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前11个月山东省民生支出占比近八成

2018-12-26 08:52:00来源:大众日报作者:姜言明 郑莉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山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扭住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这其中,各地涌现出一批做好民生工作的创新模式、务实举措。菏泽市补上农村体育欠账,每年每村投入1500元建设“十个一”工程;泰山区加大民生支出,从住房、扶贫、医疗养老等方面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菏泽市、泰山区的做法值得学习。

  村村“十个一”农民动起来

  菏泽市坚持民生优先,村民健康健身工程百分百覆盖

  夕阳的余辉洒在东明县武胜桥镇崔寨村村东头的小广场上,一面大鼓咚咚地敲起来,已经有十多位老人伴着鼓点扭起了秧歌。虽然天气比较冷,但66岁的李三慈老人跳得头上直冒汗:“每天和老姐妹们一块儿扭一扭跳一跳,什么烦恼都没了。”

  崔忠领是崔寨村党支部书记,他指着那面红色的大鼓告诉记者:“只要这面鼓一敲响,就像集结号一样,村里的小媳妇老太太都来了精神,到这小广场上扭扭秧歌、跳跳广场舞,活动活动筋骨。孩子们在旁边练练武术,追逐嬉闹,不再整天盯着电视和手机看了。”

  眼下正是冬闲时节,可记者在菏泽农村采访时发现,这儿的农民一点也闲不住:白天在蔬菜大棚、扶贫车间干活挣钱,晚饭后则结伴儿在村里广场上跳舞、健身,忙得不亦乐乎。

  农民体育运动在菏泽开展得有声有色,缘于该市正在实施的农村体育“十个一”工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对体育健身需求的增加与农村公共体育设施相对匮乏的矛盾日益突出。

  菏泽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平说,该市始终坚持民生优先,坚持财力向民生集中、政策向民生倾斜、服务向民生覆盖,全面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长期以来,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主要投向城市,而农村欠账太多。立足农村群众体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实际,顺应广大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菏泽出台了《村级全民健身全民健康“十个一”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全市村级“十个一”工程建设100%覆盖:即成立一个村级文体活动站、固定一处文体活动办公场所、保障一笔专项文体活动经费、配备一名专兼职文体工作人员、建设一个文体广场、建有一条健身路径、培养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成立一支健身秧歌队或广场舞队、组建一支武术表演队伍、举办一场文体汇演或体育比赛活动。

  为此,自2018年起,菏泽全市按照每村(全市5042个行政村、社区)每年1500元的标准,由市、县、乡镇(街道)按照1:1:1的比例投入,切实保障村级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

  “不要小看这1500元,作用可大了,可以添置服装、音响,或者安装个乒乓球台,组织培训或参加比赛,农民打心眼里欢迎。”东明县体育运动中心主任周飞说。

  对于鄄城县彭楼镇什李村的村支书李忠元来说,“十个一”工程可算是解了他一个“大围”。前几年,眼看周边村子修起了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村里的一帮老姐妹们就整天缠着他要求村里也建广场,好有一个跳广场舞的地方。可是村里没有钱,李忠元也犯愁。后来借市里的“十个一”工程,上级拨了一笔款,村里修建了一个健身广场,现在每天晚上都有100多人在跳广场舞。

  为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从市里、县里到村里还在经费、服装、器械等方面给予扶持。今年初,菏泽举行了市、村级秧歌运动器材发放仪式,为全市的5042个行政村(社区)发放5042套健身秧歌运动器材。此外,菏泽全市共培训各种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4000多名,回到农村后,成了体育健身的带头人和活跃分子。(吴宝书)

  民生支出足幸福晒出来

  泰山区棚改改善民生,脱贫攻坚克难,智慧医疗惠民

  “刚领了‘老年钱’,加上区政府给买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和村里给买的养老保险,我和老伴现在一年一共能拿到7500多元,生活上不用给子女增添负担。”自今年年初从旧瓦房搬进电梯房,70岁的杨兴悦感觉日子越过越舒心。老杨所在的泰安市泰山区徐家楼街道大官庄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近两年,村里变化不小。

  杨兴悦简单明了的“幸福账本”,折射出泰山区满满的惠民情怀。

  泰山区委书记赵斌表示,泰山区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据统计,前三季度,泰山区财政支出19.05亿元,其中民生支出13.69亿元。

  “搬迁后,不但村民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改善,也给我们村带来了发展机遇。”大官庄村党支部书记黄平新告诉记者,回迁社区的临街一侧,开发建设了共计2.2万平方米的商业街区,采用集体招商、村民分红的运作模式,进驻商铺不仅能为村里解决近500个就业岗位,每年每户还能领到人均15平方米的商铺租金收益“红包”。

  泰山区把棚改作为改善民生的托底工程,全力实施老城区改造工作。目前启动棚户区改造项目15个,涉及住户3900户,建成安置楼6034套60余万平方米,受益群众1.3万人。60个城中村,已实施37个村居的城中村改造,其中改造完成17个,回迁安置1.2万户3.4万居民,节余土地5800余亩。

  “今年大棚产的葡萄卖了两万多元。我好好侍弄,争取明年把欠的账还上。”张圣兰是省定贫困村——泰安区邱家店镇宋官村的贫困户,体弱多病的她在宋官村包保单位的扶持下找到了致富路,也不再为住院花钱犯愁了。泰山区在全省率先实施医疗“三次报销”,近期生病住院,她个人自付比例不到9%,只花了不到2000块钱。

  为确保全面建成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3年来,泰山区实施扶贫项目26个,投入专项资金1402万元。今年年底,全区5151名贫困人口将实现全部脱贫。

  “费用少、效果好”的“网上诊疗”让财源街道西七里社区居民张兰芝叫好。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并伴有坐骨神经痛的她,在财源街道乌镇互联网医院远程诊疗工作站的帮助下,联系到了上级专家,目前症状明显好转。

  泰山区建设泰山互联网医院平台为用户提供就医指导、预约挂号、健康咨询、医疗支付服务,成为该区发展智慧医疗产业的惠民亮点。

  居民在享受智慧医疗的同时,泰山区超前布局一批智慧医疗产业惠民项目。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泰山大健康平台,将让群众少走路、不走路就能享受到高端医疗保健服务。

  泰山区借发展智慧医疗产业之机,同步推进养老服务,确定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养老服务新体系,实现养老服务由特定人群向社会公众拓展。

  “早在2016年我区就被确定为‘全省社区治理暨养老服务创新实验区’,计划用3到5年时间,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医养健康产业发展示范区。”泰山区委副书记、区长王爱新说。(姜言明 郑莉)(完)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景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