计、生产制造环节,成为毛绒玩具个性化定制引领者;前丰帽艺依托可复制的“客厅工厂”,实现了端到端集成的智能化制造,为终端消费者直接提供在线定制体验服务…… 

    服务型制造渐趋成熟 

  不止是生产环节的变革,在青岛,工业互联网更在重塑制造业的边界。服务型制造,就是它催生出的“新物种”。 

  作为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服务型制造令企业从生产型企业向“生产+服务”型企业转变,从卖产品向卖“产品+服务”转变,从而获得更高的市场收益,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 

  青岛国林环保,一家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的臭氧设备制造企业,利用虚拟化、物联网、云计算、云服务等技术,搭建了自己的智能云服务平台。在这一平台上,企业不仅可以实现对已售出设备的快速智能运维,还可以为用户提供一系列延伸服务,如对采集臭氧的流量、状态、耗能等数据的实施智能诊断和分析,由过去的卖设备转变为卖“计量服务”。 

  很多青岛企业像国林环保一样,依托工业互联网拓展适合自己的创新业务模式,在线设计、在线咨询、在线监控、全生命周期管理等不一而足,涌现出众多备受行业关注的变化,特锐德搭建了新能源汽车充电运营服务云平台,进军充电桩运营蓝海市场;宝佳机器人打造了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生产线远程监控与调试服务平台、将机器人故障停机率由1%降至1‰;三利集团建立了网络监控监测监视系统,将销往全国的供水设备进行联网,为用户提供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运维服务…… 

  2017年工信部开展首批服务型制造示范遴选,青岛有5家企业入选,数量居副省级城市前列。而随着服务型制造在青岛的深入发展,今年青岛首次开展了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的评选工作,全市共有24个企业或项目入选。 

  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以点带面,由低到高、齐头并进一直是青岛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推进路径。在推进海尔、中车等有实力大企业先行先试的同时,更依托这些龙头企业,构筑平台支撑的产业生态,让更多的中小企业共同享受工业互联网带来的转型发展红利。 

  中小企业发展工业互联网,虽在技术水平、人员储备、资金实力及资源整合等方面存在短板,但也有着机制灵活、结构简单、信息传递及时准确等优势。依托大企业搭建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更好地帮助中小企业“取长补短”。 

  如今,这一路径正在有效推进。大企业、典型企业已经形成的可复制、可推广、可普及的理念和模式正在成为带动青岛中小企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一大力量。以海尔COSMOPalt为例,该平台汇聚了数以万计的平台主、小微主和创客,为关联中小微企业输出众包设计、智能制造、个性化定制等整体解决方案。 

  同时,青岛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多政策上的支持。根据我市的《关于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对企业的各类成果给予不同程度的支持,其中不少对中小企业来说都十分宝贵,如对购买使用工业机器人产品的企业,按设备购置款的10%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补助,对新认定的数字化车间或自动化生产给予50万元补助等。 

  近年来,青岛涌现出了一批特色鲜明的中小企业典型代表。奥瑞金包装采用SAP系统进行系统资源管理,建设了每分钟可生产3000只罐子的智能化生产线;德盛机械全面实现了企业各智能系统统的无缝集成,在快速响应和成本控制上领先于对手;艾孚科技建设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流程信息化管控系统,实现了智能电表生产过程工业生产数据的现场采集、远程实时查询,生产管控能力大幅提升…… 

初审编辑:周海升

责任编辑:王景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