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诉说“春天的故事”

2018-12-20 15:36:00来源:青岛日报作者:丁 飞
  

  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和中华民族的命运。在这风雨兼程的40年里,民营经济从个体小规模经营到跨国大集团发展,撑起了经济发展的半边天。“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这一点丝毫不会动摇。”习近平总书记在11月1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明确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行军图和作战图,意义重大而深远。

  市北区作为青岛工商业发展的起源之地,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培植了深厚的沃土。近年来,市北区坚持把壮大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城区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截至10月底,全区新登记民营市场主体27176户,较去年同期增长10.17%;全区民营市场主体达15.51万户,占市场总量的98.3%,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从校办工厂到上市企业

  直到现在,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软控股份创始人袁仲雪还清晰地记着1992年的那一天。

  “记得在小料自动称量配料系统研发阶段,那时候我们团队4个人下班坐公交,上了车所有乘客都躲着我们,因为我们从头到脚都是黑乎乎的炭黑和胶粉!”袁仲雪感慨道,“当时我们瞄准的就是密炼机上辅机系统,这是大、中型轮胎厂急需的关键设备,但国内没有生产,全依靠进口。苦和累不算什么,难的是没有资金,好不容易完成了第一套密炼机上辅机系统设计,到加工样机时却又面临囧境——没有一分钱。”

  当年的袁仲雪还是青岛化工学院(青岛科技大学前身)的一位老师,改革春风吹来时,他动起了“下海”的念头。2000年,他正式创业,一晃18年,软控已经由最初几十个人发展成为员工近2000人、资产近20亿、股票市值高峰期达60亿的高科技上市企业。

  40年来,随着一个个像袁仲雪这样的创业者晋身为民营企业家,我国民营经济实现飞跃,为国家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以及90%以上的企业数量,一个个填补国内外空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相继打破了国外公司的长期垄断。

  从个体户到企业家

  1998年,逄增伦在青岛科技街租了一个小摊位,买了几张桌椅就算开张了。当他奔走在青岛街头,顶着烈日的炙烤卖电脑配件时,大概不会想到他一手缔造的浩海科技将来会成为一个上市公司,开始在资本市场扬帆起航。

  如今在岛城大大小小的山头上,都能看到一种特殊的监控摄像头,它们由热成像和可见光两部分功能构成,可以根据监测到的山林温度变化,实时报警。一旦发生火情,应急指挥平台也能成为处置火情的最佳“帮手”。这正是浩海公司的研发成果,已在全国多个城市建成应用。

  直到现在,逄增伦说起1998年的“白手起家”仍忍不住动容。如今,浩海科技不仅是国内科技安全防火行业的领军企业,还致力于拓展海外市场,进军人工智能领域。

  为鼓励像浩海这样的科技型企业壮大发展,市北区从财政资金中拨出10万元,专项奖励给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程序的企业。截至目前,市北区已有198家企业获国家科技部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从纺织女工到中国绳王

  “我19岁参加工作,在国营青岛花边厂上班。厂子为服装做拉绳,一根绳子卖3毛6分钱。” 海丽雅集团董事长、人称“中国绳王”的张旭明回忆道。就是这“3毛6”带来的窘迫让张旭明痛下决心推动企业转型发展,走“专、精、特、新”的创新发展之路。

  2009年7月,海丽雅为中国科考船“大洋一号”配套研发的高强度深海勘探绳缆,开创了海洋科考首次使用国产绳缆的先河;2017年1月,“蛟龙”特种绳缆再助中国“科学号”破解了世界海洋观测难题。 从拉绳到“蛟龙”绳缆,从纺织女工到中国绳王,张旭明带领海丽雅人跨过了一道道艰难的关卡。

  “特别感谢市北区给民营企业提供的营商环境和良好服务,聚了企业,也聚了人心。”张旭明提到了始终将海丽雅扎根在市北的原因。

  改革开放进程催生了许许多多像海丽雅这样的民营企业,也带给他们越来越广阔的舞台。近年来,市北区加快推进“1136”产业发展布局,以加快建设更有温度和厚度的主城核心区为“一个目标”,搭建城市生长力“一个平台”,打造邮轮港城、新材料科技城、绿色建设科技城“三城”,做强六大创新产业,加快建设六大创新载体,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仅在中央商务区2.4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汇聚了1500家民营企业。

  民营经济的航船动能澎湃,除了市北区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优良的营商环境和贴心的服务。2016年,市北区成立区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意见,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充分政策保障,全力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加快楼宇经济壮大发展,全力打造“资本大厦”“法律大厦”等特色楼宇,助推万达广场、西王大厦等“准亿元楼”达标晋级,形成民营经济集聚发展的良好效应。全力推进“一次办好”改革,将“一事一流程”整合为“多事一流程”,深入实施“全域通办”和专业化代办服务,为民营企业创造一流的营商环境。种种利好促进了市北区民营经济创新创业的“井喷”势头,截至10月底,市北区民营市场主体达15.51万户,占市场总量的98.3%。

   

初审编辑:周海升

责任编辑:王晓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