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王晓滨
近期发布的178家险企披露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幸福人寿去年第四季度巨亏超50亿,以全年净利润负68亿元,刷新非上市寿险公司年度亏损记录。有消息称,银保监会对此高度重视,并对公司相关负责人进行了约谈。
险资炒股
偏好权益类投资引发亏损
翻看幸福人寿2018年度偿付能力报告,该公司去年四个季度净利润分别为-8.66亿元、-5.79亿元、-1.99亿元、-51.84亿元,合计-68.28亿元。在各家已披露相关业绩数据的寿险公司中,幸福人寿不仅净利润垫底,且亏损金额一举打破2017年中融人寿所创下的非上市寿险公司亏损11.44亿元的记录。
幸福人寿相关负责人把原因归于“2018年的权益市场下跌,公司权益投资大规模损失导致”。
数年间,幸福人寿热衷于投资金融债、企业债、信托计划、保险资产管理计划以及股票、基金等权益工具。仅2018年前三季度,在上市公司十大流通股东中,幸福人寿曾持有其中7家股份,涉及房地产开发、建筑、医疗器械、电气设备、汽车制造等行业。随着近年股市的走低,幸福人寿资产缩水导致巨额亏损。
统计显示,幸福人寿在2015年至2018年上半年四期的投资收益率分别为9.04%、3.32%、5.30%和1.53%,其投资“眼光”颇受业界质疑。而同期权益类投资占比分别为18.35%、36.88%、26.32%、25.45%,权益类风险敞口一直处于高位。
据幸福人寿披露,2017年10月,原保监会两次对于幸福人寿的保险资金运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发现违规问题。2018年6月,幸福人寿再次收到针对保险资金运用情况的监管函,责令其进行全面整改,建立健全保险资金运用的管理制度和内控机制,整改期间不得新增股权和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投资。
业界人士表示,增速下降、退保压顶,炒股折戟,幸福人寿的现状已经成为中小险企转型的典型,其经营策略也警示其他中小险企坚持稳健、审慎的投资理念,优化资产配置结构,减少对投资的过度依赖。
险企姓“保”
保障类主营业务亟需提振
纵观幸福人寿十余年来的经营业绩,多数的年份均在亏损,自2009-2014年6年间,幸福人寿累计亏损34亿元。2015年幸福人寿抓住行业万能险销售热潮实现扭亏为盈,当年净利润为3.35亿元。随着行业加强万能险的监管,这一波业绩波峰迅速滑落,2016年、2017年,幸福人寿盈利仅为0.18亿元、0.49亿元。
为了补充资本金,幸福人寿先后历经八次增资,注册资本由初始的11.59亿元达到目前的101.30亿元。2018年11月,幸福人寿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10年期可赎回资本补充债券,发行规模达30亿元人民币用于补充资本。通过募集说明书,幸福人寿向外界解释,近年来公司着力推动业务价值转型,另外一个原因是公司并未安排中短存续期产品的销售。
不仅在股市中业绩惨淡,幸福人寿的主营保险业务也出现“萎缩”。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1-4月幸福人寿万能险业务收入同比下滑73%至1亿元,全年幸福人寿原保费收入91.66亿元,同比2017年的184.75亿元减少了50.39%。在整个行业回归保障的大背景下,幸福人寿缺失了主力增长的业务来源,亟需寻找下一个发展抓手。
股市折戟,传统保险业务堪忧,业界都在关注幸福人寿将采取何种措施解困。然而原总裁万鹏自2018年上半年离任至今,该职位仍然空缺。
初审编辑:周海升
责任编辑:王晓滨